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3篇

  《弟子規》列出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學應該恪守的道德規範,下面是帶來的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學生的六門主修課和輔修的一門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為要謹慎小心,言語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而且親近有仁德的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今天,我就讀了這本聖賢書

  媽媽說,弟子規這三個字,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明瞭,‘弟子’所指的就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為什麼?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無論老少,大家都應該來學學看什麼叫《弟子規》?“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我們從這三個字,就可以瞭解這一本書的用意在哪裡?就是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

  我輕輕翻開書,細細讀了一遍又一遍,心裡是無比的讚歎。

  《弟子規》教給了我許多道理。我在弟子規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與朋友相處要團結友愛的品德;還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識。以前,在和弟弟分蘋果時,從不謙讓。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起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這句詩,於是,就把大蘋果給了弟弟。以前,在爺爺面前,都會誇誇自己的學習。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想起“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這句詩。於是,就靜靜地聽爺爺的教育。以前,我頭髮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想起“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俱緊切”這句詩,所以,我紅著臉兒跑回屋,頭髮理好才出來。以前我沒有洗漱就想上學。

  可我讀了《弟子規》後,我想起了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這句詩。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時候,我想到了“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這句詩。在我馬虎小事時,我想起了“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這句詩……《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每一個人能瞭解你應當如何做人,會使你個人的修身得到進步。長此以往社會就會得到大的進步,我們的民族也會興旺發達,生生不息。

  《弟子規》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它伴我成長。

  篇二: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人 有餘力 則學文……”從一年級,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弟子規》作者:孔子。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認識提高了。

  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 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我對這些名言警句剛有領悟,這也是從現實生活中所體會到的心得。

  從姥爺、爺爺得重病住院時候起,我看著疼我、愛我的爺爺、姥爺他們虛弱的身體被病魔折磨著,媽媽一天忙忙碌碌,很早起來給我和老人們做飯,還要送到醫院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點多,家裡、醫院、學校一天不知走多少遍路。

  在我週末休息時,我一早便陪媽媽去醫院,照顧姥爺,給姥爺洗腳、洗臉、洗襪子、按摩、餵飯。回到家裡,幫媽媽切菜、煮飯,我這個人從小就愛挑食,又很倔強,媽媽說我又很自私的一個孩子。漸漸地變成一個有愛心、懂得關心、照顧別人了。我自己也感覺到為別人付出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這也是《弟子規》中的“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其實在生活中,再去品味弟子規,那是最有說服力的。

  篇三: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古人說;“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敬他的雙親,視為禽獸所不如。是啊!小烏鴉還會把食物留給父母吃,小羊羔吃奶水後,還會跪著向母羊表示感謝;一個懂得做人的人,不僅要懂得好好學習、誠實守信,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所以,人們常說,一個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壞也壞不到哪去的。 是誰給予我們的生命?是誰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又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美麗、可愛的世界上。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的。

  自從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父母又要給我們換尿布,餵我們吃飯,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如果有人問我的啟蒙老師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父母!”等到大一點,父母就教給我們一些道理,送我們上學,讓我們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還要給我們零花錢。可我們卻不知好歹,亂用零花錢,一點都不瞭解父母的心思。當我們做錯事惹父母生氣時,父母就會教育我們;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獎勵我們;當衣服弄髒時,是父母用雙手把它洗得乾乾淨淨;當我們考試考砸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下次再努力;當我們……

  父母給我們實在太多太多了, 乃至我們以為他們心中沒有我們。。。。。。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侷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