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工業區教案及知識點

  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我們也知道:工業區中包含有基層工業區,屬工業樞紐的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地理工業區教案:

  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內容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單元第三課第一課時。2.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簡單介紹了傳統工業區的分佈、區位優勢、工業部門以及在本國乃至世界工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並指出20世紀50年代以後,尤其是70年代以後,傳統工業開始衰落,並經歷了長期的改造歷程。然後教材選擇了魯爾區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了詳細分析。本節是對工業區位因素的具體化,併為學習下一節課***新工業區***打下基礎。

  3.教育功能:通過了解魯爾區的發展變化,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傳統工業區的改造,適應世界發展潮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地理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的認知起點:

  學生在前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工業生產活動的基本理論,瞭解工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從工業生產的投入開始,到工業地域的形成,從理論上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工業生產活動的發展狀況。這節課的內容重點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工業生產狀況,是用所學理論來指導實踐,學生易於掌握,學習起來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

  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效果,主要通過學生的讀圖、比較和觀察,把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提高,學習興趣比較濃。

  學生的學習障礙和難度:

  學生學習了魯爾區的興衰的原因和如何進行綜合整治,但在知識的遷移中可能出現回答要點不全面。

  設計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國魯爾工業區為案例與學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優勢區位條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後讓學生用“遼中南工業區”為案例對比分析中外傳統工業的形成條件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學會區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過佈置課外探究作業:“山西省能源基地經濟發展慢的原因分析”達到課標要求的最高層面。

  2.教學原則: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

  3.教學方法:注重資訊科技與地理課程的整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學會分析礦產資源與工業部門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工業形成與發展的調查;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工業圖表和工業資料的技能。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工業資訊,嘗試運用所學的工業區位因素的知識和技能對工業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運用學習過程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關注全球的、我國的、當地的傳統工業和環境現狀,增強全球意識、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求變意識;增強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傳統工業區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難點:傳統工業區改造過程中觀念的轉變及知識的遷移。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傳統工業區

  一、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傳統工業區圖片,讓學生說出這是哪一類工業區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傳統工業區形成形象直觀的認識,匯入新課。

  2.課件展示預習學案答案,紅筆標出出錯點,引起學生注意,出錯較多的題目讓學生分析。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糾錯的能力

  3.展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目標明確,順利展開學習。

  二、自主學習——傳統工業區

  1、學生讀課本65頁第一段,完成以下問題。

  ***1***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傳統工業區?

  ***2***傳統工業區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3***傳統工業區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

  ***4***傳統工業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

  2、同桌互查,教師抽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落實基礎知識。

  3、教師總結傳統工業區的特點。***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

  4、世界地圖中展示傳統工業區的分佈地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幫助學生對傳統工業區的分佈形成直觀的認識。

  5、鞏固訓練一

  下列各組工業部門都屬於傳統工業的是******

  A.鋼鐵、紡織、電子、食品、電力

  B.石油、化學、汽車、鐳射、煤炭C.航天、機械、飛機、船舶、石油

  D.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

  [設計意圖]:對傳統工業區的知識及時鞏固訓練。

  二、案例教學——德國魯爾區

  1.課件展示德國魯爾區的位置和德國魯爾區工業概況。

  [知識連結]:德國魯爾區形成於19世紀中葉,被譽為“德國工業的心臟”。它位於德國西部,魯爾河與萊茵河***,面積4595平方千米,人口570萬,工業產值曾佔全國40%以上。鋼產量佔德國70%。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地圖上提取資訊的能力,同時認識魯爾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德國工業心臟的重要地位。

  2、合作探究

  閱讀課本65頁案例3,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1***德國魯爾區曾有哪些促進發展的條件?

  ***2***以魯爾區為例,分析傳統工業區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魯爾區有哪些整治措施?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課件展示標準答案,學生鞏固記憶。

  [學情預設]:學生提取的資訊還是不夠全面,基本都能說出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但往往漏了便利交通或市場其中一因素***。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生讀魯爾區五大工業部門聯絡圖

  ***1***回答魯爾區基礎工業是什麼?主導工業是什麼?與這兩大工業部門相關的工業是什麼?這些工業都是重工業,說明魯爾區的生產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2***教師講解五大工業部門是相互聯絡的,如果一個工業部門的生產衰落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4.課件展示,讀4、11圖魯爾區煤炭產量的變化圖思考回答問題,後教師總結。

  ***1***煤炭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有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

  ***2***煤炭工業衰退對鋼鐵工業有什麼影響?鋼鐵工業衰落還有其它什麼原因?

  ***3***魯爾區的工業集聚會產生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對當地的經濟活動有什麼影響?

  [知識連結]:

  1、今天,由高新技術突破引發的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在極大提升了全球生產力水平的同時,也把不少傳統產業推向了產能過剩的尷尬境地,鋼鐵行業即是其中之一。目前全世界鋼的生產能力為10億噸,1999年鋼產量約8億噸,產能利用率僅8%。美國、日本、韓國及歐洲的一些主要產鋼國普遍存在著開工不足的問題。

  2、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廠不斷冒著黑煙,鑄造廠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汙水,還有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層黑灰。潔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為灰色。紅瓦白牆,綠草如茵的家園,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沿岸化學工廠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萬多種不同化學藥品調成的雞尾酒。 ——德國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魯爾區

  5、鞏固訓練二

  三、聯絡實際

  1、遼中南工業區有哪些區位優勢?

  2、影響遼中南工業區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什麼?比較遼中南工業區與德國魯爾區區位條件的異同。

  3.讓同學們分組展開討論,並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用這個案例目的這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學情預設]:學生討論比較激烈,課堂氣氛活躍,但從同學們回答及做的記錄來看,對比兩傳統工業區的相似之處歸納較好;但對魯爾區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鑑,文字歸納不夠精確。也不夠全面。

  四、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五、課後作業與探究活動

  1、複習鞏固本節內容。

  2、完成活頁卷對應題目。

  高二地理工業區重要知識點:

  1、工業聯絡和工業區域

  ①“投人一產出”工業生產鏈的含義

  工業生產各工業部門之間往往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聯絡,形成“投人一產出”工業生產鏈。

  ②工業區位條件變化對工業轉移、工業集聚的影響

  世界製造業重心不斷產生轉移:英德→德美→美日→東亞與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與地區***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為重點***。

  隨著發達國家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傳統工業區面臨日益沉重的環境壓力,部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的明顯改善,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我國沿海地區,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地區。高質量的產品、迅速創新的產品和高度專業化的服務,仍由少數發達國家維持著壟斷地位。

  2、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3、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能源、原料、土地、水源、氣候等。

  ***2***社會經濟因素:交通、市場、技術、勞動力***廉價***、人才

  經濟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屬冶煉、重化工基地***、市場——節省運費。

  勞力和技術: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業,工資在產品成本中的比例較高***勞動密集型工業***,工廠要佈局在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技術密集型工業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的地方。

  ***3***環境:工業佈局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①風向 ②水源③離城市距離

  4、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原因:工業所用的原料範圍越來越廣,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2***交通運輸:沿海沿江的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交通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不再成為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

  ***3***資訊通訊網路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4***勞動力素質的影響逐漸增強。

  5、工業區位指向型別

  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高,接近原料產地,如採掘工業、製糖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加工業等

  動力指向型:需消耗大量能源,接近能源基地 如有色金屬冶煉廠

  市場指向型:產品不便遠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高,接近產品的消費市場

  如瓶裝飲料業、啤酒、傢俱製造業、印刷、石油加工業等

  勞動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勞動力: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如普通的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工業等

  技術指向型:技術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如積體電路、精密儀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