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驟停的急救措施是

  心肺復甦能否成功與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是在4分鐘內實施,成功率還有50%,每增加一分鐘,成功率就要降低10%。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心跳驟停方面的急救措施,供大家參考。

  心跳驟停的搶救方法

  1、判斷心臟是否驟停

  在災難現場,判斷心臟驟停的兩個主要指標:意識突然喪失,對呼喚、拍打等各種刺激均無反應;無呼吸或僅僅是瀕死樣喘息***倒氣***。

  2、 準備心肺復甦正確體位

  把傷者仰臥在堅硬的平整地板上,並跪在患者一側,雙膝靠近患者的肩與腰之間。如果心臟驟停的患者是俯臥姿勢,施救者首先應將其轉為仰臥位,轉換體位時,應保持患者的頭、頸、脊柱整體移動。如患者口中有嘔吐物、活動義齒等異物,應立即清除,否則會阻礙稍後的人工呼吸。

  3、胸外心臟按壓

  胸外按壓的正確位置為胸部中央,即胸骨的下半部。先將左手的掌根置於患者胸部中央。右手的掌根置於左手的手背上,雙手十指相扣。上身前傾,雙臂垂直,雙手的肘部伸直,以自身的髖關節為軸,用上身的力量,將患者胸骨向下,也就是向脊柱方向按壓。按壓後即放鬆,使患者的胸廓充分回彈,放鬆時,手掌一定不能離開胸壁,要重複按壓和放鬆動作。胸外心臟按壓要保持一定的力道,每次按壓的深度,至少5釐米;按壓速度要快,至少100次/分鐘。

  4、 開放氣道,人工呼吸

  意識喪失後的患者很可能因舌頭後墜而阻塞氣道。採取仰額抬頦的方法開放氣道,即左手扶住患者額頭向上仰,用右手手指頂住患者下巴頦向上抬。深吸一口氣,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捏閉患者鼻翼,同時將嘴張大,幷包住患者的口,將氣吹入患者口中。反覆兩次,每次持續時間大約1秒鐘。吹氣時,能看到傷者的胸壁起伏。如果患者口脣受傷或牙關緊閉,救護者可稍用力上抬患者下頦,使患者口閉合,再將自己的口罩住患者鼻孔,將氣吹入患者鼻中。

  5、按壓和吹氣迴圈進行

  以最快的速度迴圈做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徒手心肺復甦,一般是每做30次按壓,俯下身做2次人口呼吸。持續5個週期的30比2的心肺復甦***約2分鐘***後,再次檢查患者的反應和呼吸。如患者仍無反應和呼吸,應重複以上步驟,繼續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搶救,直到急救醫生趕到或患者恢復。

  心跳驟停的病因

  1.冠狀動脈疾病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心病是心臟性猝死中最常見的病因。

  ***2***冠狀動脈痙攣 是由於冠狀動脈痙攣所致,而缺少顯著的、明確的冠狀動脈病變,目前已較肯定,嚴重的冠狀動脈痙攣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無症狀性的,也可以伴有嚴重的心律失常,自發性ST段抬高與嚴重心律失常在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同時出現,常提示預後不良。

  ***3***其他 如冠狀動脈起源異常。

  2.非冠狀動脈性疾病

  ***1***原發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常發生猝死,其中半數以上發生於20歲以前,但亦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室間隔肥厚≥25mm者猝死的危險性增加。

  ***2***瓣膜病 風溼性心臟病有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少部分可致猝死,此可能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致室顫,心臟傳導阻滯等有關。

  ***3***先天性心臟病 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中以法洛四聯症,尤其是術前有嚴重肺動脈瓣狹窄者猝死多見,其次為艾生曼格綜合徵。近年來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全在發生猝死上引起重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全常表現為“健康”成人,在活動時有不適或心悸,活動常可引起室性心動過速。一半的患者原先體檢可正常,部分患者右室多極度擴大,胸壁呈現不對稱。年輕人在運動後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包括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多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和原發性室顫,臨床表現暈厥或心搏驟停以致猝死。

  ***4***其他 心肌炎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急性瀰漫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危險性很大。心肌炎為猝死的第2位病因,多系統性結節病不少見,少數病例可有心臟受累,是猝死的一種原因,心臟性結節病時可有心臟肥大,病變廣泛時可發生各種傳導阻滯,頻發室早,室速及折返性複雜性心律失常等,少數可引發猝死,其他如心臟腫瘤等***黏液瘤***亦可發生猝死。

  3.電生理異常

  先天性或獲得性長QT間期綜合徵;預激綜合徵;傳導系統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