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血的急救方法

  出血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尤其是外出血這個問題。那麼,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採取什麼急救方法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一

  ***一***直接壓迫止血法適用於面板小傷口,儘可能抬高患肢,用消毒紗布或乾淨手帕等,覆蓋傷口,再施加壓力。

  ***二***間接壓迫止血法四肢嚴重裂傷或被卡在機器內,可選擇在適應壓點上施壓,將血管壓扁以阻止血液流入。如上肢,施救者左上臂將肱動脈往肱骨施壓,即可達到止血目的;下肢外傷出血時,用拇指或掌根將腹股溝部位的股動脈壓向盆骨,即可達到止血目的。由於這種止血法會影響整體肢體的血液供應,一般每次壓迫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

  ***三***止血帶止血法先將傷肢抬高2分鐘,使血液儘量迴流,然後在扎止血帶的區域性裹上墊布,第一道繞紮在襯墊,第二道壓在第一道上面,並適當勒緊,扎到不出血為止。扎止血帶應注意以下幾點:應紮在創口近心端,儘量靠近傷口,繞扎部位一定要放上襯墊如棉墊、毛巾、衣服之類;扎止血帶鬆緊要合適,繞扎時間不宜過長,應當每30~60分鐘鬆止血帶1~2分鐘。

  如現場找不到止血帶時,可用橡皮帶、橡皮管代替,也可用皮帶、繃帶,甚至布條代替。

  ***四***鼻出血止血法鼻部外傷引起鼻出血時,令病人取坐位,頭向前傾,並用口呼吸。施救者用二手指壓迫病人二鼻翼根部。已休克者,應取平臥頭低位。如果血液湧***腔,應立即吐出,以免誤入氣道而造成窒息。可用冰水毛巾或冰塊冷敷病人前額鼻部或出血一側的頸部,可起到臨時止血的作用。

  二

  指壓止血法:在傷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動的血管,用手指緊緊壓住。這是緊急的臨時止血法,與此同時,應準備材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採用此法,救護人必須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壓迫點;

  面部出血: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與頦結節之間的面動脈;

  前頭部出血:壓迫耳前下頜關節上方的顳動脈;

  後頭部出血:壓住耳後突起下面稍外側的耳後動脈;

  腋窩和肩部出血:在鎖骨上凹,胸鎖乳突肌外緣向下內後方,對準第一肋骨,壓住鎖骨下動脈;

  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處,施以壓力,將肱動脈壓於肱骨上;

  手掌和手背出血:在腕關節內,即我們通常按脈搏的地方,按到跳動的橈動脈血壓住;

  手指出血:用健側的手指,使勁捏住傷手的手指根部,即可止血;

  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鬆,用大拇指壓住股動脈之壓點***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中點***,用力向後壓,為增強壓力,另一手的拇指可重疊壓力;

  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側,足背跳動的地方,用手指緊緊壓住;

  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用力加以包紮,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此法應用普遍,效果也佳。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壓:當看見傷口流血, 最常做的急救動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的傷口, 這就是壓迫止血法。壓迫止血法又有兩種壓法:1、用乾淨的布料壓迫傷口。2、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阻斷血液流動。但是指壓止血法雖然看起來操作容易, 但不經過系統培訓,很難達到止血目的,所以我還是推薦第一種布料壓迫的方法,如果不行可以嘗試第二種方法,這兩種方法都是為拖延救助時間的,注意的止血救治還是要專業人員來處理的。

  包:傷口出血, 處理後都是要用包紮起來的。所以,這裡可以用包紮要先蓋住傷口後包起來, 力度要適中。首先蓋則要在傷口上蓋上消毒後的敷料,這裡用夠大、夠厚的棉織品做襯墊比較好, 然後再用繃帶或折成三角的布巾包紮。這裡不用紗布包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粘傷口,等血乾枯後換包紮物時會扯破傷口,造成二次出血。

  抬。手部受傷出血了。可以用抬高傷肢法。就是將肢體抬高,使出血部位高於心臟,從而使出血部位的血壓降低減少出血。當然,這種方法比較適用小傷口出血。

  綁。大家抽過血的都知道,抽血前都要綁上一根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這是最常用的止血帶,而用它止血的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緊,繞肢體2圈,中、食兩指將止血帶的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剩餘的一頭,以免滑脫。然後每隔45分鐘放鬆止血帶2—3分鐘,鬆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幾下後血就會止住了。這裡遇到比較大的傷口時可以救急,

  以上四個方法是比較常見的方法,但是當外出血比較嚴重或傷口較大時還是趕緊撥打急救電話或去醫院讓專業人士來做處理,這裡可以用上述方法來急救,拖延到得到救治。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注意事項

  找動脈時要用食指或無名指,不要用拇指,因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動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包紮時不能過鬆,那樣會止血無效,也不能包紮過緊,那樣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指壓法壓迫時間不能過長,防止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注意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紮在面板上,那樣會加大對面板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