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急救知識培訓

  為了使兒童健康、安全地成長,幼兒教師掌握正確的急救知識和技能不僅重要而且必要。那麼,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1、骨折院前急救方法有哪些?

  患兒受傷後未經急救前不要輕易搬動肢體,以免引起骨折移位,損傷血管和神經,引起大出血。顯而易見的折斷則需要及時治療。父母應立即打醫院急救電話。要做的是舉高並固定住肢體,把孩子傷到的肢體用自制夾板固定住。夾板可用木片或摺疊起來的報紙或雜誌製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繃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不要纏得太用力,不要用太細繩子,這些可能阻礙血液迴圈。

  2、流鼻血急救措施有哪些?

  讓孩子的頭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傾。如果頭部向後傾斜,血液會流入喉嚨,容易發生窒息或嘔吐。不要捏緊孩子的鼻孔,而是改捏鼻子中間***鼻骨下面***,通常需要按壓5分鐘左右。最好的冷卻部位在孩子的前額。如果因為意外而造成的流鼻血,例如:被球打中,或和其他人發生碰撞,可以“冰鎮”鼻樑,有助於減輕腫脹。

  3.不慎咬碎體溫表併吞服了水銀急救處理措施有哪些?

  迅速清理患兒口腔異物,多嗽口,觀察有無口腔出血體溫表內的水銀不慎被吞服後,汞會與體內含巰基的酶和蛋白質結合,影響其活性,導致重金屬中毒。儘管體溫表內的汞含量不多,但服用後也會引起口腔炎、急性胃腸炎,表現為口腔糜爛、潰瘍,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漱口後喝點蛋清或牛奶,不僅能清除口腔中的殘留汞,還能使蛋清或牛奶中的蛋白質與吞服的汞結合,起到保護胃黏膜、減少汞吸收的作用。

  4、燒傷、燙傷急救方法有哪些?

  脫離燒***燙***傷源,立即用生理鹽水或冷水浸衝區域性降溫,沖洗傷處至少15分鐘以上。如果有衣物被貼上在燒傷處,不可撕破,可用剪子剪去尚未粘連的部分,用清潔紗布覆蓋傷面,以防汙染。強酸強鹼灼傷,應以清潔冷開水或1:2000高錳酸鉀液沖洗後立即送醫院處理。 輕度燒***燙***傷用燙傷膏塗區域性。如無破裂的水泡,可以在燒傷處塗抹抗生素軟膏,覆蓋住傷處,並用乾燥的紗布繃帶包紮傷口。如果水泡破裂或燒傷發生在關節處,儘早送醫院治療,以免在孩子的面板上留下疤痕。

  5、被狗、貓等動物咬***抓***傷後處理措施有哪些?

  首先要擠出汙血,用3%-5%的肥皂水反覆沖洗傷口;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沖洗傷口至少要20分鐘;最後塗擦濃度75%的酒精或者2%~5%的碘酒。只要未傷及大血管,切記不要包紮傷口。傷者應立刻到醫療門診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時間是被咬傷後的24小時內、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再各注射一次。

  6、不管是否有毒,可以吐出來的,讓幼兒先吐出來。然後立即送往醫院做進一步處理。誤吞異物院前急救處理措施有哪些?

  把孩子倒拎起來,猛拍其背部;孩子坐在膝蓋上或靠在你身上,雙手從後樓住孩子,用力壓腹部,讓異物吐出來。若寶寶吞食的是鈕釦、小圓珠等圓形光滑的小東西,一般可給寶寶多吃蔬菜、香蕉,利於隨便排出。若寶寶吞進的是一些帶尖角的硬的如別針等容易卡住食管壓迫氣管或刺傷周圍大血管,應立即送醫院急救。如果是魚刺的話,不要以飯大口硬吞進去,應先讓寶寶張開口觀察魚刺位置,若能取出可及時取出,若太大不便取出了,應及時送醫院急救。

  7.踝關節扭傷院前處理措施有哪些?

  踝關節扭傷後,不要繼續行走,也不要揉搓、轉動受傷關節,以免進一步加重損傷;應立即用冷毛巾或冰塊敷患處,有利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24小時後方可改為熱敷;如果懷疑有內出血,最好用彈性繃帶加壓包紮,但不要過緊,以免妨礙包紮部位以下的血液迴圈;如果懷疑有骨折,最好用夾板或就近找木棍固定受傷的踝關節,並儘快去醫院就診。

  8、外傷出血的處理措施有哪些?

  較小或較表淺的傷口,應先用冷開水或潔淨水沖洗,但不要去除已凝結的血塊;傷口處有玻璃片、小刀等異物插入時,千萬不要去觸動、壓迫和拔出,可將兩側創緣擠攏,用消毒紗布、繃帶包紮後,立即去醫院處理;碰撞、擊打的損傷,有皮下出血、腫痛,可在傷處覆蓋消毒紗布或乾淨毛巾,用冰袋冷敷半小時,再加壓包紮,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傷勢嚴重者,應去醫院;傷口有出血,可用乾淨毛巾或消毒紗布覆蓋傷處,壓迫10~20分鐘止血,然後用繃帶加壓包紮,以不再出血為度,視情況去醫院處理。

  9、刀割傷院前自救措施有哪些?

  如傷口不大,出血不多,傷口也較乾淨,傷指仍能作伸屈活動,可用醫用碘消毒傷口及其周圍面板,待幹後,再用消毒紗布或創可貼覆蓋包紮傷口;若傷口大而深,應壓迫止血,同時立即去醫院治療;如果手指不幸被切斷,應立即將傷指上舉,然後用乾淨的紗布直接加壓包紮傷口止血。若血仍外流不止,也可在指根處緊纏止血帶***可用一般的清潔繩代替***止血,並將斷指用無菌布料包好,放入乾淨的塑料袋中。除非斷指汙染特別嚴重,一般不要自己沖洗,也不要用任何液體浸泡斷指,立即去醫院救治。

  10、摔倒應急處理措施有哪些?

  寶寶摔倒一般來說並無傷口,但若是從高處摔跌下來,可能會造成腦震盪、顱內出血,或內臟受傷出血等,若寶寶表現為嘔吐、臉色蒼白、大量冷汗、呼吸急促、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應送醫院檢查,途中動作要輕;若患兒傷勢較重,已昏迷,搶救者應立即清除其口腔內的嘔吐物和血塊,將其頭偏向一側,牽拉出舌頭,以防窒息。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時,切勿用棉球、紗布或其他物品堵塞;人不慎摔倒,枕部重重著地,表面看來區域性無任何皮損,但可能顱底卻已發生骨折。傷者發生顱底骨折後,很快會因顱內出血而出現呼吸困難、噁心嘔吐、昏迷等嚴重症狀。應立即就醫;當頭部被擊,伴噁心、嘔吐、耳鼻腔出血時,應立即就醫。

  11、如何讓孩子遠離鉛汙染?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洗手,特別要注意在進食前洗手,勤剪指甲,指甲縫是特別容易藏匿鉛塵的部位;減少在公路邊的戶外活動,不含咬彩色玩具,使用蠟筆後洗手;少接觸油漆製品;高鉛血癥和鉛中毒的兒童應及時進行營養干預,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糾正營養不良和鐵、鈣、鋅的缺乏;牛奶和胡蘿蔔是孩子排鉛的好食品。此外,富含鐵的瘦肉、黑芝麻;富含鋅的海產品、堅果、粗糧也是驅鉛食品。

  12、使用剪刀注意事項有哪些?

  千萬不要使用鋒利尖頭的剪刀,應該用鈍口圓頭的兒童專用剪刀,以免剪傷或戳傷自己;使用剪刀時,一定要集中精神,眼睛應看著剪刀,不能一邊說笑,一邊剪東西,小心戳傷手和眼睛;手裡拿著剪刀時不要亂晃動手,以免碰傷其他人。也不要拿著剪刀四處奔跑,

  如果不慎跌倒,它很可能會傷害到你;剪刀在不使用時,一定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放在插袋裡,剪刀頭應朝下;如果放在抽屜裡,剪刀頭應朝裡。

  13、上下樓梯注意事項有哪些?

  在公共場所,上下樓梯時,要遵守上下右行的方向,上下樓時,千萬不要打鬧或推擠排在自己前面的小朋友,這樣很容易使前面的小朋友跌倒受傷;不能把樓梯的欄杆當成滑梯,滑著衝下去,這樣做非常危險;上下樓梯時,應該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而不是一步邁兩個臺階或更多,那樣很容易把腳扭傷;上下樓梯時,不要亂跑亂跳,應該用手扶著護欄慢慢地走,並且要遵守秩序,相互禮讓,靠右行走。

  14、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背中部拍打法、手指挖取法、中上腹部加壓法

  15、溺水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伏膝倒水法、肩背倒立倒水法

  16.預防幼兒意外傷害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幼兒居室的窗戶、樓梯、陽臺、睡床都要有欄杆,防止墜床與從高處跌落;遠離廚房、避免開水、油、湯燙傷;妥善存放易燃、易傷品;年長兒不可玩打火機、煤氣;家裡的電器應有防觸電安全裝置。

  17、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發生食道梗塞,食品常常是造成嬰幼兒食道梗塞的主要凶手,因為他們的食管很細,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尤其喜歡把任何東西都放入嘴裡,預防食道梗塞的正確做法如下:

  把食品切碎。讓寶寶坐著吃東西,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寶寶吃東西時不要逗樂。絕對不要吃那種又小又圓、又硬又粘的食品。因為它們很容易堵住通氣口。譬如:堅果、葡萄、硬糖、胡蘿蔔、爆玉米花、葵花籽、南瓜籽、熱狗、果汁軟糖等等,甚至一小勺花生醬也會讓年幼的孩子發生食道阻塞。

  18、當意外發生時,如果身邊沒有醫用急救物品,就會錯失急救的良機。其實,只要開動腦筋,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法如下:

  長筒襪、領帶:可在應急處理時作繃帶固定夾板或當止血帶用;乾淨浴巾、手帕、手巾:用電熨斗充分熨燙或在溼的情況下用微波爐高火消毒,可作三角巾或消毒敷料用;雜誌、尺、厚包裝紙、傘、手杖:在骨折時可作夾板用。保鮮膜:除去表面幾圈後,可直接覆蓋在破潰的創面上,起暫時的保護作用,保鮮袋也可起類似作用。

  幼兒園事故發生的原因

  幼兒園事故發生的範圍、種類是及其複雜的,有的與幼兒裝置、設施有關, 有的與教職工的保育、教育有關。

  管理不善、制度不嚴是幼兒園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有的幼兒園雖然有較完 備的規章制度,但未能嚴格執行。如有的幼兒園門衛管理不嚴,出現陌生人出入 的情況,造成不良甚至是嚴重的後果。有的幼兒園不能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嚴 格的門衛制度、飲食衛生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制度等,致使管理出現漏洞、 造成嚴重後果。

  在教職工實施保育、教育過程中,也常出現一些故事,如因玩忽職守、責任 心差而造成的幼兒傷害,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而造成的傷害;違反《幼兒園工作 規程》和《幼兒管理條例》,沒有合理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違背幼兒教 育規律,造成幼兒不堪重負,妨礙了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戶外活動及園外活動 中,因為安全措施保障不力而引發的事故等。

  有的幼兒園裝置陳舊、老化,如大型玩具年久失修,雖然教師強調幼兒不能 去玩,但較無控制力和不能感知危險性的幼兒仍上去玩,結果滑梯不穩摔成重傷。

  幼兒成長需要夥伴,需要時間,需要廣闊的空間,需要獨立、自由,需要群體。於是幼兒來到了幼兒園,就會在寬鬆、和諧、溫暖的集體中游戲、生活、學習。但是幼兒由於年齡的特點,好動、好奇,好模仿,知識經驗缺乏,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故。

  幼兒園常見事故的預防

  幼兒園房舍,用具環境建造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一*** 室外

  1. 幼兒園室外活動要求各班必須在自己活動場地內玩耍遊戲,老師要認真組織指導。幼兒自由活動時,老師要注意引導,要活而不亂,採取多種形式而不是放任自流。如果幼兒園面積有限,不能保證每個幼兒有兩平方米的活動場地,就應該分時間、分班次安排劃分場地,保證幼兒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這樣,不會因為大班幼兒活動量大,劇烈撞傷或誤傷中小班幼兒。

  2.場地中大中型玩具安裝位置要合理,要保證玩具檢修制度的落實,隨時檢查修理,保證幼兒安全使用。

  3.室外排水井蓋要穩當、牢固,檢修期間必須事先通知保教部門,並在大會上通知各班老師組織幼兒遠離維修現場,樹立明顯警示標誌。

  4. 室外建築花壇、圍牆拐角要有避免撞傷的預防性,種植的植物應無刺無毒,避免幼兒意外受傷中毒。

  ***二***室內

  1. 樓梯護欄垂直線之間淨距不應大於 0.11米,當淨距離大於0.20 米時,必須採取安全措施。

  2. 樓梯踏步的高度不應大於0.15 米,寬度不應小於0.26 米。除設成人扶手外,在靠牆的一側設幼兒扶手,高度不應超過0.60米,樓梯兩側不靠牆時,兩側都應設有幼兒扶手。

  3.陽臺護欄不應低於1.30米,護欄彩飾垂直線,其淨高距離不應大於0.11 米。

  4.電源高度不低於1.11 米。

  5. 暖氣裝安全護罩、牆角、窗臺、暖氣罩、視窗豎邊等邊角部位必須做成小圓角。

  6.藥品、消毒藥品不能放在活動室,由醫務室統一保管,紫外線燈消毒時,必須在無人情況下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