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閱讀練習

  做好每一個練習題,對我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⑴木碗透出的茶香氣使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這是外祖父撂在窗臺上的一碗茶。外祖母坐在灶房裡用木梭子織網,家族的年輕女人則用木質的梳子挽起高高的髮髻。狗、豬和雞守著它們的木質食槽吃東西。這時候我躺在木質的搖籃裡咿咿呀呀地叫著,口水弄溼了脖子,還不時伸出手去拍搖籃的側面,那上面畫著荷花和鴛鴦的圖案。大人們到江上去捕魚,將捕到的魚放到木盆裡,然後回來用它燉湯,用木勺子唏溜唏溜地品嚐著鮮美。

  ⑵我爬出木質搖籃上了大炕。炕沿是木質的。炕沿上放著老人們的菸袋鍋,菸袋杆也是木質的。我撫摸著菸袋杆,然後仰起頭看著頭頂的房樑,圓木上吊著一塊避邪的紅布。夏天了,我剛學會走路,趔趔趄趄的步態惹得院中的小動物圍觀。我每一次摔倒哭泣時狗就上來用舌頭***的淚痕,而壞蛋的雞則趁機啄我的鞋底,因為那上面附著蟲子的殘屍。菜園的木柵欄像睫毛的倒影一樣美麗。黃瓜、倭瓜和豆角浪漫地爬蔓時,大人們就把木杆插在壟臺上,讓它們張著嘴向上並且親吻天光。傍晚的火燒雲團團堆湧在西邊天空時,家家戶戶的場院裡就擺上了木桌和方凳,人們坐下來圍著桌子用木筷吃飯,談論莊稼、天氣和生育。待到火燒雲下去了,天色也昏暗了,蚊蚋蜂擁而來,人們就收了桌子,回屋子睡覺去。人們在夢中見到秀木在微笑中歌唱。盛著茶的木碗裡有珍珠在閃閃發光。

  ⑶我看見了樹,秋天的樹。它們的葉子已經被風霜染成金紅和鵝黃色。凋零的樹葉四處飛舞著,有的去了水裡,有的跑了一圈卻仍然又回到樹下。還有的落到了我的頭頂,大概想與我枕著同一個枕頭說夢話。我明白那木碗、梳子、桌椅、柵欄、搖籃等等均出自於這一棵棵樹的身上。當我們需要它們時,就切斷它的咽喉,使它們不再呼吸。森林裡的伐木聲因為人類慾望的膨脹就從來沒有止息過。樹本來是把自己的滄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可我們為了利用它的花紋卻把它攔腰斬斷,並且虛偽地數著它的年輪讚美它的無私。木紋被分裂,它失去了自身的語言和立場。

  ⑷我走在木橋上看兩岸的流水。這時一隊送葬的隊伍過來了。人們撒著紙錢,抬著顯赫的紅棺材。木為人的成長作為搖籃的材料後,又為他們歸隱黃土做了永恆的棲息之地。陽光照著人們平靜的臉,彷彿照著一尊尊木刻。我理解的死亡就是被木器環繞著的休息。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都是這樣選擇了他們的歸宿。當木橋因為流水天長日久的沖刷變朽時,我明白木是有血肉的。因為只有血肉才會軟化。朽掉的木橋癱在水裡,流水依舊淙淙。我站在此岸,望著蒼茫的彼岸,白霧使河水有了飛翔之感。朽了的木橋漸漸地幻化成藻類的植物,而流水它依舊淙淙。我憶起了琴聲,父親生前拉出的琴聲。小提琴的琴身是木質的,手風琴的琴鍵也是木質的,它們發出或者悽豔或者熱烈的聲音。木是多麼溫和呀,它與人合奏著歲月與心靈之音。

  ⑸我們依賴著木器生長和休息,也依賴著它遠行。火車道的枕木是它鋪就的,在水上漂泊的船也是由它造就的。划著木船在河上行走,槳聲清幽地掠過岸上的林帶,我們看到樹木蓊鬱地生長,夕照使其彷彿成為一座金碧輝煌的聖殿。它無可爭議地成為人世間最迷人的風景。

  ⑹我看見披枷帶鎖的古人從夢中走來了。

  ⑺木被製成枷鎖後使人成為囚徒。有的囚徒是冤屈的,所以那枷鎖上的血淚就格外醒目。

  ⑻刀與劍的柄也是木製的,有人用它去作惡,木被痛苦地授人以柄。神人諸葛亮使木器在戰爭中的發揮程度絕不亞於特洛伊木馬,他的木牛流馬千古傳唱。而那戰爭中所用的一切木器都已灰飛煙滅,因為戰爭永遠成為和平的囚徒。

  ⑼人類伴隨著木器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時代。樹木與人一樣代代相傳,所以木器時代會永遠持續下去。我們把木椅放在碧綠的草地上,在陽光下小憩。我們坐在書房裡把一本書從木質書架上取下來,讀不朽的詩句。

  ⑩我們把最經典的畫鑲嵌在木框裡,使這畫更接近自然和完美。我們用木勺喝湯,體味生活的那一份簡單和樸素。我們用木製吊燈照耀居室,使垂落的光明帶著一份安詳與和諧。

  ⑾所有生者的名字最終都會上了墓碑。當木質的墓碑刻上你的名字時,不朽的雨會從天而降,使你墓旁晚輩栽種的小樹獲得滋潤。你靜靜地在地下聽樹木生長的聲音吧。

  ***選自《老手工·老器物》長江文藝出版社,有刪節***

  1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描寫的木碗、木窗、木屋、木炕、木橋、木琴,乃至木質的墓碑,鮮活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木器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

  B.作者認為我們活在木器時代,一代又一代,而且還會延續下去,只因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木,只因我們的靈魂擁有木一般的精神和意志。

  C.作者把樹木比喻為聖殿,說樹木是“人世間最迷人的風景”,表明了“木”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作者對它的讚美之情。

  D.作者從自己身邊寫起,並由此生髮開去,寫到人們對木器的情感,人類和木器不可分割的關係,也表達了對木器給人們帶來戰爭災難的痛惜之情。

  E.第五段畫橫線的句子在結構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生長和休息”是對上文的敘述、描寫部分的概括與總結,“遠行”則引起下文。

  17、文章第三段用一整段寫“樹”,請談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4分***

  18、本文敘寫的主要內容是“木器”,為何文章的標題卻是“木器時代”?***4分***

  19、兒童視角,指的是把兒童來當成觀察感知和敘述的角色,通過兒童的眼睛去觀察世界,以兒童的口吻,敘述故事,描寫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本文前三段採用的視角就是兒童視角,請結合文字分析這樣寫的好處***8分***

 

  答案:

  16、BD***B“只因我們的靈魂擁有木一般的精神和意志”表述不準確,D原文說“有人用它去作惡,木被痛苦地授人以柄”,因而“表達了對木器給人們帶來戰爭災難的痛惜之情”表述不當***

  17、①木器出自於一棵棵樹,“木器”與“樹”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作者寫“樹”是為了突出樹以及由樹造出的木器和人的密切關係。②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樹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人類對樹的絕情和殘酷,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樹的同情、讚美和對人類的批評。***每點2分,共4分***

  18、①文章要表達的主題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木器,人類伴隨著木器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時代,樹木與人一樣代代相傳,所以木器時代會永遠持續下去。以“木器時代”為題,使文章的主題表達更為明確,更有深度。②“木器時代”與人的生存背景相聯絡,比“木器”更具有吸引力。***每點2分,共4分***

  19、①營造了一個富有詩意富有想象力的童話王國,使文章富有童趣和感染力。在作為兒童的“我”眼光裡,樹木、家裡的木器、動植物都有生命,都呈現出親切的、溫暖的、美好的、浪漫的姿態。如,“壞蛋的雞則趁機啄我的鞋底”,“菜園的木柵欄像睫毛的倒影一樣美麗”,“秀木在微笑中歌唱”。

  ②從兒童的視角來觀察、體會人們對樹木的砍伐,顯得格外殘忍,格外觸目驚心。如“當我們需要它們時,就切斷它的咽喉,使它們不再呼吸”等,批判的力度更大。

  ③這個視角所展示的詩意世界與後文現實中成人世界的功利形成鮮明對比。“木被製成枷鎖後使人成為囚徒”,“刀與劍的柄也是木製的,有人用它去作惡,木被痛苦地授人以柄”,是對現實世界中人們殘酷伐木、利用木器實現自己慾望的批評。

  ④這個視角所展示的純真、浪漫與後文的理性、深刻形成對比、補充。“這時候我躺在木質的搖籃裡咿咿呀呀地叫著,口水弄溼了脖子”,“所有生者的名字最終都會上了墓碑。當木質的墓碑刻上你的名字時,不朽的雨會從天而降,使你墓旁晚輩栽種的小樹獲得滋潤”,一單純,一深沉,使文章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果。***任答兩點即可。每答一點得4分,其中觀點2分,分析2分***

 

  ***二***

  ①北方的初春是骯髒的,這骯髒當然源自於我們曾經熱烈讚美過的純潔無瑕的雪。

  ②在北方漫長的冬季裡,寒冷催生了一場又一場的雪,它們自天庭伸開美麗的觸角,纖柔地飄落到大地上,使整個北方沉淪於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飛雪中行進在街頭,看著枝條濡著雪緘的樹,看著教堂屋頂的白雪,看著銀色的無限延伸著的道路,你的內心便會洋溢著一股激情:為著那無與倫比的壯麗或者是蒼涼。

  ③然而,春風來了。春風使積雪融化,它們在消融的過程中客顏蒼老、憔悴,彷彿一個即將撤手人寰的老婦人。雪在這時候將它的兩重性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它的蔓麗依附於寒冷,因而它是一種靜止的美、脆弱的美;當寒冷已經成為西天的落霞,和風麗日映照它們時,它的醜陋才無奈地呈弭。——小巷裡泥水遍佈;排水溝因為融雪後汙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嘩嘩地響;燕子在潮溼的空氣裡銜著溼泥在簷下築巢;雞、鴨、鵝、狗將它們遊蕩小巷的爪印帶回農家的小院,使院子裡印滿無數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樹龐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時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時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鬧時不慎將嘴裡含著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著那混水嗚嗚地哭,而窺視到這一幕的弦子的母親卻快意地笑起採……

  ④這是我童年時常常經歷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個小山村,時間當然是泥濘不堪的早春時光了。

  ⑤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常常使我聯想到餓羅斯這個偉大的民族,羅蒙諾索走、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蒲寧、普希金就是踏著泥濘一步步朝我們走來的。俄羅斯的藝術洋溢著一股高貴、博大、不屈不撓的精神氣息,不能不說與這種春日的泥濘有關。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唐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懂得祖國之於人的真正含義: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 ***螢如令,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濘已經不像童年時那麼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時節,我走在農貿市場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種丸違的泥濘。泥濘中的廢紙、草屑、爛菜葉、魚的內臟等等雜物若隱若現著,一股腐爛的氣味撲八鼻息。這感覺當然比不得在永遠有綠地環繞的西子湖畔,撐一把傘在煙雨淳淳中耽於幻想採得愜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種懷想。想起木輪車沉重地輾過它時所濺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艱難的背影,想起我們曾有過的苦難和屈辱,我為雙腳仍然能觸控到它而感到欣慰。

  ⑦當我們在被細雨洗刷過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當我們面對著無邊的落葉茫然不知所措時,當我們的筆面對白紙不再有激情而蒼白無力時,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為此,我們真應該感謝雪,它誕生了寂靜、單純、一覽無餘的美,也誕生了骯髒、使人警醒、給人力量的泥濘。因此,它是舉世無雙的。

  ***選自《知識窗******2012年第3期,選文有改動***

  9.文章重在寫泥濘,但第①②段卻從北方漫長冬季裡的雪著筆,為什麼?

  10.閱讀文章②③兩段,說說雪的“美麗”和“醜陋”的含義是什麼?

  11.對文章第⑤段劃線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12.文章第⑥段說作者在融雪的季節,走在農貿市場久違的泥濘路上。為什麼會陷人另一種懷想?

  13.有人說,春日雪後的泥濘髒亂不堪,我討厭它;有人說,春日雪後的泥濘渾然天成,我喜歡它。你贊成哪一個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9.***3分***從雷著筆是為了寫初春雷後的泥濘,為後文寫泥濘作鋪墊。

  說明:大意緊扣“鋪墊”或“引出下文”方可得分。

  10.***2分***美麗:冰清玉潔或“無與倫比的壯麗或者是蒼涼”***1分***;醜陋:雪融化後呈現出來的鄉村自然景象***1分***。

  說明:答對一點給l分,大意正確即可。

  11.***3分***①泥濘帶來了質樸自然的鄉村資訊***1分***;②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1分***;③一個民族經過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懂得祖國之於人的真正含義***1分***。

  說明:答對一點給l分,大意正確即可。

  12.***3分***①在作者看來,遠離了泥濘,就如無根的浮萍,雖然愜意,卻倍感失落***1分***;②泥濘雖然“骯髒”,即使跋涉艱難,卻顯得厚重***1分***;③泥濘讓我們記住了歷史和曾有過的苦難和屈辱***1分***。

  說明:答對一點給l分,大意正確即可。

  13.***2分***開放題,有自己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