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模板攤銷量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建造師註冊受聘後,可以建造師的名義擔任建設工程專案施工的專案經理、從事其他施工活動的管理、從事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業務。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在《建設工程計價》這本書P15頁上,大家可能對自有模板的攤銷量計算公式理解不是太清楚,對這個公式該如何理解和記憶呢?

  首先要弄清一個概念,什麼是模板的攤銷量? 模板的攤銷量是指為完成一定計量單位建築產品的生產,一次所消耗的週轉性材料的數量,說通俗一點,就是假如你要蓋一棟樓,需要用多少模板來完成。那麼大家想一下,既然模板是週轉材料,意味著不是一次性使用了就扔掉的,肯定要迴圈使用的。那麼每次使用了,肯定是要進行修修補補了,在書上是補損,最後當你這棟樓蓋完了,有些模板還能使用,覺得扔了挺可惜的,於是還可以回收換點小錢,在書上就是回收。

  所以這個公式可以分解為:模板的攤銷量=首次全部投入的攤銷量+每次用完後補損的攤銷量-最後回收的攤銷量。但是要注意兩點地方: 最後一次週轉的時候就不用在補損了,所以補損次數=週轉次數-1;第二,回收回來的模板,必然是新舊不一的,有些是90%新,有些是10%新,那麼加權平均後就要乘以50%了,就認為是50%新來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