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傳統節日禮儀
壯族是我國的一個民族,那麼你們知道壯族的傳統節日禮儀是什麼嗎?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花朝節
農曆二月初二是壯族人民的花朝節。是日男女青年們從四面八方雲集到有高大木棉樹的地方。他們穿著民族的盛裝,懷揣五色糯飯、餈粑或粽子等食品,帶上為情人而備的頭巾、千針底新鞋和繡球等禮品,他們三五成群,對唱山歌,贊情侶,誇對方,求連情,拋繡球,同時歌頌百花仙子的佳潔、美麗。夕陽時分,人們從四周把繡球向木棉高枝拋去,木棉樹上彩球累累,宛如仙子霓裙。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祈求百花仙子降福。
晒布節
壯族婦女們在農曆二月初二,將自織自染的布匹從箱櫃取出,在晒臺以至田垌展晒。姑娘們晒好布後,即精心打扮。小夥子們也換上節日新裝結隊走村串寨,物色布匹多、質量好、手藝巧的姑娘。傳說壯族創世神布洛陀在這一天讓太陽放出強烈光焰,撒下殺蟲藥,這一天晒了布,蟲不蛀,不發黴,不褪色。
花婆節
傳說壯族始祖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宴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唸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
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製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傢俱等。人們紛紛選購以備春耕。
三月三
壯族三月三歌圩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歌節。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多的三、五天,地點多數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以未婚男女為主體,但各族群眾都來參加助興,人山人海,熱熱鬧鬧。每到歌圩,男女青年穿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彙集歌圩,成雙成對地進行對歌。對歌之後,還有拋繡球、送吉祥物等有趣活動。歌圩不僅是壯族的盛大節日,也是青年男女進行公開社交,挑選物件活動的節日。
霜降節
霜降節,是紀念反抗外來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節日,已經有360多年的歷史,傳至今日成為廣西大新縣下雷、雷平、寶圩一帶及天等、靖西、德保等縣部分鄉村的傳統節日。
霜降節的活動分為“降前”、“正降”和“降後”三天進行,壯族人民舉行祭拜,樂舞和對唱山歌等活動。霜降日凌晨,人們便帶餈粑、年米、肉、香燭等聚集玉音廟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祀,州官也必身著官服,率眾頂禮拜祭。1949年以後雖不舉行供祭,但紀念活動依然十分熱烈,有演戲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獅的,等等。現在的霜降節和以前的大不一樣,現在的霜降節在注重紀念女英雄外,也在原來歌圩的基礎上更注重商品的貿易。
藥王節
農曆五月初五為藥王節,亦稱藥師節。壯族傳統節日。傳說藥王是壯醫藥神。他發現藥草,為人治病,還向眾人傳授種藥、採藥、治病的知識。昔時壯族地區各較大村寨都立有藥王廟,每年五月端午節祭祀藥王並進行採藥防病活動。如桂北一帶的壯族此日上山採回烏桕、田基黃、葫蘆茶、元寶草等草藥煮水洗澡,以為此舉可使面板光潔,不生疥瘡。靖西縣的壯族則在這天開設藥市,專賣各種草藥,買者踴躍。傳說此日之藥有特效。此外,各家各戶還包三角粽,在屋裡熬醋液,燒柚子皮,在門邊插艾草,以示驅邪逐疫。
達努節
農曆五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為達努節。從二十六日開始,家家祭祖。做一缸小米酒密封在香爐旁,祈詞中說明是給布洛陀的,祭品中必有三兩黃麻。夜深人靜,主婦悄悄包粽子,不讓人看見,煮熟後才叫家人來吃。二十七日,老人鬥鳥。二十八日殺豬宰羊,遠親近友互相往來,敲打銅鼓,高唱酒歌。二十九日全寨男女聚集一起,挑肉擔酒揹著銅鼓上山頂擺歌場酒宴。男女對歌賽鼓,中老年喝酒誦“笑酒詞”,孩子們燃爆竹學打鼓。也有賽馬、射箭等。
牛魂節
牛魂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七,是壯族一個共同的稻作節日。在節日到來時,各地壯族村寨都要舉行祀拜耕牛、為牛蓄魂的活動。
吃新節
吃新節是壯、侗、苗等民族傳統節日。又稱開青節、新米節。每年農曆六月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屆時,水稻和玉米已開始成熟,人們取少許新穀米,煮乾飯加菜過節。若稻穀未成熟,就分別在自家的幾塊田地上摘回稻穗,將其谷漿捏撒在飯鍋裡,以示嘗新。有的地方還以新米飯、酒肉酬祭農神。有的則以村寨為單位,在田間地頭或山坡聚集宴飲,高歌歡舞終日。據說此節習俗來源於人們對農神的崇拜,後來逐漸演變為一般的民間節日。
中元節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壯人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後,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採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一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餈粑、糯飯,一直襬到十六日。每次用膳之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裡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祀都燒一些,燒過之後,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後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
擂背節
桂西一帶自稱為“布儂”的壯族的傳統節日。壯語稱為“呤勾到”,意為吃新谷和青年男女交際。每年農曆七月十五舉行。家家戶戶宰雞殺鴨,做豆腐,蒸新米飯,供祭祖宗,閤家歡宴,並用米飯喂狗和貓,以示不忘其守家捕鼠之勞。晚飯後,青年男女穿新裝,相聚在村旁的地坪上,舉行擂背活動。男女互相挑逗嬉戲,你踩我腳,我擂你背。臨別互贈情物,確定戀愛關係。
八月十五
桂西的壯族都有過“八月十五”的習俗,從禮俗上講,其實就是漢族的中秋節,但叫法不同,意義也有所差異。這一帶的壯族同胞認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月亮是一年中最圓、最亮的一天,是一個很吉利的日子,天上地下,都很安樂祥和。故當晚家家戶戶都要殺雞殺鴨,辦豐盛的晚飯,並在此前數日家家買好月餅,晚飯後全家人在月下用月餅供奉月亮,之後分食月餅,祈求團團圓圓,和和睦睦。
九月初九
桂西的壯族都有過“九月初九”的習俗,但與漢族“九九登高”的禮俗完全不同。壯族同胞認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田裡的糧食都已完全歸倉的日子,是一年中收成完畢的標誌。此時的耕牛,也可以滿山遍野地到處亂放,無須讓人看管了,故有“九月九,牛吃莊稼不用補”的說法。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殺鴨,辦豐盛的晚飯,以示慶賀。
- 壯族傳統節日禮儀
- 股指期貨技術分析的重要性
- 葛粉的作用與功效及食用方法
- 澳大利亞留學簽證面試技巧
-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畢業論文
- 巴金關於人生態度的名言名句摘抄
- 蘋果電腦一直宕機怎麼辦
- 兒童節的由來及世界部分國家的兒童節時間
- 關於寫夢想的句子
- 很潮的人氣說說
- 各種花的養殖基本方法有哪些
- 養成良好生活作風的諺語
- 昭陵考古的主要介紹
- 山東中考語文滿分作文精選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 防水產品的宣傳廣告詞
- 鐵道游擊隊觀後感
- 小兒對乙醯氨基酚顆粒說明書
- 國際志願者日活動主持詞
- 大學生的法治觀現狀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