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經濟篇

  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

  ***一***經濟制度

  經濟制度是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則,是在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定***或全部***範圍內,人們普遍承認,並且實際共同遵守著的一種行為規範。

  馬克思主義從生產關係和經濟基礎的範疇出發研究經濟制度。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共同構成一個社會的經濟形態,或經濟制度。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的生產關係的總和。與特定的經濟基礎相聯絡的國家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等為社會的上層建築。

  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還認為,經濟制度具有歷史相對性,它的發展和更替變化過程與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緊密相連。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制度更替變化的力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評價一種經濟制度優劣的標準,是看它與生產力的關係是否相適應,即是促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正是從這一視角和標準重點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並提出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所替代的論斷。

  制度經濟學認為,經濟制度中集體對個體行動所進行的控制是通過對個體之間交易的規範而進行的。因為交易是同時包含“衝突、依存和秩序”這三種成分的“最小的單位”。所以“交易”是分析經濟制度的基本範疇。買賣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額交易的規範共同構成經濟制度。制度經濟學從交易及交易費用的視角研究經濟制度。制度經濟學認為,經濟制度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行為規則,包括制度環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環境指既定的確立生產、交換與分配的基本的政治與法律規則。制度安排指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合作與競爭的規則。制度安排又分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組織規則等有明確規定的行為規則,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識形態和習俗等不成文的、觀念性的行為準則。

  ***二***經濟體制

  馬克思從社會經濟形態、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等角度來研究經濟體制。他指出,區分不同經濟體制的根本標誌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勞動者掌握生產資料的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反之則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制。

  ***三***二者的關係

  經濟體制與經濟制度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經濟制度是組織社會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則,是體現社會生產關係性質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統中是決定性的、第一位的。而經濟體制則是體現根本原則和實現一定社會經濟目標的手段,是指一定經濟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和執行方式。從研究範疇的角度看,經濟體制著重研究生產關係的執行方式,它體現經濟制度的組織關係。與經濟制度相比,經濟體制在制度系統中是從屬的、第二位的。

  ——市場經濟

  一、市場經濟概述

  市場經濟是指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的經濟形式。市場經濟分政府幹預的市場經濟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前者指在對資源的配置以市場方式為主的同時,政府對經濟進行一定程度的參與、調節和控制。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就屬這一類。

  市場經濟通常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①市場主體,即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②市場體系,即相互聯絡的各類市場的有機統一體;③市場機制,即市場經濟規律作用的機制。因此,市場經濟產生的條件和根源是:①社會分工;②勞動產品屬於不同所有者;③社會分工中的個別勞動、區域性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存在著矛盾和差別。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市場經濟的一種,顯然具有市場經濟的共性。但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場經濟體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1.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國有企業在市場執行中發揮主導作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2.在分配製度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

  3.在巨集觀調控上,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

  4.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