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環境差異區域發展試卷及答案

  1925年, 索爾在詳述赫特納的觀點時,首先引入 了“地域差異”這一術語。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環境差異區域發展試卷:

  一、選擇題

  1.有關區域含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區域是地理差異的客觀反映 ②區域特性與其區位沒有關係 ③區域有一定面積、形狀、範圍和界線 ④區域內部特徵完全一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研究區域和區域差異的意義是***  ***

  A.更方便了解區域差異、特點

  B.有助於進行區域研究和發展規劃

  C.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

  D.瞭解區域發展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讀圖,完成3~5題。

>

  3.圖示反映出區域的主要特徵是

  ***  ***

  A.區域內部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B.具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

  C.區域之間相互聯絡

  D.區域具有明顯的界線

  4.圖中關於甲、乙空間結構和產業結構的特徵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城市空間結構比乙城市複雜

  B.甲區域城市呈島狀

  C.甲區域第一產業發展水平大於乙區域

  D.乙區域第三產業比重大於甲區域

  5.圖中區域發展水平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  ***

  A.兩區域的地理環境差異

  B.兩區域的地理環境相同

  C.兩區域的人種分佈差異

  D.兩區域的領導人差異

  6.下列區域是按單一指標劃分的是

  ***  ***

  ①甘肅東南部的溼潤區 ②華北平原 ③東部季風區

  ④浦東新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 ③④

  7.讀我國四個地區的簡圖,有關圖中四地氣候特徵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

  A.甲地冬季漫長

  B.乙地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變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寒冷乾旱

  D.丁地雨季長,降水豐富

  讀“某人文地理景觀圖”,回答8~10題。

>

  8.景觀圖甲主要位於

  ***  ***

  A.西亞熱帶沙漠地區 B.澳大利亞大自流盆地

  C.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 D.我國黃土高原地區

  9.圖乙中人文景觀的主要功能是

  ***  ***

  A.發展鄉村旅遊業 B.冬暖夏涼,供人們居住

  C.滿足人們宗教信仰 D.用於貯藏糧食

  10.關於圖甲和圖乙所在區域地理環境的共同點,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生態環境都很脆弱 B.人地矛盾都很突出

  C.植被覆蓋率都很低 D.水土流失都很嚴重

  ***2009年高考江蘇卷***小明計劃考察某地,地理老師建議他最好把時間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帶上墨鏡、遮陽帽、防晒霜、羽絨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師的建議,小明順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動。據此回答11~12題。

  11.小明考察的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

  B.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

  C.四川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D.內蒙古大草原

  12.下圖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攝的是

  ***  ***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綜合題

  13.閱讀材料和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聯絡起來。叫做“天府”的地方應該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中國歷史上曾有7個地區被稱為“天府”或“天府之國”***如下圖中斜線所示***,2008年中國又評選出了十大“新天府”***如下圖中陰影所示***

>

  ***1***簡述歷史上的“老天府”分佈地區的共同優勢條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餘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評選中黯然落選,你認為其原因是什麼?

  ***3***古人對天府的描述是:“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民豐物阜”。評選專家給出的新天府標準是:應該是人人嚮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較高,是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的區域。這說明與“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評選標準更重要是考慮________。

  ***4***三江平原從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倉”,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開荒,實施退耕還林、還溼、還“荒”,現又被評為“新天府”。試分析產生這一系列變化的原因

  14.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區域佈局,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下圖是我國兩大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回答下列問題。

>

  ***1***下表反映甲、乙兩區域平原地區農作物的差異性,試分析這一差異產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區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甲水稻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麥、玉米甜菜、大豆等

  ***2***從自然角度考慮,圖中乙區域C、D平原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什麼?該如何解決?

  ***3***圖中甲區域的農業發展與乙區域相比,有哪些優勢區位優勢

  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環境差異區域發展試卷答案:

  1 選 B

  解析:2選D。研究區域和區域差異,可深入瞭解區域發展的資源優勢和主要限制因素,從而採取相應措施加以開發和治理,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解析:由圖中可知發達地區向落後地區輸出資金、技術和產品,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輸出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兩個區域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乙區域經濟發達,城市結構複雜,城市呈島狀,第三產業比重大於甲區域。區域發展水平受地理環境影響。

  答案:3.C 4.D 5.A

  解析:6選A。乾溼地區的劃分指標是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係,華北平原的劃分指標是地形,因此都是單一指標;東部季風區是在地形和氣候雙重指標的基礎上綜合劃分的;浦東新區是一種功能區。

  解析7:選C。首先根據區域邊界的輪廓特徵、河流特徵,判斷出四個區域的名稱,從左向右依次是:東北三江平原、山東半島***乙處為黃淮海平原***、浙江南部、珠江三角洲。丙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和溼潤。

  解析8:選C。圖甲景觀是坎兒井,是我國古代吐魯番各族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生產實踐創造出來的 。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解析9:選B。圖乙是我國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窯洞,人類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營造,在黃土高原表現得尤為突出,窯洞冬暖夏涼,十分適宜居住生活。

  解析 10:選D。圖甲所示的我國西北地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少,水土流失較輕;圖乙所示的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解析:第11題,墨鏡、遮陽帽、防晒霜意味著太陽輻射強烈,8月至10月帶羽絨服說明晝夜溫差大,防水服意味著降水較多,綜合判斷為青藏高原地區。第12題,四幅景觀圖分別為①亞熱帶熊貓棲息地,②雪山和藏羚羊,③內蒙古草原的摔跤表演,④乾旱區的荒漠。

  答案:11.A 12.B

  二綜合題

  解析13:本題主要考查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由材料“天府”所在地自然條件優越,結合圖示,依據自然區位的諸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由“老天府”所在地可知,大部分“老天府”現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環境破壞嚴重,從而落選“新天府”。結合古人對天府的描述和專家對新天府的評選標準,可以看出人地協調發展、注重可持續發展是“新天府”的共性。三江平原農業地位的變遷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答案:***1***都分佈在地勢平坦、氣候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植被覆蓋較好的地區。

  ***2***人口急劇增加,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

  ***3***人地協調發展

  ***4***解放後,隨著我國人口和糧食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家開墾了“北大荒”;經過幾十年的開墾,“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由於過度開墾使原有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因而國家又做出了全面停止開荒,實施退耕還林、還溼、還“荒”的政策,溼地面積縮小趨勢得到了遏制。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這裡農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且區域內環境優美,汙染很小,因此當選為“新天府”。

  解析14:不同的自然區域,由於自然環境的差異,給人類生產和生活所提供的基礎條件也不相同,為了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或者為了克服自然條件中的某些不利因素,不同區域的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特點等就會產生差異。甲圖中A代表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B代表鄱陽湖平原,甲圖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充足,適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長;乙圖中C代表鬆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乙圖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區中的中溫帶地區,水熱條件較差,尤其是熱量條件不足,只能適應春小麥、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長。甲、乙兩區域平原地區農作物的差異性產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自然條件的差異。鬆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緯度較高,熱量條件不足,特別是春秋季的低溫霜凍對農業生產危害較大,可採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溫良種;採取溫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溫;還可以做好農業災害氣象預報,提前做好抗寒防凍的準備工作,如灌水保溫,放煙防凍等。圖中甲區域的農業發展與乙區域相比,優勢區位條件應該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組織答案。

  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熱***或氣候***條件的差異。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充足,適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長;乙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較差,尤其是熱量條件不足,只能適應小麥、甜菜等溫帶作物的生長。

  ***2***低溫***熱量條件較差***。辦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溫良種;採取溫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溫措施。

  ***3***熱量條件優越;勞動力素質和科技水平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