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義有哪些歷史代表人物

  唯心論同時也反對現實主義的哲學觀,後者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那麼。

  柏拉圖

  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學院派創始人,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中國唐朝時,有幾個和尚看到幡動被風吹動,一個說“這是風動”,另一個說“這是幡動”,六祖慧能說“仁者心動”。柏拉圖和六祖慧能的觀點就是唯心主義。因為他們強調精神決定物質,用主觀想象代替所謂的客觀實際,也就不一定需要正確地認識世界,更不一定需要有效地改造世界。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餓了,就要吃東西,而吃東西這個行為在該理念下可以是作為思想和感知波動的一種主觀或所謂客觀的體現。

  黑格爾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18歲時,他進入圖賓根大學***符騰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學院***學習,在那裡,他與荷爾德林、謝林***1775年1月27日-1854年,1790年入圖賓根神學院學習,謝林比黑格爾的思想成熟的更早,但是從1804年從客觀唯心主義走向天主教神學,逐漸失去了其思想的合理性***成為朋友,同時,為斯賓諾莎、康德、盧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國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歲的黑格爾任教於耶拿大學。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學校長,其哲學思想才最終被定為普魯士國家的欽定學說。因此,說他大器晚成毫不過分。1831年在德國柏林去世。

  笛卡爾

  笛卡爾***RenéDescartes,1596-1650,法國***,是唯理論的奠基者,他主張人心靈中有一種天賦觀念;依靠理性方能認識事物和辨別真偽。這種唯理論是唯心主義的,笛卡兒的認識論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需要注意的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並非唯心主義的體現,該句只是笛卡爾對懷疑論對世界真實性的懷疑的回答。

  馬勒伯朗士

  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法國***他從唯心主義方面發展了R.笛卡爾的學說,認為除物質和精神兩種實體外,還存在上帝實體。上帝不僅是萬物的創造者,且自身包含著萬物。人是靈魂和肉體的結合,人的肉體是機器。精神與物質不能相互作用,精神只有通過心智的廣延,即在上帝那裡才能認識萬物。他承認感覺的作用,但認為理性作用更重要、更準確。他是偶因論的主要代表之一,認為自然界除一般法則外,還存在大量由各種機緣產生的因果連鎖 。

  海林克斯

  海林克斯***Arnold Geulincx,1625-1669,荷蘭*** 笛卡爾派唯心主義哲學家,

  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國***,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著有《單子論》該文是萊布尼茲把自己在許多哲學著作中所闡述的主要觀點高度濃縮的作品。全文共 90節,大體可分為兩部分:1~48節主要論述一切實體的本性,包括實體應是構成複合物的最後單位,本身沒有部分,是單純的東西,即精神性的單子;實體本身應具有內在的能動原則等等。49~90節主要論述實體間的關係,包括前定和諧及這個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的學說等等。萊布尼茲的單子論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有向宗教神學妥協的傾向,但也包含一些合理的辯證法因素。

  叔本華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 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叔本華認為:世界的一切都為著主體而存在,世界與人的關係是表象和表象者的關係。而表象的世界是“現象”的世界,在它之外還有一個世界即被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體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顯現就是現象。人的認識是生而為意志服務的。但人也可以作為純粹認識主體擺脫認識為意志服務的桎梏,而進入無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審美境界。作者還認為:人生是痛苦而悲慘的。為了免於空虛和無聊而達到解脫,最好自行絕食而死,或實行嚴格禁慾,徹底否定意志。叔本華哲學是從德國古典理性主義向現代非理性主義過渡的最後一環,也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的開端。叔本華是少數維特根斯坦閱讀並欣賞的哲學家之一。影響了尼采、薩特等諸多哲學家,開啟了非理性主義哲學,尼采十分欣賞他的作品,曾作《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來紀念他。瓦格納把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獻給叔本華。莫泊桑稱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思想亦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在其著作《人間詞話》中以叔本華的理論評宋詞;還曾藉助其理論發展了紅學,成就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