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學方法步驟詳解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課堂的教學效率,高一生物教學也不例外,好的教學方法更能夠讓學生接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一生物教學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生物創新教學方法

  尋找好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作為高新一中初中校區生物組教師們來說,面對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對世界充滿好奇的13、14歲少年們,他們更能理解這句話的內涵,在他們看來,真正好的教學方法一定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教學中我們注重研究課程標準,只有透徹的理解了課程標準才能有的放矢、張弛有度。”趙鷹和黃豔華兩位老師接受採訪時說。近年來,教研組在課標的指導下依靠教材而不依賴教材,始終進行符合學校校情的教材整合,面向全體學生“尋找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了打造“開放式”課堂,課前5分鐘給學生搭建展現個人風採的平臺;課堂上大膽創新實驗,不僅完成課程中所有實驗,還主動增加實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物學科的實驗基礎地位;不僅如此,在生物課上,經常會有物理、化學、地理、體育、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我們也會做足功課、融會貫通,從課堂上儘量打破”學科本位“侷限性,關注學生的全面認知均衡性發展。

  當談到具體做法時,孫麗老師介紹說,為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吸引興趣,開啟學生了解生命、研究生命的多方位視角,他們首先利用學校開設的生命奇蹟DV社團普及科學DV的知識,讓學生用影像記錄生活、記錄研究的過程,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其次,將手繪與生物課堂結合,引導學生利用線條、圖形、簡筆畫製作個性的屬於自己的“人體手冊”,幫助學生形象學習人體知識的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識儲備。另外,鼓勵有潛質的、有探究慾望的同學組成研究小組,開展實踐活動。

  讓學生從“願學”到“愛學”

  生動直觀有趣的教學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生物學科的興趣。課堂上記者看到了諸多的創新方法,例如,在笑聲中掌握知識:在講授運動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時,趙老師幽默的當場表演因為下巴脫臼而笑得“合不攏嘴”的情形,讓學生在笑聲中理解關節的結構和功能;在沉思中情感昇華:在講授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趙老師講述了英國諺語下渡渡鳥***Dodo***滅絕的悲劇,使學生保護動物的情感得以昇華;讓動物們走進課堂:老師讓家鴿、兔子、甚至牛蛙、小白鼠等動物們走進課堂,瞬間引爆課堂氣氛,在探究鳥適於飛行的特徵時,讓孩子們用手感受家鴿的體溫高、心跳快的特徵,感受鳥扇動翅膀時掀起的“大風”,孩子們的思維因為家鴿進課堂而變得活躍和開闊了;用實驗小白鼠來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學生們驚奇地發現,小白鼠的行為發生了異常變化,他們認真討論,積極思考後提出了全新的解釋。

  孫麗老師和趙鷹老師還說:“我們每一節生物課的教學設計,除了非常完善的各個環節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具展示’和‘活動體驗’,教具的展示能夠刺激學生的形象感官和直觀印象,並引導學生一起製作教具,既鍛鍊了學生動手能力,又深化了知識的理解。“活動體驗”是設定一定的情景,讓學生來感受知識和原理的普遍性,感知情感發生的過程,每一節課的活動體驗也是學生最興奮的時刻,這種體驗活動可以將生物課的趣味性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學生非常喜歡。

  關注孩子受教育的成長細節

  “課堂內我們學習的是生物知識,課堂外我們關注的是生物知識的應用,所以我們對學生的一個培養目標,就是在生活中應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這才是目的。”生物組的老師們如是說。在學生社團活動和課間輔導時,老師們有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環境、關注家人以及身邊的所有生命現象,更關注培養他們學會分析、學會判斷、學會質疑的能力。例如,每次假期生動有趣的探究作業都很生活化,如“讓白菜開花”、“認五穀、製作雜糧畫”、“我來蒸饅頭”等等,鼓勵學生以任何形式呈現出來。有的學生搬來盛開的白菜花裝點班級,有的學生拍了DV製作成短片,有的學生做成圖文並茂的小報等。

  老師們始終把生命置於生物圈這張大網中,讓他們感悟生命之間的普遍聯絡,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哪怕一株小草,一隻螞蟻,這就是生物教學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