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優良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

      一、當代學生群體特徵概述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受各種新思想、新潮流、新觀念的影響,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徵同先前的學生相比,已不再單純幼稚,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性特徵。綜觀現在所帶班級學生的種種表現,有以下幾種:
        其一,表現為個體意識鮮明,敢說敢為,愛爭論,不願循規蹈矩,表現出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願望和意識。但理論素養較差,思想片面,比較偏激。
        其二,表現為自我意識強,凡事較多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己的感受,較為自私,渴望別人的愛,而又往往只顧自己、不愛別人;讚賞“人人為我”,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卻缺乏“我為人人”的內驅力;在實際生活中很少關心別人,整體合作意識差;需要別人的理解,而往往對他人的情感漠然。
        其三,表現為有成才意識,他們崇拜名人,卻無吃苦精神,好高騖遠。
        其四,表現為崇尚正直、厭棄邪惡,但由於自身修養不深,個人閱歷淺,社會經驗少,缺乏免疫力,所以在看待事物上,往往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外來影響。他們當中普遍存在比吃、比穿、比享受等攀比心理,愛趕時髦。
        二、中學生糾正不良習慣、養成優良習慣的方法探究
        青少年學生的行為習慣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未來的路還很長,注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學生的行為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慢慢形成的,所以,如何通過有效的訓練和培養,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行為習慣,正是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
        1、明理。明理即明確道理,也就是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端正認識態度,進行內在激勵。明確道理的目的就是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行為規範,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形成符合規範的行為意向,端正行為態度,產生良好的行為。
        (1)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動機,保護學生自我教育的願望。自我教育能力是學生在自我教育活動過程中形成、發展和表現出來的,因此,激發和保護學生自我教育的願望顯然是非常重要的。
        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如廣播、電視、報紙、黑板報、網站等宣傳工具,採取專題課、講座、故事會、主題班會、看電影、參觀展覽、舉辦知識競賽、組織徵文比賽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社會生活,追求真、善、美,培養高尚情操,不斷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學習有關知識,寓自我教育能力培養於各科教學中。知識是能力的基礎,但知識本身並不是道德品質,而是培養道德品質的一種工具。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生每天要用大量時間在課堂上學習各科知識,因此,在各科教學中把傳授知識和進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特別重要。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要在各科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教給學生有關的方法,寓自我教育能力培養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進行養成教育實踐訓練,是培養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徑。
        2、立標。立體教育目標體系包括縱向、橫向、交叉三個方面。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立體教育目標體系,既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又能使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科學化和規範化。
        (1)縱向目標體系: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分別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根據不同特點和教育目的,確立不同階段的教育方法,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2)橫向目標體系:將行為規範內容分成德、智、體、美、勞五大板塊,分塊實施,整體組合。
        (3)交叉目標體系:在學科活動和教學活動、學校活動和家庭社會活動中建立文明習慣養成教育體系,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交叉進行,保證對學生全方位地實施養成教育。
        3、示範。示範,即樹立榜樣。在學生明確了“為何做”和“如何做”的基礎上,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示範形象。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據著一種極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其行為習慣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4、訓練。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訓練,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是更為重要的一環。強化訓練時可採用以下五種訓練方法:一是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訓練於各科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們把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二是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訓練於各種課外活動之中,充分利用班團會、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等時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受到薰陶,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體驗;三是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訓練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之中,通過參觀訪問、社會公益、社會調查等活動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加快學生個性的社會化發展;四是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訓練於日常生活之中,強化學生的衛生防疫觀念、科學生活觀念以及科學鍛鍊觀念,日積月累,使學生養成良好、科學的生活習慣;五是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訓練於家庭教育中,通過建立“家校聯絡卡”,使學生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其它情況,同時也將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反饋回來,使學生的行為習慣在家庭和社會上都得到嚴格的監督和鍛鍊。
        5、反饋。反饋分正反饋和負反饋兩種:正反饋是良性行為習慣養成的評定,它能給學生以鼓勵和信心,從而產生新的良好的行為動機,具有強化作用;負反饋是對不良行為習慣養成的評定,它可以用來調節和控制不良行為,使其符合規範和目標,具有矯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