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習方法經驗總結

  初三,是初中階段學習關鍵的一年,學習得法,將直接有助於他們以後的升學。而給學生以學習的方法,授他們以“漁”去獲得“魚”,是實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最好途徑。

  一、 合理利用和安排時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剛上初三,最好能訂一個學習計劃,長遠計劃和近期計劃相結合,最好能細緻些、具體到早、午、晚做什麼,學什麼,復什麼。

  二、 平衡各科,注意基礎。

  中考是一門綜合性的考試,各科都要有較好的成績,中考總體成績才會提高。“木桶原理”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可是,一般來說,做到“門門全優”是很困難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比較喜歡、學起來比較順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歡甚至感覺頭痛的科目。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妥善處理好優勢科目和劣勢科目的關係,儘量保持平衡。

  我們認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應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剛升上初三的學生來說,各科一般是一邊上新課一邊複習學過的內容,這個時候,相對來講,供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一些,我們可指導學生在自己較差的科目上稍微多化一點精力。可請學生思考下面兩道題:在較弱的科目上從80分提高到100分,在較弱的科目上從100分提高到110分孰易孰難?***應該是前者較易,後者較難***。所以建議學生可花大力氣提升弱勢科目。而化學這門新學的科目,從一開始就要認真打好基礎,即使不一定成為優科,也不至於成為弱科。

  到了中考前三個月,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可能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原來相對較弱的科目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也可能收效仍不是十分顯著。但這時如果再偏向弱科的話,很可能把比較強的科目也拉了下來。而且,中考前兩三個月時間安排得很緊,要抽出時間在個別科目上狠下功夫是很難的。因此,應該在儘量照顧弱勢科目的前提下,全面兼顧各科,並且努力提高優勢科目,以期在優勢科目的考試中與別人拉開差距,並彌補弱勢科目的不足。

  三、 搞好生活,保證學習。

  到了中考階段,大家的壓力都是很大的,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複習效率,在學習的時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身體的鍛鍊。

  四、 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多思多問。

  課堂上,老師講解的內容都相當豐富,並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他們所講的很多東西往往是多年教學實踐的經驗所得,是課本上根本找不到的,對培養我們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課堂上同學們一定要緊跟老師的思路,集中注意力聽取他們一些獨特的見解,掌握他們的思維方式及其認知規律,並認真做好筆記。課外,更要多向科任教師請教,以加深理解,拓展知識面。

  培養思維能力的另一途徑,就是經常自己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獨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鍛鍊和提高。比如課堂提問時,不管老師是否問到自己,都應先認真進行思考,然後將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思路加以分析比較,以尋找解題的。又如做理科練習時,注意逆向思維的訓練,力圖尋找出最簡捷的解題方法。做文科練習時,多做發散思維的訓練,注意知識點由此及彼的聯絡。

  如果你多思多問,經常注意加強思維訓練,肯定會有驚喜的發現,你的思維能力一定會增強。

  五、 仔細分析錯誤,避免重犯。

  幾乎每位教師都會向學生強調“題不二錯”,不止同一道題不可再錯,同一型別的題也不可再錯。對於做練習或各種測驗中出現的一些錯誤,不能只簡單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認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錯誤的癥結所在。這些癥結正暴露了我們掌握得不夠牢固的某些薄弱環節,因而要及時地查漏補缺。可建議同學們設一個錯題本,通過分析錯題,明白自己的弱點,經常拿錯題本翻翻,可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以避免下一次重犯錯誤。

  六、 善於歸納和總結。

  歸納和總結,這是使知識條理化、網路化和立體化的關鍵一環。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知識自身的體系,從整體結構上把握所學知識。可從兩方面進行總結:***一***、內容上,分科、按體系、分章節。比如:語文複習,可按專題知識進行梳理,分為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寫作四大板塊,其中,基礎知識又可分為語音、漢字、詞和短語、單句、複句、語言的實際運用、修辭和標點符號、文學常識;現代文閱讀又可分為記敘文閱讀、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和文學作品閱讀。可列表比較各項知識要點。***二***、時間上,每節課後、每次作業後、每輪測驗後、每日、每週、每月,都應及時梳理、鞏固知識點。

  七、 滿懷信心,提高素質。

  有些同學往往因為一兩次測驗成績的高低而情緒波動較大,不穩的情緒直接影響了學習狀態,從而也影響了學習的效果。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有抗壓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