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下學期學習總結

  語文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絡生活,要立足於人的培養, 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啟用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一要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實踐的機會;二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的能力。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還體現在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律上。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互動式的學習平臺,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質,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建設開放的富有活動的課程體系,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內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

  篇2

  回首,這一次的樂章,不是結尾,而是新的起點。語文,我想對你說抱歉,為我的態度而抱歉。

  母親看過近期的學情排行榜,問我:“怎麼沒有看到你的名字?榜上有你嗎?”我細細尋找,在五十名開外找到了熟悉的字眼,我默然。仍記得母親那時看我的目光,冷冷的,雖然沒有任何的埋怨,卻一如深深的潭水,失望地泛著波瀾。然而,我除了羞愧,只是羞愧,而無為。母親說,看看我這次的期中考試。

  果然,我品嚐了自己釀造的苦果。其中,基礎知識吃了很大的虧。

  有句話說,不要輕視任何一個錯誤,雖然你暫時避開了它,但生命本身是一種輪迴,上天會讓你不斷地經歷它,知道你學會為止。以前看到“融會貫通”這個詞,我並沒有在意,認為自己會了就行。可是當它披上偽裝,站在我面前時,我卻將視線從它身上移去,盯上了可憐的“言簡意賅”,並理所應當地認為“賅”應是“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有就是——我根本分不清這兩個字。

  上天其實是在幫我,讓我在這樣一種特殊的環境下,付出了這樣一個慘痛的代價,換來這樣一份覺醒——我要重視語文了。

  語文不僅是國人交流的工具,還是一把鋒利的刀,架在你的脖頸上,彷彿你一疏忽,手起刀落,便永世不可翻身。在這個以語文為中心的時代,在這個承載博大精深文化的國度,不重視語文,豈不是自我封閉,自斷其路,自掘“墳墓”嗎?

  語文,在這裡,我要對你說抱歉,為我的態度而抱歉。

  我知道,所有的改革都發生在血淋淋的教訓之後,所有的革命成果也都需要法律制度的鞏固。因此,我要對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行一次重大“改革”。

  大廈要想建得高而穩,根基很重要。從今天起,我要打好自己的基礎。平時,遇到不會的字詞也要用心記一記,千萬不能只滿足於明白淺層的含義,而要深刻地將它刻在腦海裡,保證真正學會,***當它以變換模樣出現時,我能一眼分辨出來***。這也算是不枉這一次的“代價”吧。

  篇3

  其實學習語文很簡單,下面我就將我的學習方法告訴大家:

  一、課前預習法:

  預習很重要,你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提前瞭解課文內容。

  1、預習之前準備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詞過關。這樣方便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標自然段。

  3、熟讀課文三遍***以上***。

  4、概述課文大致內容,瞭解中心思想。

  5、課後題試著做一做,最好不用參考書,這樣能提高閱讀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課後在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解決。

  二、上課聽講法:

  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學會傾聽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得到別人的讚賞。培養聽力首先從聽課開始:

  1、老師講課時,不要東張西望,要集中精神這是培養聽力的第一步。

  2、耳朵邊聽要邊記重點,這樣方便回家、考試前的複習***筆記最好記書上***。

  3、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要插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學回答得不夠完美,也等同學說完再補充。

  三、課後複習法:

  我個人認為複習沒預習重要,你預習做好了,複習起來就自然跟著容易:

  1、複習也要拿筆,第二次看要又有收穫,把第二次的收穫和看法另外寫下來。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時記重點、生字等知識內容。

  四、課外閱讀法:***文言文,現代文***

  閱讀是學習的重點,多閱讀能提高我們自身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1、選書。選一本好書也是一個人的能力。

  2、閱讀時拿一支筆,在讀的過程中把好詞好句句畫出來,不一定要背下來,只要瞭解一些句型,恰當的運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畫記的那些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用於作文,專門找一個本子。摘抄和閱讀又不一樣,它要更深一層。摘抄的內容,語言優美是不夠的,有時一些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也能寫下來、記下來。

  4、課外積累的多,課內閱讀你自然得心應手。

  文言文學習方法:

  一、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1、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藉助註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於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去理解、體會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

  3、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於識記和理解。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藉助註釋,粗讀課文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結合註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再連猜帶蒙,對課文內容應該能瞭解六七成了。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通過課內細讀,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鑑賞評價,熟讀課文

  這一步主要靠課後同學們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容、結構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評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