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學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心得體會

  生物是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最緊密的學科之一,在高一生物教學中巧妙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對於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生物教學結合學生生活實際

  一、前引導學生了解實際

  生物知識大多是從實際事物而來,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是生物的基礎。教學前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了解生活實際,能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目的性,並有助於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如:在學習“轉基因安全性”時,課前先讓學生到超市尋找一下轉基因食品,以及對轉基因食品的標註有哪些,生活中我們食用過哪些轉基因食品,拍下轉基因食品的圖片,讓學生對轉基因食品先有所瞭解然後再進行教學。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時帶領學生研究實際

  1、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

  教學中創設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能逐步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酶的特性”一節中,教師可展示一袋加酶洗衣粉,首先讓學生注意洗衣粉上的使用說明,強調為什麼這種洗衣粉要在60 ℃以下的溫水中使用,那麼我們平時使用此洗衣粉時,使用多少度的溫水其去汙效果最好?這樣就會引導學生聯絡實際,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對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進行一系列探究。像這樣讓學生探究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將探究的問題與現實相結合,不僅有助於提高探究興趣,而且有助於體會生物學與社會的關係,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也體現新課程“注重與生活實際聯絡”的理念。

  2、聯絡實際,突破難點

  生物知識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對很抽象的知識較難理解,教學中可以結合簡單的生活例項,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難點。例如新教材的問題探討中,很多問題都與我們平時生活實際有關,可以預先佈置學生在課後觀察。在講細胞吸水與失水原理時,學生可以預先在家將一片萎蔫的菜葉放入清水中,一段時間後觀察菜葉的狀態,從而理解吸水是外界溶液濃度低於細胞液濃度時發生的。再觀察做菜餡時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出,還有糖拌番茄,觀察湯汁的顏色。知道失水的原理是由於外界溶液濃度高於細胞液濃度,再進一步讓學生思考番茄湯汁中的紅色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學生很容易回答是色素從液泡中出來,而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從而理解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使原生質層失去了選擇透過性。

  3、實際,滲透思想教育

  生物教學中思想教育的滲透應讓學生獲得較充分的感性認識,使認識內化,從中受到感染,有感受、體驗,切忌空洞說教。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滲透是較為理想的方法。例如講到生物與環境時,聯絡家鄉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家鄉的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尋求減輕汙染的措施。廢棄塑料對環境的汙染——白色汙染。白色垃圾處理最簡單的方法是填埋或往海里倒,容易造成二次汙染;焚燒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嚴重汙染環境;較為理想的是回收利用。又如日本的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60﹪,仍不準隨便砍伐。日本人所普遍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是用我們東北的木材作原料。他們用餐之後,將“一次性筷子”全部回收起來,做成紙漿,然後又以比木材高得多的價格賣給中國。這樣,人家既用了中國的木料,又賺了中國的錢。於是,日本人講究了衛生、賺取了金錢,而我們的山頭卻光禿了。通過這樣的例子,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既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又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責任意識。

  三、後安排學生用於實際

  學以致用,教學後安排學生做一做、查一查、驗一驗、用一用,把所學知識及時的經常的用於實際,能使學生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並能進一步培養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如在學了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注意不同的加酶洗衣粉適用不同的衣服與不同的汙漬。在洗羊毛蠶絲等織物時就不能用加蛋白酶的洗衣粉,否則衣物會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