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語文邊城教案

  《邊城》選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成為高三語文教學的重要篇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高三語文邊城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沈從文的邊城中的風俗美、人情美。

  2、能瞭解翠翠的“情竇初開”跟作者的環境描寫、人物的選擇和描繪有關。

  3、理解邊城所展現的表現“人性之美”的“隱喻之美”在小說中的獨特表現

  ***二***教學難點:文章是如何去展現“人性之美”的

  ***三***教學過程:

  一、 匯入。旅遊叫“翠翠”故事引入。一部邊城養活了整個鳳凰古城,“美”與“愛”是主題。***板書 美 愛***

  二、 瞭解故事梗概,瞭解故事背景。

  師:說了什麼故事?

  待生說後一起讀註解。

  師:故事很美吧?可這個故事讓沈從文飽受了批評,在民族危機的關頭,美化了社會,作品被批為“是一部遠離階級鬥爭的作品”作者被稱為“在角落裡獨自做著美夢的小資產階級”

  師:看註解,本文是那一句話? 情竇初開***板書***

  描寫到“情竇初開”的小說有千千萬萬,我們卻為什麼被沈從文的《邊城》感動呢?今天我們就試著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想問同學們:“情竇初開”一般要跟什麼有關係?

  ***年齡、地點、物件、環境***

  ***教師提示獲總結:可以用這句話來表示“在合適的年齡,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碰見合適的人”***

  三、 瞭解邊城的環境

  ▲合適的地點

  師:合適的年齡就不要說了,合適的地方。我們來看一下為翠翠和儺送種下情苗的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是怎樣的一種愛情土壤?

  1、 自然環境 ***本選文沒多去寫,但我們可以看到那邊的一些景物“吊腳樓”“碼頭”“山”“小城鎮”***——板書 風景美

  2、 人文環境

  讀P125頁 體會風俗美——板書 風俗美

  師總結:這種環境就是翠翠生活的背景。也是她愛情產生的地方。

  問: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說,其他的環境***如革命年代戰火紛飛的戰場***也是可以產生這種愛情的土壤的,但沈從文為什麼把人物置於這種怎麼美的環境中呢?是不是他有特殊的目的?

  師: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說過:美,是我一直在意的,如果愛能在美中產生而不是通過刻意的安排來展現,則會顯得更符合人的本性。

  ▲合適的時間:

  師:為什麼在三大節日中,沈從文只選擇了端午節?而不選擇“中秋”和“過年”?

  ***學生答不出來,引導端午都安排什麼節目?端午是“競爭”展現“男性之美”的重要節日;引導學生讀P127頁,瞭解那是湘西的一個重要的節日——戀愛季節***

  讀課後練習中美 金介甫的評語來體會

  秋天不但是收穫的季節,也是結婚的季節。翠翠的感情成熟時靠一年一度的端陽劃龍船來顯示,端午節劃龍船人人競爭,令人想起古代的楚國,沈從文用這個來描繪翠翠的愛情覺醒。但與歷史上的屈原毫無關係,他們把這個節日桶中國西南青年人的戀愛求偶季節聯絡起來,雖然他寫的是當地人和自然的特殊風俗,但沈把自然加以人格化的寫法,使得他的作品完全具有中國氣派,沒有一點西方的色彩。

  總結:如詩如畫的湘西,深深地打動了人,展現的是一種人格化了的自然人性之美。這種美主要表現在端午節上的展現“男性之美”,這種“男性之美”描寫為打動少女的心扉,提供了一種“隱喻”這種獨特的小說的隱喻美感***板書隱喻之美***,吸引千千萬萬的讀者每年都到邊城朝拜。這就是沈從文小說獨特的魅力,別人所沒有的東西。

  四、 瞭解儺送***分析見面的片段***

  ▲合適的物件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愛情產生的最初時刻所碰到的人。他們的見面我覺得也很一般,但從文章後面情節的發展來看,這個時刻的見面實際上已經是“刻骨銘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是怎麼樣去寫他們的愛情故事的?

  他們的交流主要是對話,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對話,請學生男女對讀12——25段。

  師:從對話中,你覺得是什麼讓兩顆心彼此貼緊?或者說,彼此都喜歡上了對方的什麼東西?

  教師可以換句子來引導

  翠翠

  “我是翠翠。”——應該是“你是誰?”——內心極其著急,希望能有人認識她***板書純真***

  “他不會,他答應來找我,就一定會來找我的。”——換成:不要亂說,你才喝醉了酒呢?

  “以為欺負了她,就輕輕地說:你個悖時砍腦袋殼的!——罵人罵得好可愛哦***板書可愛***

  儺送

  言行中***帶笑說;放肆地笑了等細節***分析——純樸 幽默***帶笑***

  在分析儺送的性格時插進沈從文的話引導學生理解他的性格***“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

  ***聯絡插圖,明白為什麼選擇了木刻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體現這種原始自然的美!***

  總結:如詩如畫的見面,含蓄卻令人心動,這種婉約經典的場面,帶著古典東方的愛情美。也是展現了一種人性之美,沒有任何的功利。這種獨特的愛情,也是邊城為什麼被青年男女們一遍一遍被咂摸的原因。這樣的故事,讓人很羨慕和感動,這樣的故事在今天還是有意義的,我們來看看今天的“拜金女”們,“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泣,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幸福”前顯得多美的讓人懷念。我記得有一部電影叫《山楂樹之戀》被稱為世上最純潔的愛情。為什麼一個故事會引起那麼多的懷念,就是因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缺少這種故事。所以同學們看一下,我們的書本的左側“永遠新的舊故事”,能明白這個意思嗎?

  現在我們是不是能瞭解沈從文小說的一些魅力所在了?正是這種近似絕跡的環境中有著絕跡般的愛情描寫,造就《邊城》的魅力。或者說,沈的成功恰恰是避開了常見的表現愛情的很多因素,選取了“人性”的角度來表現一種“深層的文化隱喻之美”***板書 人性之美***,這在階級鬥爭的年代,確實是不被人所容忍,但它所散發出來的東西卻是永遠的。

  五、 師:“在合適的年齡,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碰見合適的人”情竇初開的翠翠終於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節選小說還有一個很值得大家去欣賞的地方,那就是翠翠喜歡上儺送後所帶來的變化描寫,請同學們找出來,找到一處,讀一讀。

  P133“但是另外的一件事情,屬於自己不關於祖父的,卻是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

  P133“留下一個熱鬧的印象,但這印象不知為什麼原因,中不如那個端午節所經歷過的事情甜美。”

  P134“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緻,耳朵卻把每一句聽得清清楚楚”

  P136“翠翠還正想起兩年以前的端午節的一切事情哪”

  ……

  師:這種少女心扉初開的害羞,這種害羞所展現出來的美感,它只屬於一個少女,屬於15歲的翠翠,屬於一個情竇初開的心靈世界,它是那麼的憂傷卻顯得甜蜜,這種感覺可以超越了時光,抵達我們的心靈世界,給我們閱讀的快感,反觀今天的愛情快餐,我們在情感中還剩下什麼呢?其實,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座邊城。

  六、給人溫暖的作品,最後為什麼處理成悲劇?

  美好的人生也有沙子;

  我們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

  悲劇更能使人震撼

  李銳:在悲劇的背後,是人性的一種覺醒

  七、 作業

  1、 本文中還有一個人物值得大家去賞析,那就是他爺爺,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很偉大的親情,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分析,自己去看。

  2、 有機會閱讀《邊城》全文。

  人教版高三語文邊城賞析

  《邊城》是沈從文美麗而帶點傷感的戀鄉夢,是沈從文理想的世界,詩意的世界。邊城的人民,詩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

  《邊城》進述的是一個哀婉而悽美的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

  沈從文以如椽巨筆,為我們繪就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煙、田園牧歌式的美麗的湘西世界。

  沈從文在後來曾經表白:“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說以牧歌式的情調描繪出田園詩般的邊城世界。這裡的人民保持著淳樸自然、真摯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們誠實勇敢、樂善好施、熱情豪爽、輕利重義、守信自約,“凡事只求個心安理得”,就連吊腳樓****的性情也浸染著邊民的淳厚,儼然是一個安靜的平和的桃源仙境。這裡的人民,詩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這是抒情詩,也是風俗畫。

  《邊城》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顯然受到中國傳統藝術寫意傳神筆法較深的薰陶,它的人物更具東方式的恬靜的美,如翠翠是湘西山川靈氣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純潔、活潑,柔情似水:翠翠在風吹日晒里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心機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沈從文用詩一般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湘西山區的風俗畫,翠翠的身體自然消融在四周的青山綠水、春風黃麂之間。

  翠翠的形象便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理想。據沈從文的高足汪曾祺先生考證,翠翠的形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瀘溪縣絨線鋪的女孩子;一個是在青島嶗山看到的女孩子;另一個來源就是師母。小說對其他人物的刻畫,如老船伕的純樸、誠實、堅忍,重義輕利的古道熱腸;船總的慷慨好施,正直豪爽;儺送和天保的英俊健碩,知情曉義等,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以韻味雋永的筆墨,讚頌了未受現代文明汙染的優美的人生方式和生命形態,表現了一種返璞歸真的價值取向。

  《邊城》的結局模糊而悠遠: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每一位讀者在掩卷之際,內心為優美而感傷的希冀所充滿,盼著二老儺送的歸來,並盼著美麗的翠翠戴上紅色頭蓋出嫁的日子。

  “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人生的縮影,是他遠離“邊城”而作於都市的夢。

  《邊城》蘊含著詩一般的意境和韻味。無論是“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有沽酒”的早春,還是“再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的初夏,都顯示出遠離人事糾葛的和諧氛圍。作者不僅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的人物與景物以深厚的象徵意味。在暴風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徵著一個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終結和對重造湘西未來的渴望。

  《邊城》是一曲描寫湘西人們人性美的“牧歌”,一部美麗得如此樸素,悲劇得如此優美的人性“牧歌”。《邊城》是沈從文“思鄉情結”養育出來的一顆明珠。

  《邊城》是一篇小說,但更像一首二十一個斷章組成的長詩。整部小說散發著濃郁的詩意,給人一種非常純粹的閱讀體驗,以至於劉西渭譽之為:“一部idyllic***田園詩的,牧歌的***傑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咀華集》***。美學家朱光潛評價道:“它表現受過長期壓迫而又富於幻想和敏感的少數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鬱隱痛”,“唱出了少數民族的心聲”。

  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文學巨星,其傳世傑作《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雄踞一席。

  人教版高三語文邊城教學反思

  一. 預設與生成

  這堂課我預設了三個板塊,第一板塊以時間、地點切入,把握小說節選部分的框架內容。第二板塊設定問題:《邊城》裡哪一點最吸引你,促動學生品讀思考,最後引導學生感知風物美、人性美、人情美。第三板塊以“在你眼中是什麼樣的翠翠”為問題啟迪學生找出描寫翠翠心理的的句子。

  生成:我執教的高二***1***屬文班,高二***9***屬理班。文班女生多,理班女生少,文班對翠翠情竇初開把握得較好,費時不多,而9班則拖沓了。

  優點:緊扣目標,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習氣氛融洽,課堂充滿活力。不足這處,學生找心理描寫的句子時找得不準確,生成的枝蔓較多,不能正確地把握翠翠的形象,教師講得多了。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研究學情,提高應變能力,把預設與生成的比例協調好。

  二. 穿插與旁逸

  在教學第二板塊時,引導學生了解邊城的人性美,穿插了當今的一些例子和文中進行對比以幫助學生對小說的理解。如前段時間網路上“小悅悅”的事件來突出《邊城》里人們樂於助人品德的可貴;當今人們對金錢的追逐如商人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唯利是圖來對比碼頭上賣黃紙的小夥子為要多給錢和老船伕推搡;當今人們的愛情觀,如電視上“非誠勿擾”愛情的淺俗直白來對比翠翠愛情的晶瑩剔透;我們學生從影視中瞭解的當時中國其他地方的官匪勾結、魚肉百姓來對比《邊城》裡軍民同樂的魚水之情。

  優點:課外大量材料的補充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邊城》裡的人性美,激發了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多關注社會熱點。不足:一時興起,尤其是談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佔時多了,聯絡廣了。

  三,品味與探究

  沈從文的語言樸素純淨、含蓄雋永,這是引導學生品味探究的好材料。如:

  1.“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的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在朗讀時故意丟此二句 “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學生品味其意味,更能顯示掌水碼頭的順順樂於助人的美德。

  2,那個賣皮紙的小夥子,此人是小夥子,非老弱病殘;此人系商人不是一般的百姓,非貧困。老人拒收小夥子渡船的錢更能顯示此為一種風尚,顯其普遍性,邊城的人如此輕利重義。

  3使這人不得不把錢捏在手裡。學生對“捏”字品味非常到位。

  類似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整節課堂學生學得輕鬆,且興趣盎然、意猶未盡。

  這篇課文的教學雖結束一月有餘,但師生互動融洽的場面仍浮在眼前。我會認真總結這篇課文教學的得失,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凸現自己的教學風格,使自己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穩。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