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隱患排查管理制度範本

  為了加強建設礦井防滅火隱患排查治理力度,深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需要制定並實施相應的管理制度。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你喜歡。

  一

  為進一步加強我礦的安全基礎工作,突出抓好我礦的水害預防管理,強化安全建設主體責任,加強事故隱患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保障職工生命和公司財產安全,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 本制度所稱水害隱患型別有老塘水、煤層露頭衝擊層水、鑽孔水、頂底板砂岩水。

  二、 礦井地測防治水主要負責人對礦水害隱患排查工作全面負責。

  三、 職工發現水害隱患,均有權向排程室及相關負責人報告。各級領導或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立即組織核實並組織整改。

  四、煤礦主要負責人以及財務部應當保證水害隱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資金,將水害隱患排查治理資金列入安全投入費用。

  五、 礦井地測防治水主要負責人每月組織一次水害隱患排查並召開分析會議。對排查出的水害隱患,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資訊檔案,並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

  六、礦每月進行對水害隱患進行統計分析,並與下月5日前向相關部門報送水患排查記錄表。

  七、礦組織水害隱患排查分析會議後由地測科編制水情水害預報,並每月向相關部門報送。

  二

  一、防滅火隱患排查的範圍

  煤礦井下的工作面、機電裝置、各封閉地點可能發生火災的區域,地面主扇風機房、充電室,以及發生火災後會波及井下的所有區域。

  二、防滅火隱患排查的時間

  為了能及時發現隱患,及時治理,防止火災事故發生,每月由防滅火隱患排查科室組織成員於5日、15日、25日對我公司上、下所有可能發生火災的地點進行全方位隱患大排查。

  三、防滅火隱患排查的內容

  1、查井下消防器材的配備數量、質量,以及存放地點是否符合要求。

  2、查井下火工品管理是否到位。

  3、查井下爆破管理是否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4、查井下電氣裝置是否有失爆現象。

  5、查井下是否存在不安全的“三違”現象。

  6、查礦井消防系統的完好情況,以及礦井防火措施的執行情況和礦井通風系統的完好情況。

  7、要從各個方面,不留死角全面徹底的進行排查。

  四、防滅火隱患排查的工作要求

  1、要確實加大防滅火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從地面、井下、外因、內因各方面進行預防。

  2、嚴格遵守有關防火的規程制度,積極取得當地消防部門的指導,在建設過程中加大防火檢查,消除一切隱患,並隨時做好防火技術措施的準備工作。

  3、要積極採取措施,預防放炮引火和電器引火,確實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4、對排查出的隱患要分類編號、登記建檔,立即制定整改措施,確定人員,限期整改。整改完畢後要申請隱患治理辦公室組織人員驗收,經驗收合格後方可消號。做到有排查治理,有整改措施,有嚴格落實,確實保證礦井不發生火災事故。

  三

  為加強我公司煤塵管理,防治煤塵事故,根據有關規定和煤礦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礦井主要巷道每隔10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

  2、防塵管路安設平直,吊掛牢固,小於或等於90度的要設彎頭不拐死彎,接頭嚴密不漏水***滴水成線即為漏水***。

  3、井下必須有完善的噴霧裝置,並實現自動化,霧化好,靈敏可靠,使用正常。

  4、淨化通風實現自動化,採區進、迴風道、主要進風大巷及進風井都必須安裝淨化水幕,並實現自動化,水幕應封閉全巷道斷面,靈敏可靠,霧化好,使用正常。

  5、定期沖刷積塵,主要大巷每年至少刷白一次,主要進、迴風巷至少每月沖刷一次積塵,大巷刷白、沖刷粉塵都要有記錄可查。井下巷道不得有厚度超過2毫米連續長度超過5米的煤塵堆積。

  6、隔爆設施標準化,隔爆設施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安裝質量必須符合規定要求。

  7、放炮前、後必須沖洗煤幫。

  頂板隱患排查制度

  為加強我公司頂板管理工作,防治頂板事故,根據有關規定和煤礦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每班在開工前,現場工作負責人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對工作面安全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確認消除頂板隱患危險後,方可進入工作面。

  2、嚴禁空頂作業現象。

  3、工作面出現倒架、歪架、壓架以及更換支架和拆修頂樑、支柱、座箱等大型部件時,是否有安全技術措施。

  4、是否堅持支護質量頂板動態監測,是否掌握老頂活動規律。是否掌握初次來壓和週期來壓步距,是否監測支柱工作阻力、頂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支柱下縮量、下縮速度及其變化情況等。

  5、嚴禁在空頂區域內提前摘柱,碰倒或損壞失效的支柱,是否立即恢復或更換。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