南宗孔子廟在哪個地方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那麼你知道這位聖人的南宗孔子廟在哪裡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千萬別錯過了這篇文章了,趕緊和小編我一起來了解吧!
基本介紹
衢州孔廟為南宋·建炎初孔子第四十七世孫襲封衍聖公孔端友率族人隨高宗趙構南渡後所詔建。宋寶祐元年***1253年***始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遷於現址,歷代多次修葺。1998年經過全面修繕,作為衢州市歷史博物館舍對外開放。主體建築有頭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思魯閣、聖澤樓等。
建築規模
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縱長形,以3條軸線佈局。東軸線上有孔塾、崇聖門、崇聖祠、聖澤樓等建築。中軸線上有孔廟大門、大成門、甬道、大成殿、東西廡等建築。西軸線上有五支祠、襲封祠、六代公爵祠、思魯閣等建築。西軸線稍西為世襲博士署,即孔府奉祀官府。家廟歷經各代的多次維修,但仍保留宋代的建築形制和規模。
廟前設有“金聲”、“玉振”、“櫺星”、“大成”四門。前左為“金聲門”,右為“玉振門”,金聲、玉振兩門之外,有“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兩塊牌坊。廟門為一座單體歇山頂建築.在石須彌座的圍牆襯托下,顯得威嚴莊重。廟門上方,懸掛著一塊由當代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字的“衢州孔氏家廟”額,字型蒼勁有力。正門兩邊一對石獅,顯示出聖地的尊嚴。據瞭解,廟門是根據明代衢州孔氏家廟圖,結合清代建築風格重新設計證。進而正中,立石結構三拱式的“櫺星門”,再進為“大成門”,門之左右均為碑亭,立宋寶祐間祀部尚書、翰林學士趙汝騰撰寫的建立家廟碑等十七塊碑石,碑文均由當朝政要,社會名儒撰記。
進大成門可上佾***yì古代樂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臺,是祭祀孔子時歌舞的地方一座全部由青石鋪成的170 個方米的佾臺,緊接佾臺的是孔廟的主殿大成殿,是廟內的最高建築,這是一座重簷歇山頂明代建築,殿閣雄偉、氣勢不凡。雙重飛簷中立有一塊豎匾,上書“大成殿”三字,簷下掛著“生民來有”匾額,為清代雍正皇帝砌筆。殿內一塊清代康熙皇帝撰寫的“萬世師表”原額,懸掛在正殿上方。大殿高23米,長和寬各9米。殿內正中是孔子座像,兩旁侍立著其子伯魚及孫子思像。橫樑上懸有十餘塊歷代帝皇御書匾額。殿內共有木質圓柱12根。其中最大的圓柱周長1.80米,大人伸展雙臂也難以抱全。殿前通道的東西兩側各有九間房子,叫“兩廡”,掛供奉先賢的地方。東西兩廡祀十二哲、中興祖孔仁玉以及孔傳、孔端友。
金聲門左,是家塾所在,內進為祟聖祠,祠後是聖澤樓、舊稱御節樓,祠前稍西為報功祠,祀官紳之有功於南宗者。玉振門右有五支祠、襲封祠、六代公爵祠及思魯閣等建築。思魯閣上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像高不足兩尺。孔子長袍大袖,亓官夫人長裙垂地,形象生動。閣下立有“先聖遺像”碑,碑高2.07米,寬0.85米。相傳為孔端友根據唐代畫家吳道子手跡摹刻的。
在家廟之西,連線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府***俗稱孔府或博士衙門***。博士府後進為內宅,與家廟大成殿齊平。
歷史典故:孔洙讓爵
南宋和金的長期割據和對峙,導致中國的長期分裂,也使得孔子裔孫南北隔離。這種同時並存兩個宗子、兩個衍聖公的分裂局面,長達150多年,但是積澱在中華民族深層的“大中華”“大一統”的思想,必然會促使分裂的中國,重新歸於統一。
元世祖完成統一大業之後,發現了關於孔子世家的兩個情況:其一,東平宣撫使姚樞起奏曰:“太宗世,詔孔子五十代孫孔元措壟衍聖公卒,其子與族人爭襲爵”;其二,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六月,元兵攻下衢州時,發現衍聖公孔子五十二世孫孔洙仍然健在。為了維護中國的禮儀和傳統,為了“大一統”的帝國昌盛,經過數年的調查和思考,元世祖明確了“孔子後,自宋南渡初,孔子的第四十七世孫孔端操第四子孔玠寓衢。……孔氏子孫寓衢者乃其宗子。”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一月,元世祖為統一孔子世家,下詔“江南衍聖公入覲,命歸曲阜襲封。”這項決定完全符合中國的封建宗法制度,有利於孔裔分離歸於統一。但是,在榮譽和利祿到來的時刻,江南衍聖公孔洙卻懷著仁義的信念,以衢州有家廟,有五代先祖的陵墓以及年邁的老母為由,請求朝廷讓他迴歸衢州,率已經南遷在江南的眾多族人,繼續在衢州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懇請皇上將衍聖公爵位賜予曲阜的族弟孔治。元世祖同意了孔洙的請求,封孔洙為“國子祭酒兼提舉浙江學校事”,並且給他“護持陵廟的璽書”,對孔洙讓爵的高尚品格,元世祖十分感慨地讚頌說:“寧違榮而不違親,真聖人後也!”
元世祖的決策,造成了南遷的孔子後裔具有兩重身份:一是仍然和過去一樣,具有一整套的宗族組織系統,讓了爵位的孔洙及其嫡長子孫,持有元世祖簽發的“護持陵廟的璽書”,仍然是這個特殊人群的首領。這個特殊人群,仍然以衢州家廟為祭祀場所,進行著正常的禮儀活動。因此,南北兩部分孔子後裔,雖然在元世祖的促使下互相認同了,但是孔子世家在實質上,仍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曲阜,一部分在衢州。
從孔洙讓爵之後,南宗的正統地位被廢除。元朝統治者為了避免孔氏南北兩宗日後相互嫌隙而生爭執,更不允許南宗背忘孔洙讓爵之風,制訂了《整治孔氏弟子違犯家規》的典章,修訂了《孔氏南宗家規》,立有“遵制典”“端教源”“示勸懲”“防冒姓”“嚴詭寄”“守祀田”“責報本”等條款,“行令在衢子孫永遵制典,恪守祖風,有違者以不忠不孝論。置之重典,永有敘錄。”如此種種,格外嚴厲。這樣,南宗的政治經濟地位一落千丈,宗室逐漸衰敗。他們的衣冠禮儀如同平民;祭田須納課稅,家廟無力維修;族人難入仕途,只能沉浮於書院山長和儒學教諭之中。據《衢州東隅老執結為孔彥繩實系南宗嫡宗孫乞分豁祭田糧額事》記載,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因有民人王希達隨母改嫁來家***南宗家廟***,相依住過,冒投同籍,本人為事累及,前田抄沒入官,改科重糧壹佰貳拾陸石零,以致子孫辦理納艱難,歲租不敷……”這種日見困苦的歲月,南宗世家經歷了六代200餘年。孔彥繩尚且如此,其他南宗孔裔更趨窮困潦倒,還有能力培養人才嗎?這樣,應該說,孔洙讓爵是南宗中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