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弟子規的意義
幼兒時期的寶寶應該多讀《弟子規》。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華傳統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關於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待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薰陶。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太陽,兩代人四顆星圍繞著太陽轉,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極易養成孩子自私、任性、驕傲、脆弱等不良習慣,生活中類事例比比皆是。開展國學教育,可以讓孩子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得到薰陶。如讀了《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孩子就會產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態,為以後孝敬父母打基礎。讀了“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會引導孩子關注修德育才,少些與別人攀比吃穿的想法。誦讀《誡子書》中“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會引導孩子形成節儉的習慣,誦讀《易經》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就會引導孩子心靈向善。
:有助於開發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生學習和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智力因素,記憶力好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高人一籌,即使是在交際場合,想要談吐文雅、引經據典也需要有較強的記憶能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記憶能力在兩週歲前就已經開發了65%,到6歲時開發至80%,入學後的開發已經很有限了。因此,有效利用學前時間,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是很必要的。
實踐證明,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千字有餘的《弟子規》,整整千字的《千字文》,經過幾天時間的誦讀,孩子們能從頭到尾全篇背誦,真是令人驚歎。如果老師和家長與孩子同讀同背,都只能零散地記得部分句子。記憶力強的孩子讀《千字文》6、7遍之後,基本上能背下來。
幼兒時期熟記的知識是最牢固的,在以後的學習中很有用處。有人做過研究,幼兒時期誦讀過國學經典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學習古文比沒誦讀的孩子上路快,理解深刻。同時,對寫作文有極大的幫助。很多孩子上初中後不會對聯,每年中考對聯的2分都有部分孩子得不全,如果將《笠翁對韻》、《聲律啟蒙》或者《訓蒙駢句》作為孩子誦讀內容,到了初中對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有利於幫助孩子識記和理解文字。
識字是孩子學習的基礎,關於幼兒識字教學爭議較多,什麼時候開始識字?幼兒階段識多少字?識字到什麼程度?都是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一般理論講,幼兒階段應從1.5週歲開始識字,識字量應該在600-1000之間,識字要求應該是讀準字音、掌握字型、初步理解字義。
幼兒識字理論歷來有兩大派別。一派是傳統識字派,講究的是音、形、義統一,例如,識記“休息”的“休”字。另一派是現代識字派,講究的是整體認讀,快速識字,不求質而求量。如果將兩派綜合起來,幼兒階段識字的量就會增加,許多孩子在背誦過經典之後能自己閱讀圖文並茂的兒童文學作品。
: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做到聲音動聽,發音標準,是每個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追求。孩子們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能夠一邊走著舞步一邊背誦,把握讀經“一心二用”的特點。通過背誦,也鍛練了幼兒的記憶能力,並隨著年齡增長和對經典的進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們的分析判斷能力。誦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也可以積累大量的優美語句,作文水平提高。
: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核心因素,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都是為思維能力報務的。沒有思維能力的統合,其他的智力因素都是散在的不成體系的能力。只有思維能力發展得好,孩子才會在初中,特別是高中的學習中顯示出優勢。
智力測試、韋克斯勒智力測試,都是對孩子智力水平的測量。不同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樣的,但對同樣智力水平的孩子,學習能力卻有不同,這就是思維能力的不同。國學經典中許多語句都是有著嚴密的邏輯關係的。對於訓練孩子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著很好的作用。
: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家長和幼兒園的基本責任,孩子獨立能力培養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國學經典中有許多教育孩子獨立自主的內容,學習國學,對形成孩子的獨立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於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接觸難懂的古文詞彙,是孩子產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渠道。一般說,古文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們的興趣不會很大,但是集體誦讀這種形式,激發了孩子對古語的熱愛。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是讀書,故事類也好、科普類也好、文史類也好,文章中即使有一些超出理解能力的詞語,孩子都喜歡也能堅持聽下來。一些孩子還可以延伸背誦其他的文化經典,如《三字經》、《笠翁對韻》、《論語》、《圖解山海經》等等。接近一本新書,就是為孩子開啟一個新世界,儘管陌生詞彙很多,但孩子喜歡聽新鮮事物的願望卻得到了較大的滿足,在此基礎上,會激發孩子的閱讀願望和養成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