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總複習方法

  語文總複習可以說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作,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方面面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之建立科學的複習框架

  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複習的框架我想可以包括各個知識點如何覆蓋,如何檢測,閱讀能力的訓練中如何做到課內外的銜接,怎麼進行反饋、作文複習的方向和方法等。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即在學生臨考前要通過哪些的訓練,使學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比如閱讀的複習,各個文體的知識點如何在訓練中得到體現,分析概括能力怎樣提高等等,都應在制定計劃時到要有明確的考慮。計劃的制訂要根據複習前的準備,不可簡單的模仿,也不可照搬原來的經驗與方法。總的原則是必須緊緊圍繞著《大綱》和《考試說明》中關於對初中畢業生的要求的內容,對考試範圍、學生情況仔細研究,心中有數,使複習能抓住重點。由於初三語文複習時間緊迫,複習知識點多,只有制定好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複習計劃,建立起一個可行性強的框架,循序漸進的複習,才能做到忙而不亂。要明確各個知識點的複習時間表以及檢測反饋的時間方法,要制定好每階段的複習內容和側重點。當然在複習的過程中,還要及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反饋的意見不斷調整和充實複習計劃。

  另外,在複習的框架中,應該抓綱務本,優化對學生各知識點的複習,做到以點帶動面的複習。知識點的考察,在考卷中並不會以直接的方式出現,它往往體現在具體的題目中。如在2008年泉州語文中考試卷中,說明文閱讀裡對說明方法的考察,一改以往直接問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的考試方式,而是運用下定義的方法給說明物件進行下定義,這樣的考察方法更能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不再死讀書,而是注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那麼我們在複習的時候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變,不能簡單告訴學生一些知識點的概念,更應該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點在文中具體的體現,真正理解知識點並懂得運用。在複習的整個框架中,一定要改變原來那種對知識點簡單的複習模式,要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並且通過精當的練習,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點,而這樣的複習,才會是高效率的複習。

  之複習技巧

  進入複習階段,各大學科輪番備戰,爭分奪秒。一階段的複習下來,各個科目的提綱滿天飛,考試接連不斷,曾經問過一位學生總複習各個科目的練習那麼多,你們怎麼去完成的,答:“有一個同學完成了,那全班同學就完成了”,這種合作精神著實令我們感嘆,同時也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給學生那麼多的練習讓他們完成,只是我們老師的一廂情願,學生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練習,為了不讓老師批評,只能是發揚合作精神了,所以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講究複習的技巧。

  其實,語文考試很大部分取決於平時的積累,只不過在考試時加以運用。我們的複習除了要進行精講精練之外,為了提高學生複習的效率和興趣,經過某一階段的複習,我們通常會適當開展一些語文活動,通過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舉行講名著小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美文欣賞等活動,通過活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而且在活動中掌握了知識,可謂是一箭雙鵰。

  我們平時的複習課往往只有兩種模式,老師仔細評講,學生仔細對答案,我想語文複習中仍然應該堅持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語文知識系統龐雜,內容繁多,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以梳理,自己進行分門別類,理出頭緒,形成系統,在梳理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知識了。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複習課所講授的內容,不要只對過去知識和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重複、冷飯重炒。應該繼續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法,理出知識系統,找出內在規律、開拓學生思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定不能不承擔自己的責任,不能就此不管學生了,老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生整理知識的過程中,並及時地進行指導、反饋、糾正,及時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認真幫他們解決,這樣複習的針對性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其次,在複習當中,還應當注意傳授給學生答題的技巧與答題的方式,力求讓學生在考試時碰到型別題大腦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遞資訊給學生以答題的方法。那樣就更能體現複習的系統性了。如記敘文中環境描寫的渲染、烘托作用,議論表達方式的作用;議論文尋找論點的突破口要先找準論題,再追蹤對此論題所持的見解、主張的文字資訊;還有,在對比中加以領會的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科學;寫作如何擬題、表達、扣題等。

  之重視課本

  有的老師在總複習的過程中,把我們的課本全部放棄了,只是停留在一些知識點的講解和練習上,我認為這種做法有點偏頗,其做法的理由是,中考閱讀中,課內考的很少,在課本上花的精力太多,不是明智之舉。我想,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其實上我們的考試,很多課外的文章閱讀其實就是課內文章的延伸,真正掌握好了課內的文章,那麼相類似的課外的文章的閱讀分析就比較容易了。我曾經跟學生說過,我們在剛開始分析理解課文的時候,如果把每一篇課內的文章看作是課外的文章,在考試中我們會碰到什麼樣的題目,那麼我們就沒有所謂的課內和課外的。那我們是不是就要對原來已經教過的文章重新再講一遍呢,這是大可不必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分門別類地精選一些課內的文章,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課外的延伸,通過閱讀與練習一些課外的文章,這樣由課內遷移到課外,這一類的文章的閱讀分析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就在銜接中掌握了。當然在閱讀的複習中,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各個文體的特點應該貫穿在整個的複習過程中,這裡就展開闡述了。

  之前期準備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把中考比喻成一場戰鬥,可能有點誇張,但我想中考就是我們老師帶領學生跨越的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卡,這裡的“己”可以理解為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的能力,而彼則可以指命題的要點、動向,只有對這兩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科學的分析,才能在正式開始的總複習中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如果,而如果沒有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如同要跳入泳池之前沒有做好準備動作一樣,那麼在游泳中往往會比較危險的。

  首先談談對學生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的分析。重視對學生的研究,進行因材施教,是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初三語文複習要認真研究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學生的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不同文體的閱讀能力等,那麼我們在複習過程中教師才能有所側重地發出準確的資訊,讓學生讀書、思考,並把資訊處理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對反饋資訊加以處理,及時調整教學,再形成複習資訊,傳遞給學生,以實現教學目標。我想中考總複習仍然強調以學生為主,任何高超的老師都無法代替學生複習,複習的過程我想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補缺補漏和鞏固提高的過程。學生的練習題、作業、試卷量的多少,取決於學生的學習狀態,而老師的重要作用就是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與學習熱情。我認為我們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對平時的練習、作文、考試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發現一些普遍存在問題,在以後的全面複習中重視解決這些問題,可使學生強化正確知識,糾正錯誤認識,調整思維方式,改進複習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穫。

  接著談談對對中考命題動向的分析。總複習很現實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學是為了考,以考促進學。為了明確目的性,分析中考的命題動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擔任畢業班教學工作的老師首先要認真通讀《考試說明》中的命題依據、命題原則等指導性文字,更為重要的是對考試說明裡的精神在具體試題中的體現要有一個全面而具體的認識。並以此做為自己制訂複習計劃的綱領、準則。總複習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應對升學考試。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與運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但由於命題者和命題趨向的差異,所以每年的試卷都會有所變化,我們要充分認識這種差異,著重研究《考試說明》的具體特點,理解精神要求,包括範圍、重點、題型、題量、比分等等。研究中考命題依據,目的在於掌握中考語文複習的綱要。這樣,複習就能明確目標,抓住關鍵,提高效益。最好能把近幾年來的中考試題做分析比照,在比較和分析找出其特點和共性,分析中考語文變化動態。只有瞭解了考什麼,如何考,才能把握複習的方向,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

  除了對學情和考情分析很重要以外,我覺的對語文複習資料的分析和選擇也是很重要的。現在隨著資訊科技的日益發達,我們所面臨面對複習資料眾多而繁雜,那麼分析精選好複習資料就如同上戰場準備好槍支彈藥一樣重要。首先資料要在於精而不在於多,我想如果做好了對學情和考情分析之後,那麼對複習資料的分析和選擇就顯得輕而易舉了。同時,在複習的過程中,還要發揮團隊的力量,不斷通過各種渠道,發揚拿來主義,繼續收集有關考試資訊,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從而總結出一般性的規律,以此來確定明確的複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內容,實施更有效的方法對策。另外,我們以往往往存在這樣一個毛病,就是希望在我們給學生提供的資料中,中考的時候能出現,抱著一種猜題的僥倖心理,而實際上好的資料是給學生提高能力提供保障,如果知識點掌握紮實了,能力提高了,那麼我們就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授之以漁”,才是我們複習的關鍵!

  語文總複習可以說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作,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方面面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粗淺的認識與做法,但相信只要我們在工作中本著務實的工作態度和發揚科學的工作精神,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相信我們的付出會有美麗的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