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關於自然地理環境的測試題和答案
學生在掌握好知識點的時候,還要做題加以鞏固,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地理關於自然地理環境的測試題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關於自然地理環境的測試題
一、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1.整體性的含義:自然地理環境是①________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②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層組成的有機整體。
2.整體性的表現
***1***每一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③______的改變。
***3***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對④__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成土母質與土壤
***1***成土母質:指岩石經過⑤________作用後形成的結構疏鬆的⑥____________。
***2***成土母質與土壤的關係:成土母質是土壤的初始狀態,是土壤形成的⑦____________和植物礦物養分元素的最初來源。
土壤屬性 成土母質的影響
物理性質 成土母質的⑧________與土壤質地關係密切
化學組成 成土母質的⑨________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土壤的化學元素和養分
2.氣候與土壤
***1***直接影響:通過土壤與大氣之間不斷進行的⑩________和熱量交換,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⑪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與強度。
***2***間接影響:氣候通過影響⑫__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態以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動等,間接地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育。
3.生物與土壤
***1***生物是土壤⑬____________的來源,也是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土壤肥力的產生與生物作用密切關聯。
***2***不同的⑭____________,所形成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也是不同的。
4.地形與土壤
地形通過對⑮____________的再分配間接地作用於土壤。
對土壤的影響
海拔高度 在山區,由於溫度、降水和⑯________隨著地勢升高的垂直變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氣候帶和植被帶,導致土壤的組成成分和⑰____________均發生顯著的垂直分化
坡度、坡向 坡度和坡向可改變⑱________條件和植被狀況,從而影響土壤的發育
三、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資源綜合利用
1.意義:對我們利用自然資源、修復⑲____________和改善環境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2.二者的關係
探究點一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探究材料】
教材圖3-4“小尺度範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1.填出圖中序號代表的自然環境要素名稱: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你認為保護斜坡①處的土壤不被水沖走的最好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②處植被遭受大量的破壞,地理環境其他要素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圖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什麼特性?其具體表現是什麼?
【規律總結】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1. 每一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如西北地區氣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共同構成了西北地區乾旱的自然環境。
2.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變。例如,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對地理環境各要素乃至整個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如圖所示:
2. 某一要素的變化,不僅影響當地的整個自然地理環境,還會對其他地區的自然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區砍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會對下游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影響。
【考例探究1】 地理環境中各事象之間是相互聯絡的,若某事象發生變化就會給其他事象帶來影響,甚至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數量增多 B.氣候變化
C.森林破壞 D.圍湖造田
***2***上圖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 ***
A.綜合性特徵 B.區域性特徵
C.整體性特徵 D.差異性特徵
探究點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探究材料】
某假想地域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過程示意圖。
1.引起圖中地理環境演變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列舉與圖中地理環境類似的一個例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所示地區地理環境的演化過程體現了***多選****** ***
A.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B.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C.地理環境的穩定性 D.地理環境的複雜性
3.試簡要分析圖中所示地區地理環境演變的過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4.在下列字母所示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文字,完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物質與能量流動圖。
【規律總結】
圖示法記憶各自然地理要素與土壤形成的關係
【考例探究2】 讀“雨林破壞對環境影響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右側為未受破壞的雨林,說明樹木覆蓋使土壤免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圖中左側大量的雨林遭到採伐,結果降水直接到達失去保護的地表,使淋溶作用增強,這表明沒有了樹木,________減少,土壤失去了營養源,可能造成土壤退化、________滅絕等嚴重問題。
***3***氣候與土壤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雨林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________,全年都能分解__________,使有機質含量趨於________。
***4***人類生產活動對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變地表________________最為突出。人類活動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產的耕作土壤,也可能造成土壤退化,如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上述事實說明在各種成土因素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比較活躍的影響因素,而________和________是比較穩定的影響因素。
【巧學速記】
分析湖泊面積減少的思路
湖泊面積減少是困擾人類的一個重要生態環境問題。有關湖泊面積減少的原因分析,一般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根據內流區湖泊和外流區湖泊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內流區湖泊面積減少的原因:一方面要分析全球變暖、氣候變幹,對湖泊蒸發量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分析內流區內人口增加、經濟發展,用水量增大的影響。
外流區湖泊面積減少的原因,一方面要分析由於人地矛盾加劇,大規模圍湖造田的影響;另一方面,還應注意流域上游山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的影響。
【反思小結】
重要知識點 關鍵點總結 我的反思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常結合具體事件考查整體性的表現即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土壤與自然地理環境其他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形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側重於考查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密切聯絡。
參考答案
課前準備區
①岩石 ②人類 ③整體 ④其他地區
⑤風化 ⑥風化物 ⑦物質基礎 ⑧粒度 ⑨化學 ⑩水分 ⑪水熱狀況
⑫岩石風化過程 ⑬有機物質 ⑭植被型別 ⑮物質、能量 ⑯溼度 ⑰理化性質 ⑱水、熱 ⑲生態系統
課堂活動區
探究點一
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由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組成,它們通過大氣環流、水迴圈、地殼物質迴圈等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發生著密切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作為一個整體,當某一要素髮生變化,如植被遭到破壞,必然會導致河流、動物、地下水和土壤等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
1.地貌 生物 大氣 水文 土壤
2.恢復①處的植被
3.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節變化增大,易發生水旱災害 棲息地遭破壞,物種數量減少 水量減少,水位下降 侵蝕退化加劇,土壤肥力下降
4.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具體表現:每一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變;某一要素的變化,不僅影響當地的整個自然地理環境,還會對其他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考例探究1 ***1***C ***2***C
探究點二
從圖中可知,地形抬升導致水分條件差異,使地理環境發生了變化。如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西側是多雨的溫帶森林,而東側則是乾燥的巴塔哥尼亞荒漠。圖中所示地區地理環境演變的過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從圖中①②③三個階段分別說明。
***1***地殼運動***或地形抬升*** 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西兩側
***2***ABD
***3***①該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溫和溼潤,大陸東、西兩岸植被都為森林;②由於地殼運動,中部地形隆起,從海洋吹來的溼潤西風受到阻擋,大陸東岸降水減少,植被演變為草原;③隨著海拔的進一步升高,地形對西風的阻擋作用越來越顯著,大陸東岸的降水進一步減少,最後演變為荒漠。
***4***A—降水 B—水汽 C—O2 D—無機物 E—水
考例探究2 ***1***暴雨沖刷 烈日暴晒
***2***枯枝落葉 物種
***3***旺盛 有機質 減少
***4***生物狀況的影響 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 鹽漬化 荒漠化 土壤汙染
***5***生物 氣候***可以互換*** 母質 地質***可以互換***
解析 土壤的形成與成土母質、氣候、生物、地形等因素密切相關。本題主要考查熱帶雨林地區土壤、氣候、生物等要素之間的關係,解題時要注意聯絡氣候、生物對土壤的影響,森林資源的環境效益等相關知識來回答。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