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

  ,一條橫跨無數人的生命線。

  伏爾加河

  伏爾加河***俄語:Волга,又譯窩瓦河***,位於俄羅斯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河,它發源於東歐平原西部的瓦爾代丘陵中的湖沼間。全長3690公里,最後注入裡海,流域面積達138萬平方公里,佔東歐平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河源處海拔僅有228米,而河口處低於海平面28米。從距河源不遠的爾熱夫算起,往下3000多公里的河段內,總落差僅有190米,因此河水流速緩慢,沙洲、淺灘、牛軛湖、廢河道廣為分佈,是一條典型的平原河流。

  河流概況

  伏爾加河及其支流從北向南跨15緯度,上、中游地區河網密佈,支流眾多,卡馬河、奧卡河是它的主要支流,其中卡馬列河是伏爾加河最大的支流,它們在喀山以南匯合,在此處,兩河流量幾乎相等。伏爾加河下游支流很少,特別是從河口向上800公里內,沒有一條支流。

  伏爾加河流域冬季寒冷漫長,積雪深厚。到了夏季,大量的積雪融水流入伏爾河。冬季河面封凍,上游冰期長達140天,中下游在90至100天左右。伏爾加河河口年平均流量達每秒8000立方米,平均每年有255立方公里的水注入裡海,這些水源對裡海湖水的水量平衡,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名稱變遷

  俄語稱呼***Волга***同斯拉夫語的潮溼、溼潤***влага、волога***相近,生活在伏爾加河沿岸的突厥語系民族把這條河稱為“Itil”或“Atil”,據說同樣生活在伏爾加河畔的匈人首領阿提拉的名字也來源於此。到了近代,土耳其語稱其為“dil”,韃靼語稱之為“del”,楚瓦什語則稱為“Atl”。

  流域地貌

  河流盆地約1,380,000平方千米,西從瓦爾代丘陵和中俄羅斯高地延伸至東邊的烏拉爾山脈,南邊在薩拉托夫***Saratov***突然變窄。自卡梅申***Kamyshin***至河口約644千米,其間未接納任何支流。窩瓦盆地內有4個地理帶︰密茂而潮溼的森林帶,從上游伸展至下諾夫哥羅德***Nizhny Novgorod,舊稱高爾基***和喀山;森林大草原,從下諾夫哥羅德和喀山伸展至薩馬拉***舊稱古比雪夫***和薩拉托夫***Saratov***;大草原,從薩伏爾加河馬拉和薩拉托夫伸展至伏爾加格勒;半荒漠低地,向東南伸展至裡海。

  流域氣候

  伏爾加河流域大部為大陸性氣候,流域上中游和下游右岸屬森林氣候;下游左岸屬草原氣候和半荒漠氣候;裡海低地則屑荒漠氣候。

  河流水文

  伏爾加河流域河網十分發育,其密度為0.15~0.36千米/平方千米。在北緯50°以南.伏爾加河實際上無支流匯入。

  積雪在伏爾加河流域河水補給中起著主要作用,在雅羅斯拉夫站伏爾加河年徑流量中,雪水補給佔53%,地下水補給佔30%,雨水補給佔17%。就伏爾加河全河而言,雪水補給佔其年徑流量的60%,地下水補給佔30%,雨水補給佔10%。

  開發利用

  過去伏爾加河完全處於自然狀態,河水深度僅1.6至2.5米,不僅通航不暢,其豐富的水力資源也未能加以利用。從20世紀30年代,人們對伏爾加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開發,建立統一水深的航道網,修建了14座大型水利樞紐,對伏爾加河進行梯級開發,為城市生活、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而廉價的電力和水源。伏爾加河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各電站總髮電量達400多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