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語文故事

  閱讀一些有趣味的知識,對語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幫助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元曲是元代文學的代表,與唐詩宋詞一樣,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馬致遠***約1250~1321年***,晚號東籬,大都人。他在散曲和戲曲創作方面的成就很高,素有“曲狀元”的美譽。馬致遠早年為官,但因其漢人身份,在民族歧視嚴重的元朝無法施展抱負,故常獨自感嘆:“儒人不如人!”五十而知天命,馬致遠決定離開官府,隱退鄉間自由生活。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元曲小令中的壓卷之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小令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本來就是一些易於讓人愁思一觸的悲涼秋色,加之黃昏將至,滿目蕭瑟之景則映射出其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的生涯;小橋、流水、人家等意象,以樂景與哀情,烘托出遊子淪落的無限悲涼。結尾“斷腸”孤客淪落“天涯”的場面,讓人思緒萬千。

  《漢宮秋》是馬致遠創作的雜劇中最著名的作品,描寫了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作品雖取材於漢代王昭君和親的歷史,卻並不拘泥於史實,而是在久經流傳的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參考了歷代詩人對王昭君的詠唱,結合元代民族壓迫嚴酷的歷史現實,重新勾畫情節。作品以漢元帝與王昭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敗,抨擊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脅面前的怯懦和無能,也深刻地反映出了在民族戰爭中個人的不幸。

  馬致遠一生共寫了十五部雜劇,保留下來的主要有七部:《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江州司馬青衫淚》、《西華山陳摶高臥》、《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和《半夜雷轟薦福碑》,另一部《邯鄲道省悟黃粱夢》僅存其中的第一折。馬致遠的雜劇表現了他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文辭豪放有力,聲調和諧優美,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文海拾珠]

  散曲指的是金元時期的小令和套數。小令和詞調同源,是一支支獨立的曲子;套數則源自宋金時期的說唱諸宮調,是由多隻曲子依照一定的調性組織起來的。此外還有一種是帶過曲,就是從套數裡摘出來兩支或三支連唱的曲調。散曲從元代興起以後,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詞的功能。

  [智慧思索]

  元代張養浩有一首元曲《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曲流傳千古,用詞洗練,精闢獨到。你能找出最能體現全曲精髓的一句嗎?

  ***二***

  關漢卿,元代雜劇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他創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響最大。關漢卿不樂仕進,交遊甚廣,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歌善舞,這對他的戲劇創作大有裨益。作為在金元易代之際淪入市井間的落魄文人,關漢卿長期混跡於行院勾欄,既養成了桀驁不馴、狂放不羈的個性,又使他充分接觸下層社會,對被壓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他的創作“一空依傍,自鑄偉詞”,“曲盡人情,字字本色”,其劇作如“瓊筵醉客”,汪洋恣肆,慷慨淋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關漢卿曾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寫道,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這句話也是對他耿直不屈的堅強性格的鮮明寫照。

  關漢卿最負盛名的傑作即《竇娥冤》,它反映了元代社會的黑暗,並酣暢淋漓地揭示了元代社會驚心動魄的人間慘相,是元代戲劇乃至整個戲曲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王國維稱之為“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

  劇中的竇娥出身貧苦,3歲母親病故,7歲成了童養媳,17歲成為寡婦,和婆母蔡婆婆相依為命。有個叫張驢兒的潑皮無賴想霸佔竇娥為妻,未能得逞,張驢兒就做了一碗放了毒藥的羊肚湯送給蔡婆婆,結果一個偶然的巧合,毒藥湯被張驢兒的父親喝了。張父死後,張驢兒就一口咬定父親是竇娥害死的,官府不問青紅皁白,就把竇娥判了死刑。竇娥臨刑前,對天發了三個誓願:一是讓自己的鮮血飛濺到旗槍的白綢子上;二是讓六月天下大雪;三是讓楚州大旱三年。結果竇娥死後,她的三個誓願都應驗了。其實竇娥故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先秦就萌芽了,《淮南子》中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庶女,齊之少寡,無子養姑,姑無男有女,女利母財而殺母,以誣告寡婦,婦不能自解,故冤告天。”晉代幹寶《搜神記》所記周青事,便是《竇娥冤》中血飛白練的情節初始。長老傳雲:孝婦名周青,青將死,車載十支竹竿,以懸五幡。立誓於眾曰:“青若有罪,願死,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黃,綠幡竹而上標,又綠幡而下雲。這就是竇娥冤臨行時所說“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的情節張本。

  關漢卿一生寫了六十多個劇本,除《竇娥冤》外,保留下來的劇本還有《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13個。《竇娥冤》這出又名《六月雪》的戲劇,千百年來一直深受百姓的喜愛,關漢卿也成了世界級的戲劇大師。

  [文海拾珠]

  《竇娥冤》選摘:“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錦,免著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智慧思索]

  關漢卿與另外其他三人齊名,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你能說出其他三人的名字和代表作品嗎?

  ***三***

  柳公權,中唐書法家,擅長楷書,以骨力清勁著稱於世。公權的書法以王羲之書法為入手起步,後又廣泛涉獵隋唐諸名家的作品,然後融會貫通,醞釀變化,最後自出新意,卓然成一大家。他平生致力經學,對《詩》、《書》、《左氏春秋》、《國語》及《莊子》等,都有較深的研究,此外還精通音律。

  柳公權在入仕之初,便被書法所累。穆宗時,柳公權以夏州書記入奏,皇上一見到他便說:“朕嘗於佛廟見卿真跡,思之久矣。”於是就拜他為右拾遺侍書學士。他在這一低微的職位上經歷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做官期間,他仍然保持著正直的性格。相傳穆宗曾經問他用筆之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筆諫也”。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筆諫”故事。

  柳公權的書法,由於帝王的賞識,在他在世時就已彌足珍貴。一次,文宗和學士們聯句,文宗說:“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一時續的人很多,但文宗卻偏獨賞識柳公權的“薰風自南來,殿閣生餘涼”,以為“詞情皆足”,並“命題於殿壁”。柳公權遵旨持筆,一揮而就,字型很大,約有五寸,精美非凡,文宗贊曰:“鍾***繇***王***羲之***無以尚也。”立即遷他為少師。又有一次,宣宗叫他在御前寫楷書“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草書“謂語助者,焉乎哉也”,行書“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等29字,令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拿筆,寫完後倍加讚賞,且又“賜以器幣”。後來,此事傳開,大家便都爭著向他求字,以致一時形成了“當時大臣家碑誌,非其筆,人以子孫為不孝”的局面,連外夷入貢,也都特地帶了專款,並說:“此購柳書。”

  柳公權的詩也做得好,並有過一段以詩救宮嬪的佳話。武德時,皇上曾遷怒一宮嬪。後來皇上對柳公權說:“我責怪這個宮嬪,但如果能得到你的一首詩,我就放了她。”說完就把視線移往案頭的幾十幅蜀產箋紙,以示讓他作詩。這時,只見柳公權提起筆來,略加思索,頃刻之間便作成七絕一首:不忿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皇上看後心中大悅,當即赦免了宮妃。

  [文海拾珠]

  柳公權的碑版至今依然流傳較多,而最著名的莫過於《玄祕塔碑》。後世因此碑字畫挺朗完好,結構精密緊湊,故學習柳體楷書的常以此碑為入門之階。碑今存西安碑林。柳公權的行書帖刻以《蘭亭詩》為最出名。《蘭亭詩》字跡雖較豐肥濃豔,但卻骨力清勁,超凡脫俗。此外,他的行書帖刻《蒙詔帖》因帖中寫有“翰林”字樣,故此帖又稱“翰林帖”,其書字型氣勢超邁,意態雄健。

  [智慧思索]

  宋朝范仲淹在《誄石曼卿文》中稱“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筆,顏筋柳骨”,從此“顏筋柳骨”的美譽便不脛而走,聞名天下。你知道“顏筋”是指哪位著名的書法家嗎?

  ***四***

  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其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藥》等。

  魯迅先生非常珍惜時間,他的整個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勤奮者,善於去掙、去擠,不去掙、不去擠,他就沒有。

  魯迅正是善於擠時間、支配時間的勤奮者。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後,有時連飯也顧不得吃,又開始工作,一直到吃晚飯時才走出自己的工作室。實在困了,就和衣躺到床上打個盹,醒後泡一碗濃茶,抽一支菸,又繼續寫作。魯迅習慣以各種形式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在魯迅的臥室牆上掛著勉勵自己珍惜時間的對聯及最崇敬的人。魯迅曾說:“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的,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

  魯迅先生也是一個十分風趣的人,他反應機敏,在他身上也發生過許多趣事。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髮院去理髮。理髮師十分勢利,見他穿著隨便,便不太在意,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髮。理過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髮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髮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喜不自禁,以為魯迅先生其實是個低調的有錢人。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髮了。理髮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髮,還一直詢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理完付錢時,魯迅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髮師十分不解,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髮,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理髮師聽了覺得十分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文海拾珠]

  魯迅少年時在私塾讀書。那時先生教書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不講解大意。魯迅對於這種讀書法深惡痛絕,他認為讀書不應只是口到——讀和背,還需眼到——看清字的筆畫,掌握字的寫法,更為重要的是要心到——專心致志,力求其意。因此,他親手製作了一張別緻的書籤,上面寫著“心到,口到,眼到,讀書三到”十個清秀工整的毛筆字,夾在書中,當作自己讀書時遵循的原則,並且身體力行。

  [智慧思索]

  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刻畫了許多“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可憐小市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