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答題模式詳解

  在語文的答題中也是有一定的答題模式,學生需要掌握這些的方法,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現代文閱讀的答題模式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的答題模式

  1語言修辭類題型

  1.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物件+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物件的性格特徵***。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2.結構類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表達了……

  3.修辭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7.反覆: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答題格式:強調了……突出了……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答題格式:強調,加強語氣等;

  2佈局謀篇類題型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思路:

  1***確認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定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文末:點明中心;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照應上文,前後呼應;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2***明確段落的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入手***

  3表現手法類題型

  ***象徵、聯想、想象、對比、襯托、渲染、抑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稱等***:

  1.藝術類

  提問方式:文章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效果、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的方法+內容+效果***或作用***

  2.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於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便於對話***感情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感和親切感,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4表達方式類題型

  1***明確五種表達方式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

  2***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波瀾起伏。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以形傳神;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語言描寫,言為心聲;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都可以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推動情節發展, 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調,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7、寫景技巧:動靜結合、明暗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繪聲繪色、虛實結合、遠近高低;仰視、俯視、平視;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抒情、議論

  1、 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明題旨,昇華主題;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2、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蘊藉。

  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鬆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5歸納內容要點類題型

  提問方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答題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三步整合答案。

  6鑑賞人物形象類題型

  提問方式: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模式:按總分***分總***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後再用一句話作定性式的總括。

  高中語文的萬能答題公式

  一、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高考語文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三、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四、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五、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定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總之,鑑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絡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絡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