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閱讀

  公務員錄用考試是通過考試和考核的辦法,為公務員隊伍選拔、補充優人才,完善公務員隊伍的一種重要方式,瞭解一些申論熱點對考生來說非常有用,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一***

  激發活力,為科學家鬆綁解壓

  既要賦予科學家更大的自主權、更多的人財物支配權,又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對創新人才實行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讓創新者“名利雙收”

  1月9日,科學家們又一次站在聚光燈下。“趙忠賢、屠呦呦獲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獲獎代表頒獎”的訊息迅速刷屏。兩位科學家及其獲獎成果也成為搜尋熱詞。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併為科技創新的諸多進步感到自豪。

  這種自豪是有底氣的。英國《經濟學人》、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去年曾刊文,專門討論西方“借鑑”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成功創新,“山寨”中國移動應用產品的現象。角色的悄然轉換,背景正是近年來我國科技整體能力的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此次獲獎的中微子物理、北斗導航、第四代行動通訊等都居於領先地位。“中國創新”,正成為世界舞臺上不容小覷的一支力量。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奇蹟的誕生,靠制度革新解放生產力,也靠科技進步發展生產力。今天,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一個關鍵性時期,隨著資訊科技和生物技術的創新積累,人類正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門口。試想,如果可控核聚變能夠實現,石油和煤退出歷史舞臺;如果新的超導材料被發現或合成,電力傳輸不再存在損耗;如果基因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平均壽命猛增至120歲以上,這個世界的格局將會發生多大的改變。而從我國經濟面臨的新形勢看,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今天,更是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

  同這些要求相比,我國科技創新還有不少“短板”.整體而言,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科技基礎仍然薄弱,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還有很大差距。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仍不暢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作為創新主體還不突出,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要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讓科技創新真正發揮“第一引擎”的作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破除制約創新的障礙,刻不容緩。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回看今年兩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的經歷,趙忠賢的團隊一度艱苦到在被窩裡打老鼠,累了就在桌椅上靠一靠,餓了就煮麵條;屠呦呦入職時,實驗室連通風設施都沒有,除了在實驗室“搖瓶子”,還常常“一頭汗兩腿泥”地去野外採集樣本。今天我們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研隊伍,科研條件已然大大改善,更需進一步調動和尊重廣大科研人員的創造精神,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既要賦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自主權、更多的人財物支配權;又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對創新人才實行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為科學家撐腰,讓創新者“名利雙收”.

  去年“科技三會”的成功舉行,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歡呼“又一個科學春天”的到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千方百計激發科研人員創造力,不負春天所賜,不誤春天所期,共同吹響建設科技強國的號角。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

  農村土地整合是個潛力股

  土地整合作為另一種適度規模經營的選擇,雖然未來可能還是需要往更集約的方向過渡,但其權屬劃分更清晰,既可以為下一步的流轉做準備,也能為城鎮化留下轉圜餘地

  規模化經營,是我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準備動作。目前,流行的做法是搞土地經營權流轉。然而,也有些地方選擇以不改變經營權的方式實現集約化經營,即土地整合。據報道,安徽、廣東、湖南等地區的農戶,近年來通過“互換並地”“結對並地”等方式,實現“一戶一田”或“一戶一地一田”,以便機械化耕作和興修水利,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量。

  各地做法不盡相同,目的都是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這個大問題。在農業尚未轉型、農村有大量富餘勞動力的時代,土地肥力的差別對農戶利益至關重要,土地基本都是按等級組合分配,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這種分散的“花插地”,越來越成為機械化耕作的“攔路虎”.

  地塊過小,機械化水平低,對農業利潤的影響可能超過許多人的想象。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資料,我國稻穀、小麥、玉米三種主糧綜合人工成本10年間提高了3倍,部分經濟作物人工成本上漲更快。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人工成本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加上近幾年國內國際農產品價格全面倒掛,這進一步壓縮了農民的種植利潤。據統計,2015年我國三種主糧種植淨利潤不到20元/畝,部分經濟種植淨利潤更低,棉花每畝淨利潤下降至-921.55元。這固然和市場週期有一定關係,但土地細碎化對農業生產水平的阻礙也顯而易見。

  解決土地細碎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土地流轉一步到位,由經營戶進行整合,但它的權屬不穩定,也隱藏著後續問題。土地整合作為另一種適度規模經營的選擇,雖然未來可能還是需要往更集約的方向過渡,但其權屬劃分更清晰,既可以為下一步的流轉做準備,也能為城鎮化留下轉圜餘地。而且,土地整合對生產效率的提升,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大。據日本農業主管部門測算,規模為1公頃的地塊生產1公斤大米成本為201.67日元,而規模為15公頃以上的地塊生產成本只有120日元/公斤,成本可以降低40.5%.

  從我國的情況看,土地置換整合無疑是個潛力股,值得認真謀劃。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經營耕地10畝以下的農戶高達2.28億戶,仍佔全國農戶的95%左右;而經營規模在100—200畝的農戶只有74.8萬戶,超過200畝的只有31.1萬戶,合計佔比不到5‰。事實上,所謂規模化經營,關鍵不在於提升土地生產率,而是勞動生產率。因為隨著土地集中度的提高,其邊際成本是遞減的。某種程度上講,只要適合機械化作業,土地集約度就已經達標。因此,無論從現階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需求出發,還是從未來適應城鎮化發展的角度講,土地整合都稱得上是一步先手棋。

  土地權屬的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步改革都應該追求蹄疾步穩。只要堅持農戶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戶意願並調動其積極性,把分散的資金和政策資源整合起來使用,農村的土地整合,就有希望同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三***

  “等風來”不如真督實幹

  督察不是今天來明天走的“一陣風”.環境治理既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遏止“你來我停,你走我產”的貓鼠遊戲,又要把功夫用在平日裡,科學、有序地採取治理措施

  未來幾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再次遭遇重霾天氣。跨入新年的北方地區,正在經歷“過山車式呼吸”,健康憂慮和環保焦慮同時湧上心頭。為了推進霧霾治理,環保部近日派出13個督察組,分赴晉冀魯豫四省開展交叉督察,核查應急減排措施的落實情況。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汙染成因複雜,而非法排放、超標排放又加重了汙染,長效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說打贏大氣治理的持久戰需要時間,那麼遏制汙染排放離不開看得見的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治理尤其是環保督察既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又需要落地有聲的執法力度。

  應該說,環保督察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有些地方心存僥倖、應付督查。去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巡視江西九江,彭澤磯山工業園僅僅停工停產一個晚上,原來濃重的煙霧、難聞的氣味便在督察期間不知所蹤,而等督察組走後又繼續是隆隆機器聲、滾滾煙塵氣。“你來我停,你走我產”的貓鼠遊戲讓“督察藍”曇花一現。

  事實上,“應對督查,各耍花招”不限於一地一例。有的地方頻出怪招,為了抑制浮塵,用水泥灌澆樹根;有的專門“照顧”空氣質量監測點的周邊,頻繁灑水噴霧、禁止貨車通行,甚至堵塞空氣自動監測取樣口;還有的工作搞“一刀切”,發紅標頭檔案強制關停市區和縣城的大多數中小餐館,貌似態度“堅決”,卻是脫離實際的應付式做法。倘若這些地方把對付環保督察的“聰明才智”用在汙染治理上,把“督察組來了藍天現”的小目標落實到行動中,就不會這般絞盡腦汁了。鑑於此,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穩步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收回1436個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城市站監測事權,是對症下藥的重要改革步伐。

  督察不是今天來明天走的“一陣風”.環境治理從來不是靠突擊蠻幹,只有科學、有序地採取治理措施,才能以較小的社會代價換來較大的公共收益。既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又要把功夫用在平日裡;既要用好衛星遙感、網格地圖等監測創新手段有的放矢,又要發揮大資料預警和資訊公開來引導預期。當然,不能蠻幹不意味著不幹或假幹,一些地方表面“重汙染警報”,實際卻“應急不響應”.不管是“先說為敬”還是“表演過關”,都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相隔甚遠,要靠紮紮實實的督察行動認真糾偏。

  環保督察不只是為了“揭短”,也是在創造新的社會治理起點;不只是下沉一級“督實幹”,也是經濟社會體制的“再理順”.空氣、土地、陽光和水是屬於每個人最公平的生命資源。發展為了什麼,治理為了什麼?不讓答案懸在半空就該用制度和行動去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