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題彙總

  公務員面試的目的在於最終錄取適合崗位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

  【面試模擬題】

  據《北京晨報》報道,北京從5月1日開始,將使用計價器來確定救護車使用費,取消往返全程計價。對此,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醫院作為經營主體,應該收取合理費用;有的認為醫院作為公益性質單位,不能以盈利為目的,不應該以此收費。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長期以來,醫院的救護車作為緊急病人的生命希望車,一直存在收費不明,或是收費不合理現象,備受群眾爭議。

  有的人認為救護車出診收費是醫院變相盤剝病人,是“趁病打劫”,而且病患幾乎無依據申訴與維權。同樣也,也有人認為救護車作為當今醫院的稀缺資源,不應浪費,而且救護車出診醫院也是要付出成本,收費存在合理性。其實,救護車到底是否應該收費以及應該收費多少,是兩個都需要討論的問題。個人認為,醫院雖有公益性質,作為當前市場經營主體,在實際經營運作過程中,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所以合理的收費標準是應該得到響應和提倡的。在當前群眾爭議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個人認為是:

  一是醫院救護車應保證收費的公開性、透明度和合理性。這需要醫療主體單位做好院前急救價格政策說明,對各專案收費做出明確和規範,價格水平應根據當地物價做好調整與收費。

  二是查清和取消當地醫院的各類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巧立名目費用,如“空駛費”、“返程費”等,做好統一標準收取,並公佈舉報熱線,讓群眾監督各級醫院執行標準。

  三是完善當前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擴大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報銷範圍,減輕家庭的大病醫療負擔,特別是對於特困難群眾給於關注。

  總之,當前各級醫療服務單位的管理水平層次不齊,各地收費差異過大,名目不一,是值得當地政府重視和解決的。這也是當前醫療體制改革的難題和重點。北京市政府的做法,值得各地政府效仿和借鑑。

  ***二***

  【熱點模擬】

  近日,一名在地鐵上哺乳的母親被人拍照發上微博,某公益組織轉發該網友微博稱,“公共場所注意舉止,不要裸露性器官……這裡是北京的地鐵之上,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你這麼做真的好嗎?”此言引發網友一邊倒的質疑批評。本是倡導地鐵文明,誰料這樣嚴苛的批判一位母親網友卻不認賬。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這是一個文明缺少的時代,也是一個文明焦慮的時代。公共場所哺乳問題不是新鮮事物,這些年來屢屢在輿論場發酵,且每一次都被上升到文明高度去討論。文明是一個豐富廣博的概念,我們可以用“文明筐”去裝載社會上許多事物和現象,但也不要忽視事物和現象的複雜性,不要忘記討論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共識、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秀自己的“文明優越感”。。

  該事件中這條微博之所以觸犯眾怒,除了用語不當,還在於流露出的病態優越感。生拉硬套的比較村公交車與北京地鐵,這種居高臨下,除了證明自己的無知和對對文明的偏見之外,毫無意義。要知道真正的文明不是徒具道德優越感,而是在克己自律的同時,還有理性的包容乃至善意的幫扶。把年輕母親地鐵哺乳稱為“公共場所裸露性器官”,這樣說很過分。即便不接受地鐵哺乳,也不應該忽視其中蘊含的沉甸甸的母愛,更不能用一種庸俗或低俗的眼光,去審視和評價母親地鐵哺乳之舉。

  事後當事人所說,在公共場所,聽到孩子嗷嗷大哭,來得及找一個私密空間嗎?對嬰兒大哭聽而不聞,難道反而是一種文明嗎?大多數母親其實也不願意當眾哺乳,可在很多時候,並不具備私密哺乳的條件。如果“哺乳間”成為標準配置,母親們又何至於當眾哺乳?明明是社會條件的不足,結果卻把板子打在母親身上,這無論如何也不是一種現代文明觀念。

  怎麼樣避免之後公眾場合哺乳的尷尬,這是事件背後也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內外的一些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可以借鑑。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不僅不反對母親當眾哺乳,反而從法律上予以支援和保障。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都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支援當眾哺乳。我國臺灣地區也規定,公共場所哺餵母乳不應該被禁止,阻擋或驅離者最高會被罰3萬元新臺幣。這裡包含的價值取向,一是體現了對於母親和嬰兒的關愛,二是體現了對於母乳餵養的支援,三是體現了人性、人文最可貴的文明觀。

  公眾場合哺乳事件的背後也折射出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國家還有很多硬體設施還存在不足,同時貧富差距以及教育差異,使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為與素質表現。在人文環境的軟硬體需要時間提升、善意引導的時候,最要不得的就是傲慢與偏見。而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三***

  【熱點模擬】

  日前,有關部門聯合舉行“構建誠信、懲戒失信”釋出會,向社會公佈對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並採取其他信用懲戒措施,包括禁止“老賴”乘坐飛機、列車軟臥,限制他們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等。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目前,在我國,誠信建設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就是:陌生人社會已經形成,市場交易和守信成本過高,“老實人”吃虧的現象屢見不鮮。扶老者被訛,助人者被騙,守法企業成了一些人愛捏的軟柿子,老實排隊的經濟適用房申購者望眼欲穿……曾幾何時,老實人、誠信者在社會上幾乎成了“傻”的代名詞。在此前的一項網路調查中,面對“您是否因為堅持誠信吃過虧”這個問題,選擇“有過”的受訪者高達88.4%。

  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誠信者沒有得到應有尊重和鼓勵,更有甚者還要付出沉重代價。相比之下,失信無需成本,失信者反而可以“食信而肥”。誠信者吃虧,失信者得利,這種強烈的反差,直接衝擊的是價值底線,導致是非標準的顛倒。

  經驗和教訓告訴人們,誠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喚起內心的道德,讓誠信成為一種有感召力的價值觀;又需要藉助外在的制度環境,形成守信用、講誠信的社會風氣。

  近年來,國家層面的道德模範評選,各地對“最美人物”的褒揚,“信義兄弟”“油條哥”等誠信標杆脫穎而出,已經在不斷傳播誠信的正能量。很多黨員幹部以身示範,用自身行動做標杆,影響周圍的普通人誠實守信。

  加強誠信建設,關鍵在於制度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要構建守信激勵機制,加強對守信主體的獎勵和激勵。這些頂層設計,彰顯了“用制度為守信者撐腰”的制度導向,將為誠信中國建設帶來新的正能量。一些城市已經出臺“好人法”為扶老者免除後顧之憂;稅務總局將對納稅信用進行評級,讓誠信納稅人上“光榮榜”,可享受相關優惠待遇;不少地方紛紛建立守信企業“紅名單”“紅榜”,加大扶持和優惠力度,讓守信企業“有肉吃”。

  信用建設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律保障。要通過健全法律和法規,完善信用資訊系統,把違法違規、不守誠信的個人或企業列入“黑名單”,限制他們的經濟活動和高消費行為,讓其為失信付出代價,這就是揚善懲惡的作用。這對失信者是教育和制裁,對公民和其他經濟組織也是一種警示和監督。

  國以誠立心,人以誠立身。現在,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認識到,誠信是每個人不能缺少的另一張“身份證”。知易行難,建設誠信的社會,需要公民的思想自覺,更需要制度力量的激勵和護航。只有內外兼修,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守信用”的好風尚。

  ***四***

  【熱點概述】

  北京市民政局就《北京市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實施辦法》、《北京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及評估管理辦法》等進行解讀:本市215家公辦養老機構,將逐步轉為民營的養老院,或者全部實施公辦民營,或者一部分割槽域或功能比如餐飲等服務轉為民營,這一改革是為了應對養老人數逐年增多的現實。從8月開始,這215家公辦養老機構,將逐步通過社會招投標和品牌機構連鎖運營兩種方式,引入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的服務機構、社會組織開展運營,交由社會專業力量來承。

  【參考答案】

  養老的市場化是個趨勢,非此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求,但是“公立轉民營”帶來的一個問題是,能不能平衡公益與經濟利益的關係,因為養老必須突出公益色彩,這是社會發展到現在應該也能夠做到的。

  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發展狀態,可以通過孩子和老人的生活來體現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繁榮社會的標誌。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有實力在養老甚至醫療這樣的關鍵民生中,體現公益性、福利性。這之中,可以產生一定的利潤,但必須堅守公益這個最基礎顏色,之前,各個公立養老院爆滿的原因,大都因公益、福利是其主旨,在民間資本和民營管理進入之後,更需嚴格監管,一旦因為唯利是圖而使老人受罪,就必須令其退出這一行業,非此,不僅老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證,養老產業也不可能成為健康發展的產業。

  現實中,養老模式在市場化的前提下不斷髮展與壯大,但是卻存在了公益性層面的諸多問題,主要包括服務物件錯位、服務功能錯位、服務理念滯後等等。如,服務物件錯位表現為,由於缺乏對老年人統一、規範的入住標準稽核,很多養老院把健康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混在一起,一些經濟條件、身體條件都比較好的老人可以長期居住,一些急需入住的高齡、病弱老年人卻難以申請入住,造成養老資源的錯配;而服務功能錯位體現在,目前養老機構普遍缺乏對老年人需求的科學調研和分析,多數養老院以為,只要解決老年人的吃穿住問題就可以了,較少從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出發,導致養老機構服務的同質化,許多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和老年人的需求之間出現偏差;再如,服務理念滯後,管理色彩大於服務,過分突出“機構”特性,缺乏個性化、親情化的管理理念,不但沒有使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得到滿足,反而造成了老年群體對機構養老的刻板印象。

  在養老機構市場化趨勢愈加明顯之時,解決養老床位之困,理應通過激發社會活力,讓民辦民營養老機構成為養老機構發展主體。然而,不斷攀升的房租、人力成本提高等壓力成為民辦養老機構經營虧損的重要原因;“進入易退出難”的困境,也使本來想進入養老領域的社會力量望而卻步。因此,從根本上講,應確立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的不同定位,公辦養老機構可優先保障失能、失智、失獨、高齡及低收入困難老人等養老需求;而民辦民營養老機構既可以提供高階的養老服務,也可以提供中低端的養老服務。此外,政府應切實加大調研力度,儘快出臺實質性幫扶政策,在土地供給、信貸支援、建設運營補貼、人員培訓、風險分擔等方面給民營養老院提供更多有效支援。唯有此,才能讓養老機構在市場化的同時,更加有信心去堅守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