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面試綜合分析題破解步驟

  面試題目是面試考查要素的載體,通過考生“答什麼”來體現其“德”和“才”,考查其如何“做人”、“處事”,是否具備和崗位相匹配的“能力”及“心理素質”等。根據面試題目所著重測查的要素,我們一般把面試題目分為五大類:綜合分析類試題、情景處理與應變類試題、人際交往意識與技巧類試題、計劃組織協調類試題***組織管理類***、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匹配性試題。每類題型都研發出了相應的制勝策略,在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使眾多考生圓夢公務員考試。

  在五大題型中,綜合分析題幾乎是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面試的必考題型。由於綜合分析題是考生普遍感覺比較棘手的題目,下面專家就為考生破解綜合分析題的應對方法。

  綜合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按試題所涉及的內容一般細分為社會熱點類、政策理解類、觀點理解類、哲理故事類、漫畫類等。對於這一類題型,我們認為基本答題思路可以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或者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去組織答案,這一思路符合人的思維規律。以社會熱點類試題為例。

  第一步,提出問題。有三種提出問題的方法:一是確定論題、提出主題概念;二是提出問題:問題是現實情況與計劃目標或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三是確定目標:目標是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的成果,解決問題所要達到的理想狀態。

  第二步,分析問題。對題中所論述的觀點,如果同意則分析其正面影響、作用、意義;如果反對則分析其負面影響、作用;如果辯證地看則先分析正面影響後分析負面影響,或者分析負面影響後再分析正面影響。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重要性分析,主要是針對事物或者政策的重大價值和影響加以分析;矛盾分析法,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原因分析法,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內因和外因、直接和根本原因等等。

  第三步,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一般從態度、思路、方針、原則等著手,具體手段可以從教育、行政、管理、法治、監督、宣傳、投入上下手。

  專家提醒廣大考生,在具體答題時,並不一定要嚴格按上述步驟去做,只要把問題談清楚而又邏輯嚴密即可,否則就會陷入“行而上學”的泥潭。

  例如,2010年3月2日上午國家公務員面試真題:

  北京大學新近實行“校長實名推薦制”,被選中的都是重點高中,請問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參考答案】

  北大推出的“校長實名推薦制”是北大在吸引優秀學子、改進招生體制方面新的有益的探索,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被選中的都是重點高中,引發了諸多的關注甚至是質疑,我認為應當全面地來看待這件事情。

  首先,這一制度的初衷是打破“一考定終生”的現行高招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高考制度對部分優秀學生的風險,打破惟分數論,它是開風氣之先,為其他大學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其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從現實看,這一制度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僅有重點高中享有“校長實名推薦制”的權利,這在客觀上會使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進重點高中,擇校費等問題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

  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完善該項制度:一是為實現溫提出的教育公平的目標,“校長實名推薦制”應增加農村和非重點學校的比例,因為這些學校也有很多優秀的學生;二是要明確推薦的標準,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優秀學生評價機制,除傳統意義上的“優秀生”得到推薦外,還要在制度設計上使被高考擋在門外的“偏才”、“怪才”通過推薦機制進入大學,讓推薦制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增加招錄工作的透明度,減少權利尋租和腐敗現象發生,使“校長實名推薦制”得民心、順民意。

  校長實名推薦制儘管遭到質疑,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嘗試,對於新生事物,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寬容和支援。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制”未能真正達到想要的效果。這提醒我,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如果涉及到創新性的制度設計時,要認真考量各種因素,並進行科學的論證,使新的制度和措施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