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語文知識點總結

  對於知識點的總結,會讓你更加系統的學習語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柳永詞兩首

  一、清勁奇麗,文采風流

  柳永的才華豔發,英俊風流,瀟灑浪漫中帶有一種讀書人所特有的清雅氣質,這樣的氣質展現在詞中,便是「清勁奇麗,文采風流」。所謂清勁奇麗,文采風流,便是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作揮綽之聲。像他那首<望明月>:

  「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暫歡會、依前離別。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千里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雖是寫無限今昔的起興情緒,但文采風流,清勁之氣橫溢,在清朗的月色中展現了一顆黯淡的心,而能夠更引人入勝。

  二、通俗易懂,雅俗各具

  柳永的詞多為白描文字、通俗文句,所以市井小民皆可喜而歌之,葉夢得<避暑錄話>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指的便是柳永詞的通俗,為大眾所喜愛的現象。但柳永並不只有通俗化的表現,在他的詞中,仍可發現不少鎔鑄點化古人陳句的的痕跡。例如<八聲甘州>中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便是自謝朓「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一句脫胎而出的,而這也是柳永的詞還能得到文人雅士喜愛、雅俗共賞之因。不過,由於柳永通俗的詞作不出男歡女愛的題材,這也是他為人所詬病之處。例如張炎稱其「為風月所驅使爾」、馮煦六十一家詞話說他「號為俳體,詞多媟黷,有不僅如提要所云以俗為病者。」

  三、旖旎近情,盡態描繪

  為了適應市井生活和歌臺舞榭的題材,柳永把他漂泊的生涯、旅中的愁緒和頹廢縱慾的享樂,都大膽而赤裸裸的寫進詞中,這就突破了五代以來,保守而拘謹的詞風,而創出旖旎抒情的作風。在四庫提要中曾說道:「蓋詞本是管絃冶蕩之音,而柳所做旖旎近情,使人易入,雖頗以俗為病,然好之者終不絕矣!」可見其旖旎近情之風人。除此之外,他在歌妓情態上作了相當細膩的描寫,使人不僅能從詞中想見歌妓栩栩如生的模樣,還能完全體會他們淪落的心情,這更有別於詞發展早期,那含蓄委婉的描寫之風。

  :《望海潮》

  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裡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裡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裡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裡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遊人去遊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遊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對官員的祝願。

  :《雨霖鈴》

  這首詞是寫作者離開京城時,與情人在長亭話別的情景。筆調恣意渲染,聲情哀怨纏綿,可以從中看到柳永慢詞的藝術特色。

  詞中首先交代了離別的季節、時間和地點。"寒蟬悽切",點明節令;"對長亭晚",點明時間和地點;"驟雨初歇",點明氣候。這是秋天驟雨剛停的黃昏,是舟楫齊備、急待出發的時刻。對這些景物的描寫都是為抒發離情別緒服務的。詞人巧妙地把自己憂傷的感情融入對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蟬""長亭""驟雨"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種淒冷沉鬱的氣氛。正當離人依依難捨時,船伕偏又催促起航了,他們只有淚眼相向,"無語凝噎",萬千話語只能堵在心裡!"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用一個"念"字引出了對別後情境的設想:行人消逝在煙霧瀰漫的江面上,傍晚時分,濃重的霧氣使人透不過氣來,極目南望,令人不勝傷感。上片,詞人以纏綿悽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鋪敘白描的手法,把離別的情、景、事織成了一片幽清的詞境。

  下片,詞人從實寫眼前之景轉到預想別後之情,虛實相濟,利用時間的跨越,多方位地表達了自己的惜別之意。"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詞人先宕開一筆,說離人傷別,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轉到現實中來,說在這"冷落清秋節"中離別更使人難以忍受,這樣就拓寬了詞的境界,下面再設想別後生活就顯得順理成章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今宵酒醒,伊人不見,風清月冷,情何以堪?"楊柳岸""曉風""殘月"本是無情物,但是在滿心愁緒的詞人眼中,卻都成了"情語"。而"經年"的"千種風情"便從此失去了意義,因為知音已遠,良辰不再。這首詞情事紛陳,鋪敘委婉,語言清暢,音節幽咽,充分表現了慢詞的優點和柳詞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