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改寫作文

  《漁歌子》,詞牌名,作者張志和,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小編在此整理了《漁歌子》改寫作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漁歌子》改寫作文篇1

  春天到了,西塞山山明水秀,連綿起伏。在濛濛薄霧中若隱若現、朦朦朧朧,更加富有詩情畫意了。山邊有一條潺潺流淌的河流,清澈見底。只見幾隻白鷺展開潔白的羽毛飛翔著,有的拍了拍翅膀直衝雲霄,有的在西塞山上環繞了幾圈,不肯離去,好像在留念西塞山的美景,還有的飛了一會兒又停在河邊的桃樹上。

  一陣微風拂過,一瓣瓣嬌嫩鮮豔的花瓣隨風飄下,在風中打著轉繞著圈跳著舞,然後飄落在平靜的河面上。經過河水的浸泡,粉紅的花瓣愈加紅潤,遠遠望去,猶如一葉粉紅的小舟。河中的鱖魚是多麼肥美,頑皮地躍上躍下,好像有無窮的力量似的,使河面泛起層層細小的漣漪。

  鱖魚正要和桃花比誰遊得快,就被一位漁翁設下的魚餌迷住了。這個頭頂青箬笠,身穿綠蓑衣的漁翁,在搖搖晃晃的小船上靜靜地坐著,等待魚兒上鉤。瞧!他那專注的神情,聚精會神地盯著魚鉤。只見漁翁把釣線一拉,鱖魚就被提起來了。

  漁翁看見這麼肥美的鱖魚,開心地笑了,又開始垂釣了。此時,綿綿春雨淅淅瀝瀝地落下來。這春雨似牛毛如花針。雖然略有小雨,但漁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邊垂釣著。原來漁翁頭戴青箬笠,身穿翠綠的蓑衣,哪用怕著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剛編好的,散發出淡淡的草香味。漁翁已經陶醉了。綿綿春雨在不停地下著,絲毫沒有感染到漁翁的情緒。認為在這麼如痴如醉的環境中不一定要回去。

  大詩人張志和看到這幕,吟出了膾炙人口的佳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青山白鷺,流水游魚,斜風細雨是一幅秀麗的水鄉山水畫。青山,碧水,白鷺,紅桃則是這幅圖中最美麗的顏色,一切都籠罩在水鄉煙雨迷濛之中。

  《漁歌子》改寫作文篇2

  春天到了,西賽山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山邊有一道小河清澈見底,張志和正坐在小船上垂釣,只見有幾隻白鷺在山前飛過,有的使勁撲騰著翅膀往前飛,有的在鳥瞰西塞山的美景,還有的停在桃樹上梳理著自己的羽毛,......桃樹上偶爾飄落下花瓣,那一片片花瓣落在清澈的河面上,隨著河水流淌,粉紅色的花瓣顯得愈加紅潤,遠遠望去,就像一艘艘粉色的小船,好看極了。

  突然看見一條肥肥的鱖魚在河裡歡快的游來游去,鱖魚遊著遊著,突然看到了魚餌,它飛快的遊向魚餌一口叼住,卻被釣了起來,魚兒知道上當卻為時已晚,坐在船上的漁翁很愜意,雖然下著濛濛細雨,他不但釣到了美味的鱖魚,更享受到了其中的自由和快樂。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箬笠是用竹篾和箬葉製成的斗笠。他身上披著的綠色蓑衣,蓑衣是用棕葉和草做的,可以當雨衣,這樣漁翁就不會被雨淋溼。綿綿的細雨不聽的下著,可漁翁還是不願離開,原來他已被著美景陶醉了。

  張志和也被著美景和漁翁的愜意所感染,揮筆寫下了一首詩: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就是著名的《漁歌子》。

  《漁歌子》改寫作文篇3

  清晨,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溫暖的陽光普照著大地。坐在屋裡的漁夫,懶洋洋的伸了伸懶腰,打了一個哈欠,拿起魚竿便走出門去。

  走在小路上,眺望遠處:西塞山前一隻只白鷺,拍著翅膀展翅高飛;在那桃花夾岸的地方,不時的有一隻兩隻的鱖魚,躍出水中,隨著那浪花地飄起,又落入水中。

  待慢慢的走到溪水旁邊的小舟上,風雲已陡然變色,天上飄起了細密的毛毛雨。天上的毛毛雨就像一個個從天上游下來的小魚,許許多多的湊在一起聊天、嬉戲,儘管他們馬上就要落到地上,但他們卻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和膽怯!漁夫拿出早已在小舟裡準備好的斗笠和蓑衣,披上、戴上。便捏了一些魚餌,固定到魚鉤上,再把魚線一甩,開始釣起魚來。天上的雨已經越下越大,但漁夫卻絲毫沒有察覺,依然我行我素地釣魚。

  沒過一會兒,漂在水上的魚漂隱約的動了一下。漁夫趕緊收線拉桿,一條又肥又大的鱖魚就釣了上來,漁夫臉上露出了一絲喜色,趕緊把魚放入魚網內,又繼續捏魚餌、固定魚餌、甩線……這時,漁夫的家人已經開始喊漁夫了,但漁夫好像沒聽見似的,依然釣他的魚。是啊,在這樣的美景下,在這樣涼爽的天氣下,又有誰會想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