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長的內陸河

  我國地大物博,說起內陸河,大家會想起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認識中國最大的內陸河。

  中國最長的內陸河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有三源︰南為和田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長806公里***501哩***;中游橫穿400公里***249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因沿途蒸發滲漏,河道斷流,只在洪水期才有水流入塔里木河。西南源葉爾羌河是塔里木河最長支流,源出喀喇崑崙山和帕米爾高原,長1,079公里***670哩***。北源阿克蘇河源於天山山脈西段,水量豐富,是塔里木河主要水源,長224公里***139哩***,南流到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和葉爾羌河及和田河匯合後稱塔里木河。從肖夾克起到注入臺特馬湖長約1,100公里***684哩***;若以葉爾羌河河源起算長2,179公里***1,354哩***。流域面積198,000平方公里***76,448平方哩***。塔里木河河水主要靠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補給。從阿克蘇河口到尉犁縣南面的群克爾一帶河灘廣闊,河曲發育,河道分支多。洪水期無固定河槽,水流氾濫,分散,河流容易改道。在河谷窪地易形成湖泊、沼澤。群克爾以下河道又合成一支。歷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擺動,遷徙無定。最後一次在1921年,主流東流入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附近築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幹裡克故道流向臺特馬湖。塔里木河中、上游有大規模水利設施,1971年建有塔里木攔河閘。沿岸新建許多農場。   塔里木河由發源於天山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的葉爾羌河以及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最後流入臺特馬湖。它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全長2179公里,僅次於前蘇聯的伏爾加河***3530千米***,錫爾——納倫河***2991千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烏拉爾河***2428千米***。

  塔里木河簡介

  塔里木河由發源於天山山脈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的葉爾羌河以及和田河匯流而成,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千米,最後流入臺特馬湖。它是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全長2137千米,僅次於前蘇聯的伏爾加河,錫爾—納倫河、阿姆—噴赤—瓦赫什河和烏拉爾河,為世界第5大內流河,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歷史上塔里木河河道南北擺動,遷徙無定。最後一次在1921年,主流東流入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附近築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幹裡克故道流向臺特馬湖。

  形成變遷

  塔里木河***Tarim river***的水網形勢大致是在17-18世紀形成的,在1775年測制的《大清一統輿圖》上,把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及阿克蘇河四河匯合處匯在今阿克蘇南的阿拉爾地區,匯合處中間為一小島,這與《河源紀略》“會處四水交貫,形若牛欄”相吻合。四水匯阿拉爾後,和田河仍有一部分水入阿合達利亞,大約在百年之前阿合達利亞河才斷流。

  至清朝後期,塔里木河在上、中游仍有五條源流***除現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外,還有喀什噶爾河和渭幹河***。後因綠洲擴大,源流引水乾渠增至563條,支渠1887條,灌溉農田面積60.1萬公頃***據《新疆圖表》統計***,人工渠道增多,引水量增加,使喀什噶爾河在清末、渭幹河在解放初就失去和塔里木河聯絡。

  孔雀河在清朝直至本世紀初期,仍從鐵門堡流向阿拉幹,是塔里木河下游主要補給水源。1949年以後,上游三源流灌溉面積由35.1萬公頃擴大到1995年的77.7萬公頃,為灌溉這些土地,修建大型乾渠5985千米,包括支、鬥、農渠總計渠系長度達到58732千米;同時還修建各種渠道建築物84413座,年引水量達148億立方米,佔三源流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的75.5%。這就使得葉爾羌河從80年代以後再無水補給塔里木河,和田河季節斷流時間更長,阿克蘇河只有在洪水期有水下洩,枯水期全部通過塔里木河攔河閘引入阿拉爾灌區。塔里木河幹流枯水期全部是迴歸水和農田排水,洪水期只能流到恰拉和大西海子水庫,大西海子水庫以下從80年代以後基本斷流,只遺留320公里的幹河道。

  地理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地處天山和崑崙山之間,包括周邊山區總面積105萬平方千米,佔新疆總面積的63%。盆地面積53萬平方千米,盆地中心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33.76萬平方千米,山前平原和綠洲僅19.24萬平方千米。塔里木河流域地理座標為東經71°39''-93°45''、北緯34°20''-43°39'',北倚天山,西臨帕米爾高原,南靠崑崙山、阿爾金山,三面高山聳立,地勢西高東低。山區以下分為山麓礫漠帶、衝洪積平原綠洲帶、塔克拉瑪干沙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