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閱讀題及答案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藤野先生》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藤野先生》閱讀原文: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

  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裡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裡面的幾間洋房裡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

  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個市鎮,並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一個客店裡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

  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學。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裡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開啟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藤野先生》閱讀題目:

  1、《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現藤野先生的偉大精神與品格,為什麼文章開頭要描寫東京中國留學生的生活?

  ————————————————————————————————————————

  2、這篇文章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而是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了從東京到仙台途經的日暮裡和水戶,寫了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還寫了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絡?

  ————————————————————————————————————————

  3、文章開頭對於清國留學生的描寫,表明“我”是持什麼態度?從“我”的態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麼思想?

  ————————————————————————————————————————

  4、作者為什麼要離開東京來到仙台?為什麼又告別藤野離開仙台?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現的?

  ————————————————————————————————————————

  5、本文記敘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並思考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

  6、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對“日暮裡”和“水戶”這兩個地點記得很清楚,這是為什麼?

  ————————————————————————————————————————

  《藤野先生》閱讀題答案:

  1.首先,作者描寫“清國留學生”抓住了“盤辮子”這個特徵,勾勒他們的形象。辮子是清朝統治的標誌,魯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負的青年,到日本後就剪掉辮子,表示對清政府的反抗和同舊的封建習俗徹底決裂。而這些“清國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完全是追求個人名利,準備回國憑著辮子表示對清王朝的忠心未變,以便升官授爵。可是在日本又想趕時髦,只有把辮子盤起來。作者接著寫了“清國留學生”的糜爛庸俗的生活。

  2.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裡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之情,是作者學醫的主要動機。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作者的優待是為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為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

  3.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著重描寫了清國留學生的***、不倫不類的醜惡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髮髻”,加上“油光可鑑”,生動形象地描繪與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實在”是“的確”的意思,“標緻”是“漂亮”的意思,用“實在”修飾“標緻”,說思想腐朽的清國留學生“的確漂亮”,這是反語,同時,還以“上野爛漫的櫻花”之美來反襯這群清國留學生之醜。

  4.作者在東京的見聞是怎樣的呢?作者寫道:“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櫻花爛漫的上野公園,看到失望、痛苦、忿懟心情和強烈的報國熱望,使他百感交集,遠大的抱負和惡劣的環境形成尖銳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離開東京,尋求一個有利於實現理想的環境。所以,作者在文中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按理說,作者正可以從這裡卒業回國,去“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吶喊〉自序》***,也是因為這裡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這是作者愛國感情的又一表現;對初到仙台受到優待非同尋常的理解,也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現;對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為他能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學生;最後,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為實際行動,等等。

  5.添改講義,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

  6.“日暮裡”,觸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戶”則是反清志土客死的地方。這兩處作者牢記不忘,表現了愛國的思想感情。

  糾正解剖圖,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工作一絲不苟,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和藹地指出魯迅圖中的錯,可當時的魯迅有點任性,口頭答應著,心裡卻不服氣。瞭解女人裹腳,表現了藤野先生可貴的求實精神。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藤野先生》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