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選修六教案

  高二地理選修六難度係數相對較小,做好教案讓學生從課堂中直接吸收考點更為重要。下面是小編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讓各位的備課內容有更多參考。

  :環境問題的概念與型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以下概念:環境、環境問題、生態平衡。
  2、瞭解並識記以下內容:環境要素,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我國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名稱;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的核心。
  3、理解並掌握以下知識;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著重大影響,環境問題的嚴懲危害。
  能力目標
  [教學重點]
  環境問題及其危害。
  青少年應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教學難點]
  依法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環境問題是指人類過度開發利用資源和環境的情況下發生的環境破壞或環境退化,從而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發展的所有問題。環境問題的本質:發展問題,是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①人口壓力;②資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按環境問題的性質可分以下四種:
  環境汙染問題: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土壤汙染、、噪聲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等。
  全球性環境問題:酸雨、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等。
  生態破壞問題: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自然資源衰竭問題:森林、草原、礦產等資源的減少和破壞。
  2、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部分資源趨於枯竭,人均資源擁有量減少;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環境汙染,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下降。
  [典型例題]
  下圖為某酒精廠清潔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
  1.與該廠廢棄物有關的大氣環境問題是 *** ***
  A.酸雨 B.大氣保溫***溫室***效應
  C.臭氧層空洞 D.揚塵
  2.實施清潔生產後,該廠 *** ***
  A.實現了無廢棄物排放 B.生產重點轉向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C.隔斷了與其他工廠的工業聯絡
  D.從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解析:第6題:意在使學生認識到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氣除產生一般意義的環境汙染外,還會產生全球性的大氣環境問題。學生如果掌握各種大氣環境問題的成因,結合該廠排出的廢氣,可順利確定答案。第7題:意在通過例項加深考生對清潔生產的理解,尤其改變考生可能形成的“清潔生產是無汙染生產”的認識。正確選項為D。
  答案:5.B 6.D
  3.讀歐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線圖,完成下列問題。
>
  ***1***目前人們一般把PH值小於5.6的雨水稱為 。把PH值小於4.5的地區稱為 區。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燃燒煤、 、 等,不斷向大氣中排放 等酸性氣體所致。
  ***3***下述各國中,酸雨環境問題比較嚴重的兩個國家是***把選定的國家名稱填在橫線上***:
  A.西班牙 B.義大利 C.冰島 D.瑞典 E.愛爾蘭 F.德國
  ***4***我國是一個以 為主要能源的國家,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90%來自 的燃燒,所以我國的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
  ***5***酸雨環境問題對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對生物資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
  ***6***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徑是減少人為 和 的排放。例如,我國政府已經採取措施發展潔淨 技術,清潔 技術等措施來控制酸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由環境汙染演化而來的環境問題-酸雨的形成、分類和危害,同時還考查了學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地理資訊的能力。
  答案:***1***酸雨 重酸雨
  ***2***石油 天然氣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氧化氮
  ***3***瑞典 德國
  ***4***煤 煤 硫酸
  ***5***腐蝕建築物,損毀文物古蹟等 使植物營養體受損,導致植物***林木***死亡
  ***6***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煤燃燒

  :我們周圍的環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案例①“周口店這方水土”的分析,準確地理解“環境”的概念和人類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2.培養學生在分析事實資料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人類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比較法、圖示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匯入:
  環境與環境問題是當代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21世紀人類最大的困擾不僅是戰爭和經濟問題,而且還有日趨嚴重並難以擺脫的環境問題。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關心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它們的變化,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人類要在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就要對我們周圍的環境有所瞭解,瞭解它的發展規律,正確處理好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一、環境的概念及分類
  1.概念:指相對並相關於某項中心事物的周圍事物。
  說明:
  ⑴本書所說的“環境”與地理課經常講到的“地理環境”是同一概念,又稱自然環境。
    ⑵中心事物的選取不同,與其相關的周圍事物的含義也不同。如,以人或人類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質就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以生物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質就是生物界的環境。
  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法》中把人類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類的環境。
  2.分類***根據人類對其影響的程度***
  天然環境:受人類影響較輕微,仍保留著天然生態特點的環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
  草甸、大漠鹽湖、極地苔原等。
  ①人類在天然環境基礎上,經長期社會勞動所創造的、須由人類介入才能
  人工環境:維持的環境。如城市建築、工礦設施、農田水利、畜群牧場等。
  ②因人類活動不合理而遭到破壞的環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過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類與環境
  1.關係: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人類活動影響了環境,反過來環境也會制約人類,作用力越大則反作用的制約力越大。
  ***回顧必修II第五單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讀右圖試說明圖中①②③④這些箭頭所代表的含義?
  ①表示人類生存和發展中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
  ②表示人類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包括生產消費和
  生活消費***向環境中排放廢棄物
  ③表示人類作用於環境。
  ***①、②過程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④表示環境把它受的影響,反作用於人類本身
  說出人類的下列行為分屬於圖中哪一箭頭代表的過程?
  開採煤田、工業“三廢”、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人類與環境關係變化歷程:
  最初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與環境是互相協調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規模破壞生態環境的後果。
  案例1周口店這一方水土
  通過這個案例,應掌握以下問題
  這則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國地理環境的變遷,反映了從採獵社會至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演變過程。
  思考
  1.在舊石器時代,周口店的居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有什麼特點?原因是什麼?
  點撥:古人類與環境處於原始的平衡狀態,具有低水平協調的特點。原因是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對環境影響微弱。
  2.農業文明以來,周口店的居民與環境的關係出現了什麼問題?原因又是什麼?
  點撥:農業文明以來,周口店居民與環境的關係日益緊張,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原因是人口過度增長、只顧短期經濟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類和環境之間關係的?
  點撥:人類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人類活動影響了環境,反過來環境也會制約人類,作用力越大則反作用的制約力越大。人們必須正確認識二者的關係,遵循自然環境,順應自然環境,使二者真正達到協調。
  4.進入21世紀,周口店鄉是如何對待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的?
  點撥:人們對環境與發展的關係終於有了正確的認識。進入21世紀,周口店鄉加大了環境整治力度,關停汙染企業,處理石化區廢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綠化,保護“北京人”遺址,發展旅遊業。
  板書設計
  §1.1我們周圍的環境
  一、環境的概念及分類
  1.概念:
  2.分類
  天然環境:
  人工環境
  二、人類與環境
  1.關係:互相影響、互相制約。
  2.人類與環境關係變化歷程:

  :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

  第三節: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的:
  1.在與傳統環境觀及其實踐的比較中明確新環境觀的基本觀點,並進行“正確認識見諸行動”的教育,以促成環境觀發展的新水平。
  2.在新環境觀基礎上建立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重難點: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比較法、圖示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匯入:
  在人類承受著需求膨脹和生態環境惡化雙重壓力的情況下,我們除了採取有效行動,以求達到環境與發展雙贏的結果外,別無選擇。要把行動由自發轉為自覺,必須依靠正確的思想來指導,因此樹立現代環境觀和發展觀乃是
  最基本的任務。
  一、一種新的環境觀
  1.環境觀的概念:
  人類的環境觀***也稱為自然觀,或人地關係論***是指人類在長期與環境的共存與鬥爭中逐漸認識環境而形成的,人類對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相互關係的基本認識。
  環境觀是世界觀的一部分,它決定了人類對環境的態度,並制約著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的行為。
  2.兩種不同的環境觀
  傳統的環境觀 新的環境觀
人地關係 人地對立 “天人合一”或“人地歸一”
基本觀點 征服自然(到了工業社會,人類才真正實現了征服自然的願望)。砍伐森林、開墾草原、開發礦山、攔河築壩、移山填海,一時間,人類似乎成為自然界的主人。 認為人類是自然的兒子而不是主人,人類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環境***的平衡與協調,才能生存與發展。
後果 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向人們發出警告,公害病頻發就是對人類的報復。人們不得不對自己“征服自然”的行為進行反思。 良性方向發展
  活動
  樹立正確的環境觀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這種正確的認識見諸行動。我們往往在思想上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實際行動中卻常常背道而馳。請以無記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1.收集表格,計算每一項結果的百分數,然後分析結果。
  點撥:在課前組織環境小組或環保積極分子進行“環保行動調查”活動,印發、收集統計問卷。上課時公佈調查結果,全班進行討論。
  2.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全班討論,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點撥:這項活動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的環境觀念提升到指導行動、形成行為習慣的水平。人們對知行差異司空見慣,往往習以為常。調查活動能揭示這一問題,引起關注和思考,促使學生進入“從我做起”的境界中。這是一項育人價值較高,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3.人類應該怎樣實現“保持同自然界***環境***的平衡協調”呢?
  點撥:只要人們正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尊重環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真研究,謹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就能實現人類與環境關係的協調、平衡。
  二、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
  1.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有封山育林、定期開禁、保護生育期的鳥獸魚鱉,使自然資源休養生息,以保永續利用的主張和法令。如:***以下資料可製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放給學生,並解釋、翻譯,讓學生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已經有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實踐行動***
  多媒體放映:
  由此可見,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保護正在懷孕和產卵的鳥獸魚鱉以“永續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開禁的法令。春秋時的管仲***管子***,就從發展經濟、富國強兵的目標出發,十分注意保護山林川澤及其生物資源,反對過度採伐。戰國時的荀子也把自然資源的保護視作治國安邦之策,特別注重遵從生態學的季節規律,重視自然資源的持續儲存和永續利用,北魏時的賈思勰***《齊民要術》語***,也明確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中發掘出1100多枚竹簡,其中的《田律》清晰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這是中國和世界最早的環境法律之一。“與天地相參”“天人合一”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生態意識的目標和理想,這對於當今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仍然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2.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內涵
  ⑴概念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自然環境的綜合概念。
  ⑵內涵
  ①要發展,要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
  ②不能損害自然界支援當代人和後代人的生存能力,這就是可持續。
  ⑶基本思想
  ①鼓勵經濟增長;
  ②要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③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
  3.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
  投影:
  思考
  1.據你所知,近年來家鄉有哪些建設專案?哪些已經完成,哪些正在進行?
  點撥:安排學生課堂快速閱讀,並點明保護環境,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是世界進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2.用可持續發展觀念,評價這些建設專案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盡合理,提出改進意見;哪些是不合理的,應該停建。
  點撥:此項活動需要充分讓學生討論,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老師總結歸納,及時對學生的觀點給予正確的評價,形成正確的發展觀。
  板書設計
  略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