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學習方法與技巧

  同學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英語學習,大家應該也認識到一點,那就是英語學習也是需要方法技巧的。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中英語學習方法與技巧,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 簡單原則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有些同學就借來原著,第一頁看下來就有20幾個生詞,閱讀變得異常艱難和單調,體會不到有任何收穫,讀英語原著變成了查英語詞典、記憶生詞的過程,變成個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原因何在?我想它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常理。學習、使用英語都要遵守簡單原則。現在,書店裡有好多套把原著簡寫成的"簡易讀物",叫“書蟲”。從簡易讀物開始讀,讀懂的感覺特別好。當一個人有了成就感時自信心就誕生了,並越來越強,也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外國的英語文學作品彷彿帶我們走進了一個不同的國家,一個不同的文化,一個不同的生活,結識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樣的文化、生活、人物、風俗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神往,一種強烈的慾望。每時每刻都想讀!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點:造就成就感,培養自信,增加興趣,語言朗朗上口,易於學以致用。

  比如從口語來說,人們並不是看一個人會說多麼難的單詞,關鍵在於看他能否熟練運用最簡單的單詞、句型、語法來表達情感、思想。英語國家人們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過有限數量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來完成的。

  Eg. I’m not myself today.我今天心神不寧。

  I’ll walk you to the door.我送你到門口。

  I mean what I say. 我說話算數。

  學會容易的東西,並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2 量的原則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沒有量的變化,怎麼能有質的飛躍?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儘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於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量的積累是必須的。其實,英語學習有一個"點-線-面"的關係。一本書只是一個點,無數本書連成一條線,更多的線形成一個面。所謂"水平"就是面的問題。語言的學習是培養一種感覺,而感覺要靠數量的積累來培養。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請注意量的積累在基礎階段最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於它完美的建築結構。有寬廣深厚的基礎,才能造就塔尖的輝煌。學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樣的。基礎必須打牢,也只有在基礎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學好英文。

  3 重複原則

  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複是技能之母***

  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複同一類動作的過程。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複。比如,在閱讀時,當你讀過20本初級讀物後,就要在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興趣的來讀10遍甚至20遍。學習英語中的任何一項技能: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都必須在量的原則的基礎上,再反覆重複。英語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得很透並且已經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交際。請注意,這些熟練掌握了的詞和句型一定是你重複過無數遍的,這些被重複的東西已經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了。重複是人記憶的最重要途徑,重複使人準確、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質和內在規律。量的原則要求你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強調一個"泛"字。而重複原則要求你將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強調一個" 精"字。

  4 模仿原則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創新源於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如果你要學習英語口語, 模仿亦很重要。在學口語時,要儘量模仿你已經讀過的東西和已經聽過的東西。如果你要學習英文寫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你要讀各種不同型別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複地讀過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後,就要一絲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這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常識。,總之,外國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外國人怎麼寫,我就怎麼寫。

  5 突擊原則

  你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騎自行車、游泳或開車的嗎?你是否是通過短時間的"大量突擊"練習才掌握這些技能的呢?是的。學習技能的要素是一樣的,那就是去做無數次的突擊訓練。英語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強化正確意念的過程:強化單詞發音的意念,強化單詞用法的意念,強化句型的意念,強化組織思想的意念。

  比如,你若要突破語音,就應該安排一段時間***比如10天***。在這10天內,天天學語音,聽語音,模仿語音,學得"死去活來"。10天之後,感覺語音有了大的進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來。請注意,在模仿的同時,你還應該把自己的語音給錄下來,認認真真地找出自己發音的問題,加以糾正。過一段時間後,再按照同樣的方法來突擊語音。你這樣反覆突擊五到六次,你的語音定將成為最棒的。句型、閱讀、語法、聽力、口語也都要有這樣一種反覆突擊強化的過程。

  6 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如何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呢?

  1***、發現和挖掘興趣:

  喜歡電影就看英語的,愛看小說就讀英語的,熱衷於廣播就聽英語的……只要通過英語這個媒體做你喜愛的事,你就走向了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

  2***、興趣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

  比如說,你剛開始學英語,就去找"老外"聊天,很快就學會口語了。還有,你想提高聽力水平,恰巧你喜歡聽新聞。那末,如果你堅持每天聽英語的新聞,很快就會把聽力提高上去。

  二

  一、引導學生按課堂規律形成系統的學習習慣

  1、抓課前,引導學生課前要抓好預習,明確哪些自己可以弄懂,哪些似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上課時就能帶著問題聽課,效率更高。

  2、抓上課,課中聽講要領悟學法,上課時一定要專心致志,帶著自己的問題跟上老師的思路,聽清老師是怎樣一步步分析這些問題的。如果還不明白,課間或課後要及時問同學或老師,不要留下知識上的思維障礙。

  3、課後,要科學地複習所學過的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過的知識,最初幾天遺忘的速度最快,所以當天學習的知識一定要當天複習。

  4、課後作業的完成和錯題整理。做業是為了鞏固和消化課堂上學的基本知識,不要只用一種方法,要尋求別的解題方法。做完作業要自己檢查是否正確,自我檢查的重要性不亞於做作業,養成這個習慣將會受益無窮,這樣有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還要把錯題及錯誤原因都記下來,以後複習時翻看一遍,因為這正是當時學習的癥結所在。

  5、及時總結,構建知識的網路體系。學完一個單元知識之後,要總結一下學了哪些基本內容、基本定理、定律,本單元知識有哪些主要特點,知識之間有什麼聯絡等等。並引導學生自己繪製出單元知識網路。

  二、要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師要根據高中生學習的特點改進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養成的引導。

  1.根據高中學習的特點改變學習觀念:

  初中階段,特別是初三年級,通過大量的練習,可使你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這是因為初中知識相對比較淺顯,更易於掌握,通過反覆練習,提高了熟練程度,即可提高成績,而高中課程的理論性、抽象性強,就需要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觀念對待每一個問題。在新課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養目標中特別強調使同學們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自學能力是這一能力的基礎,培養自學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在初中大部分同學是在老師的督促檢查下學習的,沒有自學習慣,但進入高中後老師對學生的個別督促檢查明顯減少,而代之的是學法的指導。

  2.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產生於認識和需要,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也是參與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的濃厚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能動性。因此,激發興趣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優化課堂結構的關鍵。一是課前激疑。上課開始,通過教師的作用,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如背景介紹式、故事引路式、懸念式、趣味實驗式等等行之有效的課前激趣方法,教學中可靈活運用,同時加以改造。二是課中持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語言文字的內在魅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自始自終興趣盎然。三是課尾延趣。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教師要注意誘導性,意在言外,給學生留下充分思索餘地,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興趣。

  3、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的主導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超前教給學習方法,早學習之前先教學法。使學生掌握方法、步驟,更自覺主動地進行。掌握學習方法,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是創造型人才所必須的,如何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是我們教學模式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教師應該自己充分認識好高中生學習的特點

  1、學習內容方面:知識量大、難度大,綜合性、系統性強,能力要求高。整個高中課程內容幾乎涉及到人類總結出來的全部知識,經過精煉、濃縮,內涵深,外延廣。

  2、不同學科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講課風格不同。根據高中課程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高中教師對要講的問題往往不是通盤端出,而是留有學生思考的餘地,啟發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3、學校管理方法的不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立能力、自覺性的增強,高中學校的管理是以規章制度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與檢查、監督相結合的管理方法。同學們要自覺遵守班級和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共同建立一個團結、和諧的學習環境。

  四、引導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養成提問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可能靠技能,提出問題要創造力、想象力,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所以學生養成提問的習慣也非常的重要,這可以培養學生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所以要要求學生:學會提問,要求大家每天必須至少提問老師一個問題。在提問中學習,在提問中思考,在提問中更好的的發展和成長。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磨鍊學生堅強意志與良好品格的過程。讓學生把被動的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的探索的學習。因此,我們要增強責任心,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長期抓、反覆抓、抓反覆,使高中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應注重能力的培養

  高二英語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總的來說,高二英語應注重能力的培養,為以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及進一步自學深造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我看來,打好基礎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如何打下基礎呢?可以歸納如下:制定計劃,明確目標;課前預習,找出難點;專心聽講,當堂鞏固;及時複習,防止遺忘;獨立作業,檢測效果;錯誤歸類,解決疑難;勤奮多練,廣泛閱讀;系統總結,掌握規律。

  建立錯誤檔案本

  在學習過程中,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對以後新知識、新技能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最好的辦法是消滅錯誤,獲得正確知識和技能。每次練習或考試後,應該把自己做錯的具有代表性的題目抄下來,收集彙編,然後把老師對錯題講解後的正確語句熟讀牢記,保留錯誤的答案,用紅筆寫上正確的答案,眉批上理由分析,這樣就形成新的語言習慣。平時和臨考前翻看,加深印象,引起注意,大大減少了錯誤率。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應試能力,發揮了最佳的水平。

  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目的是提高對語篇整體認識的能力,以及推理判斷、歸納總結的能力。堅持長期閱讀***每天至少2篇以上***是穩步提高的保證。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課外閱讀***如讀21世紀報中學生英文版,《新概念英語》第二、三冊,英語週報同步輔導及聽說讀寫版***,不僅能鞏固拓寬教材所學內容,更關鍵是會使所學知識活起來,激發出濃厚的學英語的興趣以及擴大知識量的慾望。

  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

  朗讀是在課文所提供的語境中對語音、語調、意群、句型等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同時培養純正的語音語調和好的用語習慣以及為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過的句型、片語、對話、課文進行朗讀和背誦,形成流利的語感,也培養了理解能力,為說、讀及英語寫作打好基礎,這是提高英語水平的根本方法。

  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養成書寫規範、字跡工整、卷面整潔的習慣也很重要。高中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字型書寫不好,難以辨認,大小寫不分,詞距若有若無,標點符號亂用,給老師批改作業和試卷造成極大的麻煩。這在高考閱卷評分中會吃大虧,白白丟分。因此,高二學生平時要養成書寫規範的習慣,對大小寫、標點符號和詞距等一定要一絲不苟,力求規範化、整齊美觀。

  養成使用英漢雙解詞典的習慣

  高二學生閱讀面擴大,需要補充詞彙量。學生應備一本英漢詞典,如牛津中、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在學習中隨時查閱。這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學生的疑惑,幫助理解詞的用法,詞彙量也就隨之不斷擴大。

  通過朗讀擴大詞彙量

  對於那些單詞,語法什麼的,都不去有意記它,而換成大聲朗讀它,一天讀它十幾遍甚至幾十遍,上百遍,一些單詞你只要一想,嘴裡馬上就能發出它的音,一動手自然就把單詞寫出來了。當然對於一些詞法、語法,朗讀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一些經典的,具有明顯語法現象的句子反覆讀,日子一長,你的語感能力就會大大增強,以後當你做單項填空時,就不用想它所涉及到的語法,只是在心中默唸一次,然後對照一下,答案立刻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