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考的優秀論文模板

  自考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高職自考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自創辦以來,迅猛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高等職業教育自考助學的迅猛發展,高職自考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完善之處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文以自考模具專業為例圍繞高教自考的培養方向、目標導向在課程體系設定、教學過程、教材特色以及應試方法等方面做了些改革與探索。

  [關鍵詞]高職自考 教學 改革

  自學考試與高職教育相溝通,為社會培養急需的較高層次的技能型人才,必將受到社會的歡迎和讚譽。自學考試與高職教育相結合,雖然在裝置、師資、實驗實習環節等方面擁有了優勢,但由於高職自考助學起步較晚,其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借鑑於傳統自學考試模式。隨著高職自考助學的迅猛發展,高職自考理論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完善之處也逐漸顯現出來,存在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更好地定位和完善。本文以自考模具專業為例圍繞高教自考的培養方向、目標導向在課程體系設定、教學過程、教材特色以及應試方法等問題上做了些改革與探索。

  一、關於培養方向

  對於自學考試教育,通常稱其為學歷教育的一種獨立型別,但很少有人對其具體性質進行研究並給予明確界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考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作者認為,現在到了對自考教育定性的時候了,高教自考屬於什麼性質?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從總體上看大致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學科性、學術性教育,一種是職業性、技術性教育。前者偏重培養學術型、科研型、工程型人才,後者主要培養職業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顯然,自考教育應劃歸職業技術教育一類。基本理由和主要依據如下。

  1.從教育發展的大趨勢看自考教育的職業技術性。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重理論、輕實踐、輕應用的現象相當嚴重。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強調指出:“要以能力建設為核心”,根據這一精神,近年來,我國本科以上高校均做出了強化實踐教學的重大戰略調整,要求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科學實踐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高階教育尚且如此強調實踐性,包括自考教育在內的其他教育更應突出其應用性、實踐性、職業性、和技能性的特點。

  2.從人才需求的大方向看自考教育的職業技術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提出要“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中共中央的決定,符合社會規律並與人才需求理論一致。社會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結構大體呈“金字塔”型。位於金字塔塔頂的是研究型、學術型和工程型的高階人才。自考教育其培養目標應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也即職業性、技術性和技能性人才。

  3.從高教自考生源看自考教育的職業技術性。從生源構成看,自考專科主要是高考落榜生和社會青年,他們基礎差,層次低,由此可見,研究型、學術型和工程型人才主要不是出自他們。自學考試教育,應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進位、升級和昇華,走職業技術教育之路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由之路。

  二、關於目標表述

  高教自考走職業技術教育之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關於培養目標的要義表述除思想道德素質外至少應包括基本目標、中期目標、理念目標***或稱意識目標***、就業目標和能力目標等。基本目標亦稱直接目標、近期目標,是指學生畢業時應達到的基本業務技術水準;中期目標指畢業生畢業3到5年,經過一段工作實踐,步入成熟期之後應達到的業務技術水準;理念目標指從事某一特定工作必須具備的某些基本指導思想、觀念;就業目標主要是就業方向、就業範圍以及就業崗位或就業崗位群的基本定位;能力目標指畢業生從事某一特定工作應具有的基礎能力和職業能力。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必須密切結合實際,從不同側面對畢業生的業務規格做出規劃。

  三、關於課程體系設定的改革

  1.教學方法的改進。首先應處理好高職院校助學和助考的關係,高職院校應堅持助學為主的原則。自學考試的助學和助考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一定意義上講,助學效果最終體現在考生的考試結果上,所以適當幫助考生分析一些題目是必要的。但是,助學不能過多地把力氣放在為幫助考生過關而猜題、押題、解題上,而應主要放在指導考生系統掌握學科理論和專業知識上。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更注重學生是否具有長期的競爭力,用最新知識教授給學生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考試。在過去傳統的教過程中,一般是教師講、學生邊聽邊做筆記,這樣學生往往來不及細細思考和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接受起來十分被動和機械,然而採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學生只需專心聽講,課後將教學課件複製就可以了,不必受到做筆記的限制,學習效果顯而易見。另外,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板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常常影響到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則可大大節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利用率,從而縮短理論教學課時。在實際操作時,可根據條件採用板書與課件、模具模型與掛圖相結合的方式。對於常規理論性內容和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可採用板書教學,對於不同模具工作原理的介紹採用動畫課件,增強學生的興趣,對於典型的模具結構結合模具模型和掛圖進會分析。

  2.考試課程的調整。考試課程設定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教學規律要求,不可隨意而定;但為了有利自考教學及自考生的成長髮展,我們在教學計劃和課程設定上做了些調整。由於自考教育是一種開放教育、入學沒有門檻,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從文化程度上看,有高中畢業生,中專畢業生也有部分初中畢業生。年齡結構差距較大,絕大部分自考生英語基礎較差,而英語***一***課程在工科專業是必考課程,據統計在歷屆國考考試中英語***一***通過率不到20%,如果及格率持續保持這樣低水平,考生就會失去信心和希望,想選擇自考道路的人也會望而生畏,轉而選擇其他學習形式,長此以往,“考將不考”,勢必將自學考試的教育形式斷送掉。為解決這一難題,課題組積極探索研究尋找辦法,據自學考試報考自南規定可將“英語***一***”課程用“基礎漢語”課程取代,漢語是我國的國語,對自考生而言相對容易,經過這樣改革,不僅提高了及格率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實踐性教學的改進。不斷強化自考教育的實踐性,貫徹“能力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指導思想,是自考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方向。關於這一點,主要措施是:第一,新制訂的教學計劃中,實踐性的選修課程門數不斷增加。如:適當減少基礎課、公共課課時,增加應用型、技能型課程,如在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中加設PRO/E、MASETRCAM、UG實訓技能課程。對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的課程加大實訓教學環節,結合能力目標、學校的實訓條件制定相對應的實訓專案,如典型結構模具拆裝實驗、衝裁模具的除錯實驗等。我們還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獲取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相結合的觀念。例如“CAD/CAM軟體應用”、“ Pro/E專業模具設計師”的資格考證、Pro/E等軟體師的資格考證等,將職業資格考試同自考學歷教育接軌;這種新的教學計劃模式,使得自考教育職業技術化的意味越發濃重,受到了廣大考生及社會的歡迎。

  4.教學計劃的修改和提高及格率的措施。學生是學院的生命線,關係著學院的生存和發展,如何吸引自考生,關鍵在於自考的及格率。提高自考生的通過率重點是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是辦好學校的關鍵。為使自考通過率真正提高,我們採取新的教學方法,舉辦考前培訓班、召開各自考班師生座談會、每月到自考教學開展較好的院校調研等;我們還積極為未通過的學生調整課程及申請加考機會,如2009年自學考試計劃《機械製圖》安排在4月18日上午考且只有一次,而按教學計劃4月18日上午考《衝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若按原計劃進行,07級學生《機械製圖》補考時間就要到2010年4月那時07級學生已離開學校,這必然影響他們畢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又做了相應的對策,經得學生簽名同意將《衝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移到7月考,這些措施有利於學生合理安排各科考試進度深得學生的歡迎;另一方面考慮到06級學生就業及07級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訓向省自考辦提出在2010年1月給一次加考機會。通過這些措施,《機械製圖》的通過率大大提高。

  四、總結

  自考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也是產業,作為產業,應有投入和產出。自考是在國家投入的教育設施上,利用了國家的教育資源進行的,考生和家長投入了人力、財力、精力和時間,必然是希望得到回報、取得收穫的。作為產業,只有投入沒人產出,是沒人會投入的;自考產出率低,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也不符合教育規律,是不會具有長期生命力的。

  參考文獻:

  [1]張總.淺議高職《冷沖模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2]許珍.自學考試與和諧社會――普通高校院系辦好高教自考助學的思考[J]. 繼續教育研究,2007,***5***.

  [3]胡建平,仲海寧. 自學考試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互通與銜接的可行性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