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
高中會考在即,短短數月,如何複習,教師發愁,學生擔憂!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歡迎參考閱讀!
:中國近現代史
鴉片戰爭
基礎知識
鴉片戰爭的背景
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積極推行侵略擴張政策。***2***中國封建落後,對外閉關鎖國。***3***18世紀中期起,中英貿易中國處於出超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從中國掠走大量白銀。林則徐領導了禁菸運動,1839年6月的虎門銷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鴉片戰爭的開始及其結果
1840.6.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廣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第二次鴉片戰爭
目的:進一步擴大侵略權利。
結果:英法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注意複習其條約的主要內容。***
英法侵略者利用賣國賊柏貴,在廣州建立了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英法侵略者還洗劫並焚燬了北京的圓明園。
影響:
在〈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上指出五口通商的地點;在“俄國侵佔我國北方領土示意圖”、〈俄國侵吞我國大片領土表〉中指出割佔領土的條約和範圍、面積。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主觀、客觀原因,啟示;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重點知識
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鴉片戰爭的影響***
內容:***1***割香港給英國;***2***賠款2100萬銀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4***中國關稅由中英協商確定;***5***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片面是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居住權。
影響:***1***中國主權開始遭到破壞,標誌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中國逐步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發生變化;***4***中國革命的任務隨之發生變化,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近代史開始;***5***“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開始萌發。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
根本原因:腐朽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資本主義。
具體原因:***1***清政治腐敗;***2***封建經濟落後,軍事技術和裝備陳舊。
鴉片戰爭時期,中國思想領域出現的變化
驚醒了部分中國人“天朝上國”的迷夢,觸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民族英雄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反映了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中一部分人開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實際問題的思想。介紹世界知識的書籍還有姚瑩的〈康輶紀行〉和徐繼畲的《瀛環志略》等。
林則徐的愛國事蹟
上書道光帝,請求嚴禁鴉片;***2***在廣州領導禁菸運動,收繳英美鴉片在虎門銷燬,取得禁菸運動的偉大勝利。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英雄;***3***在廣東整頓海防,抗擊英國侵略軍;***4***倡導“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
鴉片戰爭是歐美資本主義向外擴張,開拓殖民地和商品市場的必然產物。英國是19世紀上半期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充當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2***中國禁菸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鴉片走私活動。為維護鴉片貿易,開啟中國大門,英國發動了侵略戰爭。這是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
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第二章
資本主義侵略中國的加劇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基礎知識
洋務運動
19世紀60——90年代,中國經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主要內容:***1***前期,以“自強”為旗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2***後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近代民用工業。***3***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成立海軍衙門。***4***洋務派還京師同文館,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頑固派和洋務派各自的主張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興起。代表: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9世紀四五十年代起,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辦近代工業,僱用中國勞動力,中國無產階級誕生。
重點知識
洋務運動對中國的影響
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特點及其產生根源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伴隨近代工業出現,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誕生。中國資本主義工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從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要求。但是,由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又存在著一定的依賴關係,因此,它又有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相妥協的一面。
第三章
中法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
基礎知識
中法戰爭
1883——1885。
主要戰役:***1***馬尾海戰,中國福建水師受重創。***2***鎮海之戰,法軍頭目孤拔重傷而死。***3***鎮南關大捷,馮子材率清軍大敗法軍。同時黑旗軍還在臨洮大敗法軍。
臺灣抗法:劉銘傳領導。清朝設定臺灣省:1885,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
戰爭結果:清政府乘勝求和,簽訂《中法新約》,中國不敗而敗。
甲午戰爭
1894——1895。
主要戰役:平壤之戰、黃海之戰、遼東之戰、威海之戰。
愛國將領:平壤戰役中的左寶貴***戰死***、黃海戰役中的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戰死***、遼東戰役的聶士成、威海戰役中的丁汝昌***自殺殉國***等。
三國干涉還遼
《馬關條約》損害了俄、德、法三國在華侵略權益,三國以武力強迫日本還遼,日本向清政府勒索3000萬兩白銀作交換條件。
帝國主義對中國輸出資本
19世紀末。方式:***1***爭做中國債主;***2***搶奪修築鐵路、開採礦山和建立工廠的權利。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19世紀末。方式:強佔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首先是德國強租膠州灣,劃分山東為其“勢力範圍”。
重點知識
1、《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1895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內容:***1***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3***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4***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影響:***1***《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賣國條約。***2***臺灣、澎湖列島的割讓,造成臺灣與祖國的分離,也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3***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大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4***新口岸的開放和新航線的開闢,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5***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6***《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7***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加緊對中國侵略的主要表現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武力侵略中國。
帝國主義爭相向中國輸出資本,進行經濟侵略。
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直接進行殖民統治。
3、中法、中日戰爭中清朝統治者採取的方針
中法戰爭爆發,清政府懼怕與法國“失和”,採取“不可釁自我開”的妥協退讓方針。馬尾海戰,李鴻章奉行“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的投降政策,使清軍處於被動挨打境地。鎮南關大捷,清政府乘勝求和,簽訂《中法新約》,中國不敗而敗。
中日戰爭爆發後,李鴻章奉行“避戰自保”方針,命令清軍“先定守局,再圖進取”,使清軍“既不能主動迎敵,也不能擇險據守”而貽誤戰機。黃海大戰後,李鴻章下令北洋艦隊不準出戰,導致威海衛戰役殘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資本輸出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1***爭做中國債主,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擴大了在中國的政治勢力。***2***搶奪路權礦權,控制鐵路沿線地區,運輸軍隊,形成勢力範圍。***3***開礦建廠,掠奪中國資源,打擊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基礎知識
維新派的代表
早期維新思想的代表:王韜、鄭觀應。
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代表:康有為、梁啟超
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
把西方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為維新思想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
在上海擔任《時務報》主筆,發表《變法通議》,抨擊頑固派,闡述變法圖強的道理。
4、“公車上書”
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使維新變法思潮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5、資產階級維新團體和報刊
1895年,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強學會成立,並創辦《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是維新派最重要的報紙,南北呼應。
6、戊戌變法
《應詔統籌全域性折》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1898。6。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標誌變法開始。
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失敗:經歷103天,慈禧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重新執掌政權,廢除新法***只保留了京師大堂等***,史稱“戊戌政變”。譚嗣同等被捕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影響:變法雖沒有涉及維新派所提出的設議院、開國會、訂憲法等到主張,仍受到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地主和愛國知識分子的擁護和支援。
7、義和團運動
成員:貧苦農民為主。
興起:山東。
口號:“扶清滅洋”。評價: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銳。義和團運動是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但帶有籠統的排外傾向。
8、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侵華。由西摩爾率領,聯軍統帥瓦德西在紫禁城內設立聯軍司令部,統治北京城。義和團在廊坊、天津等地抗擊八國聯軍。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失敗。〈辛丑條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重點知識
19世紀末,維新派同頑固派論戰的三個問題、論戰的結果和意義。
三個問題:***1***要不要變法。***2***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3***要不要提倡西學。
這場論戰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鋒,它使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擺脫封建教條的束縛,形成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
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活動
在廣州辦萬木草堂,招徒講學,闡發維新變法思想。***2***著書立說:康著〈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最有代表性;梁啟超發表〈變法通議〉等到文章。***3***辦報紙:康有為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梁啟超在上海主辦〈時務報〉。***4***上書皇帝:如公車上書,呈〈應詔統籌全域性折〉等。***5***組織學會:強學會、保國會,進行演講、討論、讀書等。***6***通過同頑固派的論戰宣傳維新思想。
戊戌變法的進步意義和失敗原因
意義:***1***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2***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
失敗原因:***1***缺乏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勇氣,採取改良的辦法,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身上,脫離了人民群眾,結果必然失敗。***2***封建頑固勢力強大,對變法進行鎮壓。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4、《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內容:***1***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2***拆毀北京至山海關的炮臺,准許各國派兵駐守沿線要地。***3***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4***懲辦反帝鬥爭官吏,禁止中國人民反帝組織活動。***5***改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
戊戌變法留給人們的啟示
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改革必須有思想、經濟和政治基礎。要戰勝舊思想、舊制度和頑固勢力才有望成功。***可從多角度發揮***
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
基礎知識
興中會和陸浩東
興中會:中國資產階級的第一個革命團體,由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陸浩東:為共和革命而犧牲的第一人。
同盟會的成立
1905,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為,《民報》為機關刊物,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
章炳麟、鄒容、陳天華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
同盟會領導和影響下的武裝起義
萍瀏醴起義——第一次;黃花崗起義——規模最大。
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
為了應付嚴重的國內危機,1901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內容有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獎勵實業。為了遏制革命形勢的發展,清政府決定實行“預備立憲”。
武昌起義
1911.10.10.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率領新軍工程營革命士兵起義,武昌起義爆發,史稱“辛亥革命”。起義成功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任督都,全國各省起義,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中華民國成立
1912.1.1.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定都南京。接著成立臨時參議院。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革命政府,但也混入不少立憲派和舊官僚。
8、《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2年春,孫中山頒佈。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它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具有進步意義。
重點知識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內容
以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為思想武器,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要求。
辛亥革命的功績和失敗教訓
功績:***1***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3***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權利,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4***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失敗教訓: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願同帝國主義完全決裂,也不敢發動和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徹底摧毀封建勢力,實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證明在帝國主義時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何以被袁世凱篡奪
帝國主義幫助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2***袁世凱欺騙革命派;***3***革命政權中立憲派和舊官僚主張妥協退讓;***4***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敢與帝國主義徹底決裂,也不敢發動和依靠農民群眾。
簡述同盟會的政治綱領並作簡評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後又被孫中山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
評價:***1***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願望。***2***但是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
北洋軍閥的統治
基礎知識
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臨時政府正式遷往北京。
2、“二次革命”和袁世凱復闢帝制
1913,孫中山號召的反袁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開始復辟帝制活動。1915年,袁當上“中華帝國”皇帝,改年號“洪憲”。
護國運動
蔡鍔等在雲南舉行反袁起義,護國運動興起,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軍閥割據局面形成
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局面形成。北洋軍閥分裂為以馮國璋、曹錕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東北有張作霖為首的奉系。
護法運動
1917年張勳擁戴溥儀復辟失敗。段祺瑞執掌北京政府大權,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1917,孫中山倡導護法運動,第二年護法運動失敗。
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
民國初年,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實業家張謇倡導發展實業。“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成為當時並存的兩大思潮。當時發展最快的工業是紡織業和麵粉業。這一時期,對民族工業作出貢獻的,除張謇外,還有周學熙、榮德生兄弟等。
重點知識
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軍閥割據局面的社會根源
由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決定。軍閥割據是中國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經濟的必然產物。***2***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決定。帝國主義分而治之政策,也必然導致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
孫中山為捍衛共和制度所作的努力
把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進行國會鬥爭。***2***先後發動二次革命和護國運動,從事武力討袁,並把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3***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掌握實權,孫中山又發動了反段的護法運動。***4***護法運動失敗後,孫中山接受中共和蘇聯幫助,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繼續為共和而鬥爭。
民國初年,中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和意義
原因:***1***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資產階級大受鼓舞。愛國心的驅使和利潤的刺激,使民族資產階級樂於投資新式工業。
意義: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以後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基礎知識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興起標誌:1915,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採取“相容幷包”方針。
中心:《新青年》;基地:北大
新文化運動
前期指導思想:民權、平等和進化論。
口號:“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陳獨秀首先提出***。
新發展:十月革命後,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發展,即宣傳十月革命。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第一個在中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
五四運動
原因:巴黎和會中國代表要求廢除外國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山東權益被拒絕。
經過:1919。5。4。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以學生為先鋒;從6月初開始,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以上海為中心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
領袖:李大釗、陳獨秀。
1920,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同年,李大釗建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21.7.23,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最後一天轉移到南湖遊船上進行。“一大”選出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李達、張國濤主管宣傳和組織工作。中共“一大”宣告中共誕生。
中共“二大”制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重點知識
前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意義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又是一場文學革命。胡適提倡白話文,有利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更鮮明地舉起文學革命大旗的是陳獨秀,而成就最突出的是魯迅,他的《狂人日記》、《藥》等,是白話文小說的典範。
意義: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並在五四運動中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共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2***五四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並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和活動,為中共建立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中國共產黨誕生在偉大意義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共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2***中共與以往任何政黨不同,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新型的、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3***中共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4***中共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中共“二大”對中國社會性質、革命性質和民主革命動力的分析
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革命性質;民主主義革命
革命動力: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中共“二大”規定的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的綱領是:***1***清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2***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3***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五四運動同以前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有何不同?
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由學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2***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工人階級發揮了主力軍作用。***3***領袖人物是李大釗、陳獨秀等。這些都是以前運動所不曾有的,所以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的直接原因、口號和三大成果
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等。
三大成果:***1***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2***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職務;***3***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大革命的興起和失敗
基礎知識
中共轉入國共合作
吸取大革命失敗教訓,1923,中共廣州“三大”,決定國共合作。
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1924,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宣言共產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大會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一大”標誌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黃埔軍校建立
1924,國民黨建立,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孫中山北上
1924,馮玉祥發動***,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邀請孫中山北上商議和平統一中國問題。
孫中山逝世
1925.3.12,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同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汪精衛任主席。統編國民革命軍。
北伐戰爭
1926,
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
北伐先鋒:葉挺獨立團。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
國民黨右派篡奪革命領導權
蔣介石是代表。目的是打擊和排斥共產黨人,奪取黨政大權。結果是製造了“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
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
1927,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時,張作霖在北京殺害李大釗***。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
兩次東征
目的: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主力:黃埔學生軍。
結果:第一次打垮陳炯明主力,第二次全殲陳炯明殘部。
作用:鞏固廣東根據地,為北伐奠定基礎。
重點知識
中共為什麼要決定同國民黨合作?
經過二七慘案,中共認識到,僅僅依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所以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中共“三大”關於國共合作的決定
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2***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3***幫助改組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盟的政黨。
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張,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與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基本相同,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國共合作的意義
推動了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運動的迅速開展。
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原因:客觀上,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合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國民黨背信棄義,對共產黨和工農群眾發動突然襲擊;主觀上,幼年的中國共產黨缺乏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經驗教訓:大革命失敗使共產黨人逐漸認識到,要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武裝,堅持武裝鬥爭。
中國近代現代史***下冊***
國共政權的十年對峙
基礎知識
國民政府統治的建立
1927年秋,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史稱“寧漢合流”;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它的成立標誌著國民黨一黨專政統治的開始。1928,張學良宣佈東北三省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史稱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
2、“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色政權的建立發展
“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1927年下半年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是中共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為中國革命建立人民軍隊,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揭開了序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毛澤東建立的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府主席。
3、“九一八事件”後,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推行對日本帝國主義妥協,對紅軍“圍剿”的反動方針。
紅軍為什麼要戰略轉移?結果怎樣?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方針,“一二九”運動。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基礎知識
抗日戰爭的爆發
1937,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既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又是抗日戰爭正式開始的標誌。
八路軍和新四軍
西北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葉挺、項英為正副軍長,皖南事變後,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
八一三事變和南京大屠殺
八一三事變:1937。8。13,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威脅國民黨統治,國民黨被迫抗戰,組織淞滬會戰。
南京大屠殺:1937年底,日軍攻陷南京,在南京進行大屠殺,南京軍民死亡30萬人以上。國民政府遷往重慶。
平型關大捷、臺兒莊大捷和百團大戰
首次大捷 最大勝利 1940,彭德懷
抗戰時期的陝甘寧邊區和延安
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6、《論持久戰》發表
1938,毛澤東。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屬於中國。
7、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1938年秋,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改變侵華方針,集中力量進攻抗日根據地,對國民黨政府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
相持階段到來的原因。汪精衛投敵叛國建立偽國民政府***地點、時間***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反動方針,皖南事變。
中共七大召開***時間、內容、意義***
11、棗宜會戰和豫湘桂戰役
張自忠 抗戰後期日軍進攻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最大戰役。
12、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8.15.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2。正式簽署投降書,抗戰取得勝利。
重點知識
國共抗戰的不同路線
國民政府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即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結果是無力阻止敵人的瘋狂進攻。
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即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人民戰爭路線,創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
日本對淪陷區經濟掠奪的罪行
掠奪工礦業。***2***強佔和毀壞大量耕地。***3***抓丁拉夫,掠奪勞動力。***4***搶佔銀行,掠奪金銀和現款。
中共鞏固抗日根據地的政策和措施
政權:實行“三三制”原則,建立抗日民主政權。***2***土地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提高生產積極性,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3***大生產運動:為抗日戰爭勝利奠定物質基礎。***4***延安整風:是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為爭取抗戰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1***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鬥爭的完全勝利。***2***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對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戰略配合作用。***4***中國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犧牲。
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人民解放戰爭
基礎知識
抗戰勝利後的國內形勢
主要矛盾變化: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決,中國人民同國民黨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戰後美國的對華政策是扶蔣反共。
蔣介石採取“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政策。
中共代表人民力爭和平民主,反對內戰。
重慶談判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同國民黨和平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
人民解放戰爭的開始
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首先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解放區軍民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後,國民黨軍隊改為對陝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74師。粉碎敵重點進攻。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解放戰爭第二年,***1947***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主攻中原地區。1947年6月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率軍挺進豫陝鄂邊區;陳毅、粟裕率軍進攻豫皖蘇地區。
解放戰爭的勝利
1948.9-1949.1,中共發動戰略決戰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49。4。23。解放軍佔領南京,標誌著國民政府的覆沒。在《三大戰役示意圖》中找出三大戰役的地理位置。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內容: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意義:解決了革命勝利後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重點知識
新政協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內容:***1***制定《共同綱領》。***2***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4***改北平為北京,定為首都。***5***決定國旗和代國歌。
意義:標誌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黨的“七大”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抗日戰爭的勝利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2***抗戰勝利後,中共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和平民主而鬥爭,使發動內戰的國民黨陷於孤立。***3***國民黨的統治反動和腐敗,政治上破產,經濟崩潰。***4***中共團結民主黨派,結成反對美蔣的統一戰線。***5***國統區民主運動的開展,有力配合著解放區的鬥爭,成為反蔣的第二條戰線。***6***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翻身農民參軍支前,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
***1***黨的領導。***2***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3***走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4***武裝鬥爭。***5***統一戰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
基礎知識
祖國大陸實現統一
1951,西藏和平解放。
建國初期的三大運動
目的:鞏固政權。運動:抗美援朝***目的、意義***、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運動。
建立國營經濟,穩定物價
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國民政府財產和官僚資本歸國家所有,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穩定物價:建國初期,經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打擊投機倒霸活動。到1950年夏,物價開始穩定,結束了我國連續十多年物價暴漲的局面。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3,中共公佈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總路線規定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底,這一任務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
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型別憲法
1954,一屆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6、“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
1957完成。工業勞模王祟倫、趙夢桃,農業勞模李順達。讀《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建設主要成就示意圖》,掌握在長春***一汽***、瀋陽***一機***、武漢***大橋***的建設成就。P103
重點知識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P88-89
建國初期鞏固政權的鬥爭及其結果
殲滅國民黨殘敵,進行剿匪作戰。到1950年夏,基本消滅在大陸的國民黨軍隊和武裝土匪。***2***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祖國大陸實現統一。***3***進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鞏固了政權,也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創造了條件。
建國初期,人民政府為恢復經濟做了哪些工作?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掌握了國家經濟命脈,奠定了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2***打擊投機倒把,穩定物價,進行“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3***統一國家財政經濟,使財政好轉;***4***合理調整工商業;***5***大力恢復農業和工業,發展生產;***6***在城市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對恢復和發展生產起了重要作用。
從生產關係的角度說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怎樣確立的?
***1***國民經濟恢復以後,中共公佈了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1953——1956,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和手工業的合作化,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參加合作社,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3***到期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基本確立。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基礎知識
十年探索的開始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的發表。
探索中“左”的錯誤日趨嚴重和糾“左”
1957,中共中央發動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是必要的,但反右派鬥爭犯了擴大化的錯誤。1958年又輕率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左”的錯誤嚴重氾濫。這一錯誤的主要標誌是: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1959,發動批判彭德懷的“反右傾”鬥爭,使“左”的錯誤進一步發展。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
十年探索的成就
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實現了石油自給。***2***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3***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是世界領先水平。***4***十年探索的英雄模範:鐵人王進喜、好戰士雷鋒、好乾部焦裕祿,黨的好女兒向秀麗。
重點知識
中共“八大”指出的當時的主要矛盾和提出經濟建設的正確方針
“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社會制度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八大”提出經濟建設的正確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2、1959——1961年造成國民經濟困難的原因和克服過程
原因:***1***毛澤東和黨的一些領導人片面追求社會主義高速度,忽視了客觀規律,輕率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樣,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氾濫,國民經濟比重嚴重失調。***2***1959年毛澤東發動的“反右傾”鬥爭使“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3***自然災害。***4***蘇聯破壞經濟合作。
克服過程:***1***1960年冬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2***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3***1962年初黨召開七千人大會總結經驗教訓,為“反右傾”運動中被錯劃的大多數人平反。
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十年內亂
基礎知識
1、“***”的開始
1966.5——1976。10。是“***”***的十年。“***”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的運動。毛澤東支援對《海瑞罷官》的批判,成為“***”的導火線。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實際上指出劉少奇、鄧小平是黨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代表人物,對劉少奇、鄧小平進行了錯誤批判。毛澤東寫信支援紅衛兵的造反精神,紅衛兵運動在全國狂熱地掀起。
2、“***”被反革命集團利用
林彪、江青一夥把劉少奇誣陷為所謂的“叛徒、內奸、工賊”,造成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以來,林彪地位上升,策劃武裝政變,陰謀敗露,外逃時在蒙古機毀人亡,這就是“九一三”事件。
3、“***”中較好的局面
1971——73,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轉機。1975,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頓思想,形勢好轉。
4、“***”結束
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結成“四人幫”,反對周恩來和鄧小平。1976全國群眾掀起了悼念周恩來、痛斥“四人幫”的“四五”運動。“四五”運動遭“四人幫”鎮壓。毛澤東逝世後,主持中央工作的華國鋒和葉劍英等代表黨中央,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十年,國民經濟損失約5000億元。
5、“***”的認識
“***”的產生是“左”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惡果。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左”傾錯誤統治地位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時期。
重點知識
1、“***”是怎樣發動起來的?***過程***
“***”是一場領導者錯誤發動的運動。毛澤東支援對《海瑞罷官》的批判,成為“***”的導火線。1966年夏,中共中央先後召開中央***和八屆十一中全會,先後發出《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條》,提出開展“***”。這兩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的全面發動。
2、簡要概括“***”的教訓
***1***不能以階級鬥爭為綱,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要安定團結,不要搞***反對極左。***3***要完善法制,發展民主政治,以法治國;官員不要有法不依,人民應該守法。
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基礎知識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
“***”結束後,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思想理論界開展了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同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新時期的重要會議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十二大: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7,十三大明確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並制定了初級階段基本路線。1992,黨的十四大召開,***在報告中強調以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提出90年代改革的主要任務,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這次大會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1978——1999年工業建設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圖》***大秦鐵路、安太堡露天煤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大亞灣核電站***。P132
重點知識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間、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1978.內容:***1***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2***果斷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3***全會還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決定撥亂反正,並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意義:***1***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2***標誌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3***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也是在這次會議上開始形成的。
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3、“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含義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思想基礎是怎樣奠定的?
粉碎“四人幫”以後開展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這就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第九、十章 統一戰線的發展和外交戰線的勝利
基礎知識
1、“一國兩制”構想
鄧小平提出。目的: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統一祖國創造條件。
2、香港、澳門迴歸祖國
兩個《聯合宣告》規定。1997,香港迴歸祖國;1999,澳門迴歸祖國。
3、黨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孔繁森是支援西藏的好乾部代表。
4、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
1954,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地位出席的國際會議是日內瓦會議。在萬隆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使會議圓滿成功。
5、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權利
1971,第26屆聯合國大會。
6、中美、中日關係正常化
1972,尼克松訪華,雙方釋出上海公報,兩國關係走上正常化。同年,田中角榮訪華,簽訂中日邦交正常化協定。
7、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政策
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侵略擴張行為。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鬥爭。
8、建立現代化國防
1955年開始,我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朱德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1956,聶榮臻主管國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產以來,我國尖端武器研製取得突出成就。
重點知識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誌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恵、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誌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見基礎知識4——7點。
世界近現代史***上冊***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基礎知識:
1、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
時間:14、15世紀
地點:歐洲地中海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市。
標誌:工場手工業產生
2、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
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
工場手工業時期的時間:16——18世紀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國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義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作用:在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中,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重點知識
中國四大發明對歐洲社會的影響
***1***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2***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促進歐洲國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3***造紙術、印刷術成為新教的工具。總之,中國四大發明傳到歐洲後,在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促進作用。
新航路開闢的原因、經過和影響
原因:***1***歐洲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對黃金等貴重金屬的大量需求。***2***《馬可•波羅行記》引發歐洲人的“尋金熱”。***3***奧斯曼帝國控制東西通商道路引發歐洲商業危機。
經過: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加馬開闢從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開闢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的環球航行。
影響:***1***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2***打破了各國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形成創造了條件。***3***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成長。***4***歐洲殖民者對亞非拉三洲進行殖民掠奪,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極端貧困和落後的局面。***5***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文藝復興運動首先興起於義大利的原因
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於義大利。義大利新興資產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經濟、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上打破教會的神學世界觀,改變維護封建制的傳統觀念。***2***義大利本身的文化遺產和人才結構,也是文藝復興產生的重要條件。
義大利、英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義大利:最早代表:
詩人但丁:《神曲》
畫家喬託:近代繪畫的奠基者。
早期代表:
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薄伽丘:《十日談》。現實主義文學鉅著。
全盛時期代表:16世紀
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美術三傑 米開朗琪羅:世界上最巨集偉的藝術作品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畫聖”
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
“馬基雅維利主義”
英國:
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文藝復興文學的巨匠之一
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科學成就
哥白尼:波蘭科學家,提出“太陽中心說”。
伽裡略:義大利科學家,用自制望遠鏡證明了“日心說”。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
基礎知識: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1640——1688
標誌:開始:新議會的召開;完成:“光榮革命”。
領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克倫威爾***
人物:查理一世、克倫威爾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開始標誌:1789。7。14。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革命的三個階段:
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掌權:機構:制憲議會。措施:取消教會和貴族特權;釋出《人權宣言》,制定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度。
吉倫特派當權:1792年,國民公會宣佈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路易十六。
雅各賓派專政:1793年,廢除一切封建權利,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實行恐怖政策。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亡:1804——1814。拿破崙。
獨立戰爭和美國建立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開始標誌:1775年,“來剋星頓第一槍”。
美國建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
重點知識
1、16、17世紀英國經濟、階級關係和政治狀況的變化
***1***經濟:工場手工業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興起和發展;“圈地運動”使英國農村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牧場和農場。
***2***階級關係: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形成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以及工人和農業工人。
***3***政治:都鐸王朝統治時期,為了加強專制統治,削弱舊貴族勢力,進行了宗教改革,實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使英國實力增強,成為海上強國。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統治時期,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英國發展資本主義的障礙。
2、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的情況
***1***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經過議會鬥爭、英國內戰、共和國的建立、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直到“光榮革命”長達近半個世紀的複雜曲折鬥爭,最終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
***2***1688年政變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在議會中的優勢,通過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權,其中16***通過的《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了國王權力,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此後,“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和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並得到鞏固。
3、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及影響
主張:***1***伏爾泰反對君主專制,反對教權,主張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2***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分立”的原則,還倡導天賦人權學說。***3***盧梭主張“社會契約”和“人民主權”說。***4***狄德羅主編《百科全書》,代表百科全書派。
影響:***1***啟蒙思想的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宗教特權,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2***這些思想對歐美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3***這些思想傳播到亞洲,對中、日等國的仁人志士改造社會的鬥爭,也起了鼓舞作用。
4、簡評美國1787年憲法,與《獨立宣言》比較,其進步性和保守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了美國的共和政體,它維護了聯邦政府的權力,鞏固了國家政權,按三權分立學說把國家職權分為立法、司法、行政三個部門,規定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其又有侷限性,主要表現在:允許奴隸存在,不承認印第安人與白人有同等權利。與《獨立宣言》相比,1787年憲法具有一定保守性,《獨立宣言》稱一切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憲法卻允許奴隸制存在。
5、評述拿破崙的歷史功過
進行財政改革,創辦法蘭西銀行,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頒佈了《民法典》等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範;建立中學和大學,鼓勵科研和技術教育,促進了法國教育和科技的發展。
不斷征戰,功過參半。他進行的早期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又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帶到歐洲各地,支援了歐洲各國的反封建鬥爭;但他的後期戰爭,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獨立,掠奪了各國,招致人民的反抗,終於眾叛親離,帝國統治覆亡。
6、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17——18世紀在歐洲出現,是繼文藝復興後在歐洲發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它興起於西歐,波及歐洲大多數國家,後來影響到全世界。啟蒙思想家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長的黑夜,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散現實的黑暗。啟蒙思想家集中力量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號召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等級制度,打倒天主教會的世俗權威。啟蒙思想家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7、法國大革命前夕專制制度阻礙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表現
專制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加重了對企業的盤剝;
國內關卡林立,阻礙了國內貿易的發展。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基礎知識
英國工業革命
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840年前後
結果: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紀上第一個工業國。
工業革命的擴充套件
法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至19世紀中期
美國: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中期
德國:19世紀中期開始
俄、日:19世紀中期以後開始
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1825,英國;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1857,美國開始。
無產階級獨立登上政治舞臺的標誌
1831,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兩度起義,1836年的英國憲章運動,1834年的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馬克思、恩格斯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準備了條件,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這就是第一國際。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標誌: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
三個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
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
美國的領土擴張
手段:低價購買;武裝顛覆;侵略戰爭。
結果:到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充套件到太平洋沿岸,並形成著名的“西進運動”。
扭轉美國內戰的關鍵
1862年,林肯政府先後釋出《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各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時期的領導人
林肯:共和黨人,美國內戰時期的總統。
俾斯麥:德意志統一的領導人,著名的“鐵血宰相”。
加富爾和加里波第:為義大利統一作出貢獻的領導人。
工業革命後的殖民擴張
英俄最突出。俄國:直接武裝侵略,蠶食周邊地區;英國:憑藉經濟軍事實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搶佔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侵略擴張政策的目的是開拓廣闊的商品市場和搶佔廉價的原料產地。
重點知識
1、工業革命的定義
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既是生產領域的大變革,又是社會關係方面的革命。工業革命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
2、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2***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通過奴隸貿易、海外貿易、殖民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資本;***3***大規模的圈地運動,造成大批自由勞動力;***4***工場手工業發達,積累了豐富的技術。
3、法國工業革命程序緩慢的原因
***1***中小企業、小農經濟大量存在,國內市場狹窄和勞動力缺乏;***2***高利貸發達,工業資本缺乏;***3***企業經營分散,新技術、新機器發明和推廣困難。導致工業革命受到一定阻礙。
4、美國工業革命發展迅速的原因
國內資源豐富,市場遼闊;***2***國際環境優越,少受戰爭破壞;***3***大量移民湧入,帶來勞動力和先進技術。
5、工業革命的影響
積極影響:***1***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物質生活。***2***引起了社會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3***改變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價值觀念,城市化程序開始。***4***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絡,客觀上把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到了世界各地,改變了世介面貌。
消極影響:***1***無產階級遭受日益深重的剝削和壓迫。***2***亞非拉地區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程序,受到了嚴重的掠奪,使東方從屬於西方。
6、簡評美國“西進運動”
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從大西洋伸展到太平洋沿岸。同時人口向西部遷移,形成美國曆史上著名的“西進運動”。西進運動中,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殺,被驅趕到邊遠、荒涼地區;另一方面,西部廣大地區得到開發,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7、比較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的異同
相同點:由一個主要邦國,採取自上而下的道路,通過外交和戰爭相結合的手段實現統一。
不同點:德意志是完全通過三次王朝戰爭手段完成統一的;而義大利除了要解決國家分裂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問題,還要驅逐外國侵略勢力,人民群眾積極參加,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質。
8、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和成功的原因
內容:***1***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身份制,取消武士特權。***2***經濟上:廢除買賣土地禁令,徵收地稅;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3***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式軍隊,積極準備擴張戰爭。***4***文化上: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發展近代教育。
積極意義:***1***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2***擺脫民族危機,使日本成為亞洲唯一獨立發展的國家,成為亞洲強國。***3***為亞洲國家進行社會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消極影響:保留了嚴重的封建殘餘;推行軍國主義,使日本走上了侵略道路。
成功原因:***1***封建專制統治相對薄弱。***2***倒幕派掌握了較大的實力。***3***倒幕派建立政權後,大刀闊斧實施全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有一個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9、資本主義擴張的影響
促進了列強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加深了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3***衝擊了落後地區的社會體制,傳播了資產階級物質和精神文化。***4***導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5***加劇了列強之間的矛盾。
意志統一最終由普魯士完成的原因
***1***普魯士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經濟發達。***2***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3***民族成分單一,統一決心堅定。***4***統治階級實力雄厚,野心勃勃。***5***俾斯麥等領導人精明的外交才幹和高超的戰略眼光。
11、巴黎公社採取的革命措施及歷史意義。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基礎知識
第二次科技革命取得成就的三個方面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顯著特點
三個方面:***1***電力的廣泛使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推動石油開採和石油化工的發展。***3***電訊事業的發展,加速了資訊的傳遞。
顯著特點:電力的廣泛應用。
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特徵
美國:“托拉斯帝國主義”;德國:“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英國:“殖民帝國主義”;法國:“高利貸帝國主義”;日本:“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俄國:“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完全形成
20世紀初,包括被帝國主義瓜分完畢的亞洲、非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拉丁美洲的附屬國。
列寧主義的誕生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召開。標誌著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布林什維主義出現,列寧主義誕生。
一戰前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為爭奪世界霸權,1882年《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簽訂,三國同盟正式成立;1892法俄締結軍事協定,隨後英法、英俄協約,1907年,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正式形成。
一戰中的重要戰役
馬恩河戰役——一戰中雙方第一次大會戰;1916年的三次轉折性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大戰結束
1917年美國參戰;俄國十月革命後退出戰爭;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佈投降,一戰結束。
重點知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美國:***1***幅員遼闊,資源豐富;***2***西部的開發;***3***歐亞移民大量遷入;***4***內戰結束了南部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德國:***1***國家統一的完成;***2***法國50億法郎的賠款;***3***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礦藏的割佔;***4***後起資本主義國家,更易採用新技術和新裝置。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法經濟相對緩慢的原因
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技術裝置更新慢;***2***大量資本投向殖民地和國外其他地區,對國內經濟發展不利;***3***法國農業落後,市場狹窄,普法戰敗的影響。
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組成及評價
組成: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
評價:第一,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絡,使世界形成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形成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增長、世界貿易額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第二,這種現象的出現,是與帝國主義列強對世界各地區、國家的宰割、奴役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因而是一種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現象。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根本原因和結果
性質: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都是非正義的。
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新老帝國主義為爭奪霸權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結果:一是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奧匈、土耳其四大帝國,即使是戰勝的英、法、意等也被削弱了。二是俄國的無產階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1***第一次工業革命,許多技術發明來自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與技術尚未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推動了生產力發展。科學與技術結合取得了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國家,規模大、發展快。***3***有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同時吸取兩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其經濟發展更快。
世界近代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
基礎知識
解析幾何學的創立者是法國著名學者笛卡爾。
牛頓對自然科學的貢獻:***1***創立了微積分學;***2***創立了牛頓力學體系***標誌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包括物體機械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提出機械能可以轉化為電能,為製造發電機進而製造電動機創造了可能。
17世紀早期,受神學束縛最大的是生物學。
英國化學家波義爾是近代化學的創始人。19世紀四五十年代,在物質的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確立後,化學得以飛速發展。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物理學的革命性變化:把人們引向微觀世界這一新王國的是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放射現象和法國科學家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物理學思想的重大革命使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重點知識
達爾文創立進化論的意義
是對生物學的一次偉大綜合。***2***證明了“造物主”——神根本不存在,把“變化”、“發展”等觀念引入科學領域,使人類在思想上發生了飛躍。
:世界近現代史***下冊***
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基礎知識
俄國二月革命
時間:1917,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結果:形成兩個政權並存局面: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俄國十月革命
時間:1917年11月7日
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工農蘇維埃政府。
蘇聯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成立:1922年12月
成就: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重點知識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片面發展重工業,造成農、輕、重比例失調。***2***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產品單調、質量不高。***3***國家從農民身上取走的東西太多,使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農業生產長期處於停滯狀態。
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背景、內容和作用
背景:***1***四年世界大戰和三年內戰,使俄國經濟瀕臨破產。***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對國家經濟造成的不良影響,引起農民的強烈不滿,導致社會危機。***3***天災的影響,使蘇維埃政權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困難。
內容:***1***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稅後餘糧歸農民支配。***2***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中小企業和暫時國家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3***實行產品交換,允許自由貿易。***4***廢除平均主義,實行工資級別制。
作用:***1***擴大了再生產,迅速消除了危機。***2***鞏固了工農聯盟,鞏固了政權。***3***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3、對斯大林時期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的評價
1936年,蘇維埃八大通過了蘇聯新憲法,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確立,斯大林時期的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體制形成。
這一體制是同當時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基本適應的,在歷史上曾起過積極作用。取得過巨大成就。但是,這種體制有它嚴重的缺點和弊端,後來,越來越嚴重地阻礙了蘇聯國民經濟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
基礎知識
巴黎和會和凡爾賽體系
1919。1。英、法、美操縱會議。簽訂的對德和約,與奧、保、匈、土簽訂的和約共同構成凡“爾賽體系”。
華盛頓會議和華盛頓體系
華盛頓會議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軍備條約》、《九國公約》,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了戰後的國際新格局。
國際聯盟成立
1920年成立於日內瓦。美國建議成立但未參加。實際操縱於英法之手。
義大利法西斯專政建立
1922年.墨索里尼。1935年,義大利法西斯侵佔衣索比亞。
一戰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英法由債權國變為債務國,倫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美國、日本成為債權國,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6、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點和影響
特點:範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大。
影響:加深了各國的社會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7、三國軸心形成
1936年,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加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
重點知識
一戰後美、英經濟、政治的變化
美國:一戰使美國壟斷資產階級大發戰爭財,戰後經濟繁榮。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國憑藉經濟實力,妄圖支配世界事務,推行“金元外交”。
英國:一戰英國損失慘重,由債權國變成債務國,倫敦失去金融中心地位。
20年代英、法、美、日外交政策的特點
英國:奉行大陸均勢政策,反對過分削弱德國,拒絕參加法國為首的安全保障體系以便牽制法國稱霸歐洲。
法國:主張嚴格執行凡爾賽和約,削弱德國,與歐洲中小國家結盟,共同防禦德國,重建歐洲霸權。
美國:憑藉經濟實力,運用金元外交,妄圖支配世界。
日本:加緊對中國的武裝干涉,制定侵華綱領,把侵略目標指向中國東北和內蒙古,企圖稱霸亞洲,征服世界。
從構成、作用、隱含矛盾、維繫的國際組織理解凡爾賽體系
構成:“凡爾賽馬和約”連同協約國同奧地利、保加利亞、土耳其簽訂的和約共同構成凡爾賽體系。
作用: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秩序。第一,重新劃分了德國疆界、規定奧匈分立、波蘭復國等,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第二,由於重新劃分土耳其疆界,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第三,由於德國殖民地和土耳其屬國被瓜分,改變了中東和非洲的統治秩序。
隱含的矛盾:體系內部隱含了許多矛盾,使凡爾賽體系不能持久。如:對德國的掠奪,加深了德國同戰勝國的矛盾;分髒不均,加劇了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重新劃分殖民地,犧牲弱小民族利益,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國主義的矛盾。
維繫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是英法控制的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德國法西斯的統治措施
政治上,製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共和其他政黨,掌握國家大權,推行種族滅絕政策,迫害猶太人。
經濟、文化思想上,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嚴格控制文化教育,用納粹說教鉗制人們的思想。
軍事上,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擴充陸軍,重建海軍。
對外關係上,1933年退出國聯,1936年,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進一步撕毀凡爾賽和約。
日本軍事法西斯專政的主要措施
對內禁止工人罷工,限制人民言論、結社、新聞、出版自由;加緊擴軍備戰。
對外製定侵略擴張的基本國策,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基礎知識
1、《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
1939.8.目的:維護自身利益。
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三次突然襲擊
***1***1939.9.1.德國突襲波蘭,大戰爆發。***2***1941。6。德軍突襲蘇聯,大戰進一步擴大。***3***1941。12。日軍突襲珍珠港,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3、二戰中的三次重大轉折戰役
***1***1942——1943,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的轉折點;***2***1942,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3***1943年秋,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4、大戰結束
***1***1943,義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瓦解;***2***1945,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軍正式簽訂投降書;***3***1945。8。15。日本宣佈投降,9月2日正式簽字,二戰結束。
重點知識
30年代英、法、美綏靖政策的表現和實質
對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採取縱容政策;***2***對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西班牙,採取不干涉政策;***3***在法西斯德國宰割捷克斯洛伐克過程中,採取縱容侵略政策,製造了慕尼黑陰謀。
實質:犧牲小國利益來維護自身利益。
二戰後期四次國際會議的重大決議
開羅會議:1943年冬,中、美、英三國在開羅舉行會議。會議通過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
德黑蘭會議:1943年冬,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伊朗的德黑蘭開會。通過了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宣言,並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雅爾塔會議:1945,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開會。決定徹底擊敗德國,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戰後建立聯合國;蘇聯在結束歐洲戰爭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波茨坦會議:1945年夏,蘇、美、英在波茨坦開會。重申雅爾塔會議精神。會議期間發表了中美英三國波茨坦公告,《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重申《開羅宣言》條件必須實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影響
性質: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影響:***1***給人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2***摧毀了法西斯主義;***3***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4***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的發展。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意義
建立:1941。8。英美髮表《大西洋憲章》,倡導尊重各國領土和主權完整,主張自由、和平,反對侵略,並加強對蘇聯的援助。1942年秋,中、美、英、蘇等26國在華盛頓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各國保證以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團結一致,徹底打敗法西斯。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意義: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程序。
第四章 世界兩極格局的形成
基礎知識
1、聯合國
成立:1945.10.總部設在紐約,主要機構有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
宗旨:《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宗旨是維護國際的和平及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係,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原則: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
2、“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布”:美國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3、二戰後對德、日的處置
美、蘇、英、法對戰敗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實行分割槽佔領,造成德國分裂。美國單獨佔領日本。
4、巴勒斯坦問題
二戰後,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以色列國建立。
重點知識:
二戰後對德、日戰犯審判的情況
對德: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在德國紐倫堡對納粹戰犯進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在德國紐倫堡對納粹戰犯進行審判,法西斯分子受到應有的懲罰。
對日:1946,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對日本法西斯戰犯進行審判,美國出於自己的利益,對一些曾經殺害了許多中國人的日本戰犯免予起訴。但是,對兩國戰犯的審判都是依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等重要國際檔案進行的正義審判。
關於雅爾塔體系及其評價
二戰後,世界大國按照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立的原則,通過對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重新進行劃分而建立起來的新的國際格局。
評價:***1***雅爾塔體系原則上倡導和平、民主,對世界各國的和平運動和政治民主化程序起了推動作用,對戰後國際關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但是,雅爾塔體系是建立在美蘇實力均勢基礎上的,事實上劃分了美蘇的勢力範圍,深深打上了大國強權的烙印,因此對戰後國際關係產生了消極影響。
戰後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膨脹的表現
經濟:***1***美國擁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和最豐富的黃金儲備;***2***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制度;***3***1947年成立關貿總協定,憑藉經濟實力控制世界市場。
軍事:***1***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2***壟斷了原子彈;***3***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幾百個軍事基地。
美國“冷戰”政策的含義和表現
含義:是美國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所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和對抗形式。
表現:杜魯門主義的提出,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關於戰後兩極格局的形成及評價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和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誌著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的形成。
評價: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方面,兩強相爭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另一方面,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彼此勢均力敵,都不敢輕易動武,在近半個世紀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
萬隆精神
1955,來自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印尼萬隆召開第一次亞非會議。這次會議所體現的團結反帝、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
美蘇爭霸和第三世界的興起
基礎知識
1、東歐改革事件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被蘇軍鎮壓的東歐改革事件: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
2、20世紀70年代美國霸主地位受到挑戰的主要表現
經濟:日本、歐共體與美國爭奪世界市場;1973,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
政治: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美蘇兩極格局受到衝擊。
3、不結盟運動
在納賽爾、尼赫魯、鐵托的推動下,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召開,不結盟運動誕生,第三世界興起。
4、20世紀70年代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新加坡、韓國。也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
5、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的因素
人口膨脹,環境惡化,民族、宗教矛盾複雜。
6、美蘇爭霸的過程
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美蘇爭霸局面逐漸形成。***1***50年代至60年代初,既緩和又緊張,優勢在美國;***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蘇攻美守;***3***80年代,美態度強硬,蘇全面收縮。90年代初,蘇聯解體,美蘇爭霸局面結束。
7、“歐洲共同體”
在美蘇爭霸局面下,西歐國家感到,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必須加強合作。1967年,成立“歐洲共同體”。歐共體的成立加強了西歐各國的聯絡,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點知識
二戰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1***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進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發展新興產業。***2***各國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巨集觀調控,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利用國家力量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
進行社會改革,進一步廢除生產關係中封建落後的因素。***2***利用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國防費用少的有利因素。***3***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引進先進技術,加快產業的更新換代。***4***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5***美國侵朝侵越戰爭的軍事訂貨和大量投資,剌激了日本經濟發展。
70年代,新加坡、韓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遇,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2***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不斷進行產業更新換代,發展高新技術產業。***3***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
西亞石油國家經濟發展的特點
利用石油財富發展本國經濟。70年代後期,將石油工業收歸國有;衝破西方石油壟斷,提高石油價格。***2***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以石油開採為主,石油化工為主導的工業生產體系。
70年代後期,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
70年代後期,由石油危機引起的戰後資本主義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結束,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再也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發展速度。它結束了穩定時期,進入了“滯脹”階段,出現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同時並存的現象。
蘇東劇變與世界格局的多極化
基礎知識
蘇聯解體
1991.12.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宣佈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標誌蘇聯解體。
兩極格局瓦解的標誌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兩極格局瓦解後的世界
***1***美國、日本、西歐、中國、俄羅斯之間的競爭和制約,影響著世界各地區和國家,世界向多極化發展。
***2***社會主義力量受到很大挫折,對第三世界產生了消極影響,近期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3***東歐劇變後,各國共產黨紛紛喪失政權,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重點知識
蘇聯解體的原因
歷史原因:由於體制的弊端和政策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2***內部原因:戈爾巴喬夫推行錯誤路線、政策。***3***外部原因:西方長期的“和平演變”戰略對蘇聯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兩極格局瓦解後總趨勢和影響
總趨勢:一方面是世界總趨勢走向緩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長;另一方面,天下並不太平,地區衝突和民族矛盾加劇,出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盪並存在的局面。
影響:國際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蘇聯和東歐解體,社會主義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力量對比有利於資本主義;對第三世界國家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趨勢及表現。
分析世界格局處於新舊交替之際,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世界格局新舊交替轉換之際,中國面臨的外部形勢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機遇:***1***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2***中國對國際戰略平衡的影響增強,國際地位和作用提高,特別是亞太地區建立新的政治、經濟合作體系,沒有中國的參與是不可能實現。
挑戰:***1***隨著世界經濟集團區域化,保護主義盛行,保護主義盛行,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2***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制約。***3***少數發達國家推行強權政治,施加經濟壓力,迫使中國放棄社會主義。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利用有利因素,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基礎知識
第三次科技革命
開始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
重點知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特點
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2***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隨著科學實驗手段不斷進步,科研探索領域不斷開闊。***3***科學技術各個領域間相互滲透。在現代科技發展的情況下,出現兩種趨勢:一方面學科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入;另一方面學科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科學研究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通過生產技術的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提高了社會生產力。***2***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3***推動了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
- 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
- 情人節送男友什麼實用的禮物
- 辦理澳大利亞留學簽證材料清單
- 心情不好的名言語錄
- 賣小東西利潤高好專案有哪些
- 用英語寫一封信給客戶
- 關於有意義的英語故事
- 因為遇見你徐卉婕結局結果怎麼樣
- 英國本科留學的申請規劃指導
- 勵志經典語錄格言大全
- 怎麼可以快速減肥
- 四年級關於國慶的日記
- 暗戀一個人個性簽名
- 婚禮新人父母致辭範文
- 有助於養胃的食物有哪些
- 周公解夢之夢見吃早餐是什麼意思
- 甲骨文書法作品欣賞
- 領導對員工的良好評價
-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整理
- 員工離職感謝信範文大全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