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數學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對幼兒園數學教學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教學時必須依據這些特點,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是不能從客體本身獲得的,而是要從改變客客體的動作中獲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這種體驗和經驗是幼兒建構初級數學概念所必須的。因此,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
之良好習慣
有條理地整理操作材料是順利進行操作活動的保證。整理操作材料包含了整理方法和整理結果兩項內容。教師具體地教幼兒先收什麼再收什麼,收好後放在哪。以後,在每次活動結束都要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讓幼兒體驗整理操作材料的必要性,強化整理材料的願望,逐漸養成按順序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
之增強自信心
幼兒時期的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一些新穎的、有情節的、變化的、讓他們動手的活動,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通過操作具體的材料***這種材料多數是幼兒身邊常見的自然物品、玩具等***而且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材料,使他們都有操作的機會,獨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隨著年齡的增大,幼兒的注意和興趣轉向數學的結果,幼兒為自己能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而高興。例如:幼兒獨立地分辨出各種幾何圖形,並將它們一一配對,或者是按老師的要求,操作時自己動腦筋,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有了成功的體驗。從而使幼兒對數學活動有了興趣,也增強了其自信心。而且操作活動內容的多樣化,使幼兒獲得多種數學感性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之能力發展
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能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而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數學活動中,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概念,也需要對操作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判斷和推理。需要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一過程既是幼兒初步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也是幼兒思維能力獲得發展的過程。讓幼兒在許多圖形中分別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找出來,再把找到的圖形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這些操作活動可以鞏固、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同時發展幼兒的分類、排序能力。再如教幼兒學習“6”的組成時,可以讓幼兒把6個實物分為5個和1個、4個和2個、3個和3個,再把5個1個、4個和2個、3個和3個合起來成為6個。通過操作活動,幼兒不僅理解了6的組成,還體驗了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並初步培養了他們的分析和綜合能力。
智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人手一套學具進行實際操作,不僅能使每個幼兒獲得練習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手的操作活動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活動,促進腦的發展。在操作中,要求幼兒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嘴說,這樣感知較深刻,記憶也較長,有利於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在操作的同時,要求他們邊“做”邊“說”通過“說”可以使他們對自己的“做”有所瞭解;通過大聲講述,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操作內容和要求,更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排列相關聯的物體”時,教幼兒邊操作邊說:“毛巾和臉盆做朋友,杯子和牙刷做朋友,床和被子做朋友…….”在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量”時,幼兒一邊操作一邊用語言講述:“一隻雞送你一條小蟲、一隻雞送你一條小蟲、一隻雞沒有小蟲了。”動作和語言的結合可以幫助幼兒體驗到物體間的對應關係,所以在操作活動中的講述不僅使幼兒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還發展了語言的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對幼兒園數學教學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強調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並不排斥其他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目的及教育內容的變化,各種教育方法相應而生,特別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要求人才的素質越來越高,相應地要求在使幼兒獲得知識的同時,各方面素質也要得到較好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總結出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方法,這個重擔就落在我們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