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經濟知識
當今,全球的經濟態勢主要表現為經濟日益全球化和知識經濟對各國國民經濟影響的日益深入。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經濟增長、經濟週期波動
1、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誌,它體現了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勞動和資本常常被看作是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兩個基本要素。
2、經濟增長方式及其轉換
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有粗放型增長和集約型增長兩種。粗放型增長,是指在生產要素效率不變的情況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量而實現的經濟增長。集約型增長則是指在要素投入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提高生產要素效率而實現的經濟增長。
3、經濟週期
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執行都不可能表現為直線式的增長,而是呈現一定的波動。在時間序列,一國經濟總量呈現擴張、收縮、再擴張、再收縮的變化。這種經濟現象稱為經濟週期***亦稱經濟波動、商業迴圈***。
特徵:①不僅表現在個別部門上,而是表現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上;②可以把一個經濟週期看成四個首尾銜接的階段;③具有反覆性。
機制主要有:①銀行信用的擴張和收縮導致經濟波動;②投資的擴張和收縮導致經濟波動;③企業家的創新活動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4、經濟波動的自發性
經濟擴張和收縮存在累積效應。累積效應是由乘數效應和加速效應交織產生的。
乘數理論指出:單位自發性支出的增加會引起支出連鎖地增加,從而使總產出以一種放大的形式增加。
由於經濟波動的自發性,完全避免經濟波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政府應可以儘可能減少經濟波動。最明顯的政策主張有兩個:
一是凱恩斯的政策,其特徵是相機抉擇。二是貨幣主義的政策,其特徵是單一的貨幣規則,即通過穩定的貨幣發行使經濟保持穩定。
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一般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也稱為經濟蕭條。
通貨膨脹可以分為兩種型別,即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和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滯脹: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的並存。
通貨膨脹有以下效應:①再分配效應;②產出效應;③投機效應。
巨集觀調控
1、財政政策效應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改變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稅收等手段,對總需求、總產出施加影響,促使巨集觀經濟執行優化。增加政府購買、增加轉移支付、降低稅收都會使總需求擴張,所以稱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反之則是緊縮性財政政策。
2、貨幣政策效應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銀行***通過改變貨幣供給量影響總需求從而影響總產出的政策。增加貨幣量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綜合效應
①擴張性財政政策加擴張性貨幣政策。也稱雙鬆政策。影響:使總產出有較大的增加,而對利息影響較小。
②緊縮性財政政策加緊縮性貨幣政策。也稱雙緊政策。影響:對抑制總需求有很好的效果,對利息影響較小。
③擴張性財政政策加緊縮性貨幣政策。影響:對總需求、總產出影響較小,而使利息顯著提高。
④緊縮性財政政策加擴張性貨幣政策。影響:對總需求、總產出影響較小,而使利息顯著下降。
4、收入政策效應。在通貨膨脹十分嚴重的時候,政府往往採用限制物價和工資上漲的政策。這種政策稱為收入政策。
二、——經濟總量和總需求、總供給
1、巨集觀經濟總量指標
1936年英國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出版,標誌著現代巨集觀經濟的建立。 主要指標:
①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國居民在一年內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格總額; ②國民生產淨值***NNP***由國民生產總值減佔生產中固定資產的消耗得到的國民生產淨值;
③國民收入***NI***這裡的國民收入是狹義的,指全部要素的收入,在數量上等NNP減去政府的間接稅;
④個人收入***PI***是經過再分配的國民收入,在數量上等國民收入減去社會保險稅、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加上政府的養老金、失業救濟金等;
⑤個人可支配收入***DI***個人可支配收入等個人收入減支所得稅。居民用它進行消費和儲蓄。在巨集觀經濟分析中,個人可支配收入等總產出減去政府的稅收再加上政府的轉移支付; ⑥GNP價格矯正指數。它是名義GNP對實際GNP的比率。是衡量一國價格總水平的上漲程度。
⑦國內生產總值***GDP***它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在其領土範圍內,本國和外國居民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總額。
2、總需求
總需求是指對一國總產業的意願總購買。在封閉經濟中,總需求包括居民消費需求、企業投資需求和政府購買需求。如果考慮開放經濟,則需要考慮加上出口需求。
3、總供給
總供給是指一國全部企業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總產出量。在封閉經濟中,總供給等消費加儲蓄加稅收之和,如果考慮開放經濟,則要加上進口。
總供給的問題取決於勞動的投入量即就業量。它受到名義工資和價格水平的影響。
4、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
在市場經濟中,總需求是決定總供給的重要因素。馬克思曾經把個別商品的出售形象地比喻為“驚險的跳躍”。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