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車駕言邁

  《》,”駕“,應為象聲詞,‘邁’,喻聲音悠長。 此詩含義為何,佳處為何,要理解正確,關鍵在於對篇末“榮名”二字的解詁。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

  作者:佚名

  ,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意思:

  轉回車子駕駛向遠方,遙遠的路途跋涉難以到達。

  一路上四野廣大而無邊際,春風吹生了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無故物,像草之榮生,人又何嘗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百草和人生的短長雖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處生立業就必須即時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堅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長壽也有盡期,豈能長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應立刻進取保得聲名與榮祿。

  《》註釋:

  :“回”,轉也。“言”,語助詞。“邁”,遠行也。

  悠悠:遠而未至之貌。

  涉:本義是徒步過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則不限於涉水。這裡是“涉長道”,猶言“歷長道”。

  茫茫:廣大而無邊際的樣子。這裡用以形容“東風搖百草”的客觀景象,並承上“悠悠涉長道”而抒寫空虛無著落的遠客心情。

  所遇無故物二句:“故”,舊也。“無故物”承“東風搖百草”而言。“東風”,指春風,“百草”是新生的草。節序推移,新陳代謝,去年的枯草,已成“故物”,當然是看不到了。“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草很容易由榮而枯,人又何嘗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盛衰各有時二句:“各有時”,猶言“各有其時”,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說的。“時”的短長雖各有不同,但在這一定時間內,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既然如此,“立身”就必須早了。“早”,指盛時。“立身”,猶言樹立一生的事業基礎。

  人生非金石二句:“金”,言其堅,“石”,言其固。上句言生命的脆弱。“考”,老也。“壽考”,猶言老壽。下句是說,即使老壽,也有盡期,不能長久下去。

  奄忽隨物化:“奄忽”,急遽也。“隨物化”,猶言“隨物而化”,指死亡。

  榮名:指榮祿和聲名。

  說明:這首詩從客觀景物的更新,聯想到人生壽命的短暫,因而發出”立身不早”,沉淪失意的慨嘆。

  《》鑑賞:

  此詩含義為何,佳處為何,要理解正確,關鍵在於對篇末“榮名”二字的解詁。

  古今注本於榮名有二解。一說榮名即美名,又一說則謂榮名為榮祿和聲名。由前說,結二句之意為人生易盡,還是珍惜聲名為要;由後說,則其意變為:人生苦短,不如早取榮祿聲名,及時行樂顯身。二說之境界高下,頗有不同。貪按榮各一詞,古籍屢見。如《戰國策?齊策》:“且吾聞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淮南子?修務訓》:“死有遺業,生有榮名。”其均為令譽美名之義甚明。 疑義既釋,則詩意及結構自明。詩以景物起興,抒人生感喟。回車遠行,長路漫漫,回望但見曠野茫茫,陣陣東風吹動百草。這情景,使行旅無已,不知稅駕何處的詩人思緒萬千,故以下作句,二句一層,反覆剴陳而轉轉入深。“所遇”二句由景入情,是一篇樞紐。因見百草悽悽,遂感冬去春來,往歲的“故物”已觸目盡,那麼新年的自和,又怎能不匆匆向老呢?這是第一層感觸。人生固已如同草木,那麼一生又應該如何度過呢?“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立身J”,應上句 “盛衰”觀之,其義甚廣,當指生計、名位、道德、事業,一切卓然自立的憑藉而言。詩人說,在短促的人生途中,應不失時機地產身顯榮。這是詩人的進一層思考。但是轉而又想:“人和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固,立身云云,不也屬虛妄?這是詩人的第三層想頭。那麼什麼才是起初的呢?只有榮名--令譽美名,當人的身軀歸化於自然之時,如果能留下一點美名為人們所懷念,那末也許就不虛此生了吧。終於詩人從反覆的思考中,得出了這一條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