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詩歌鑑賞表現手法歸納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多要求考生分析其中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描寫角度

  角度可以分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兩種。

  感官角度主要指觸覺***吹面不寒楊柳風***,視覺、聽覺***千里鶯啼綠映紅***,嗅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味覺***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方位角度只要是指遠***遠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帶沙***,高***高處不勝寒***低***低綺戶,照無眠***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修辭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例1:“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本詩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例2:“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並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

  2.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

  作用: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古詩詩賞,主要是擬人。

  例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用擬人的手法,讓楊柳化身為美人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

  例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首詩歌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例3:物擬物“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把酒香擬成花香。

  人擬物“文壇花爭豔,桃李果竟先。”把人擬成花。

  3.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例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例2: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4.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例1:“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用誇張的手法寫白髮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例2: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萬裡”“五千仞”“淚盡”都是誇張,把對故國山河的熱愛、對遺民的深切同情、對偏安江南不思進取的投降派的滿腔憤怒表現得淋漓盡致。

  5.借代

  用事物的特徵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例1:“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 以“絲竹”代音樂。

  例3:“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鞍馬”代“客人”。

  例4:“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檣”是船上的桅杆,櫓是比槳長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裡用檣櫓代戰船。

  例5:“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裡“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6.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

  例1:“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例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泰山啊你究竟怎樣?你橫跨齊魯兩地,還留著滿山蒼翠。

  7.反問

  在問句當中包含著答案。

  例:“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王安石《題烏江亭》***

  8.對比

  以強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徵。

  例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例2.“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勞動者不能享受勞動成果,不勞動者反而佔有勞動果實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9.雙關

  表面是一個事物,實際上還暗指另外的含義。古人送別折柳就是希望對方留下來,就是雙關修辭。

  例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

  例2: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之淒涼,詩人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10.互文

  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

  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

  例2:煙籠寒水月籠沙,煙和月籠著寒水和沙。

  11.用典

  分為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

  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12.頂真

  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頭的修辭格式。

  例1:“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例2:“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如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

  13.反覆

  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