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趣味語文故事

  語文故事,是一種偏重於講述一件事情前因後果的體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糊塗縣官

  一天,一個農夫擊鼓含冤。縣官升堂問案:“你因何喊冤?”農夫說:“我明天會丟一頭牛,今天特來報告。”糊塗縣官一聽,驚堂木一拍:“呔!大膽刁民!你明天丟牛為啥明天不來申冤?”兩邊的衙役一聽鬨堂大笑,縣官一看衙役笑了更火了,又拍了一下驚堂木:“嘟!膽大的衙役!你們笑什麼?牛一定是讓你二人偷去了。”當差的一聽驚慌失措,急忙把衣服扣解開說:“大老爺不信請搜!”

  :秀才戲小姨子

  從前有位秀才,某天隨太太回孃家,向岳父拜壽,因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當場醉倒,被送回書房休息。

  沒多久,他的小姨子到書房拿東西,見姐夫睡的枕頭掉地上,便替他撿起來,順手扶起他的脖子,想替他枕好, 沒想到秀才人醉心不醉,一見機會難得,便拉著小姨子不放.小姨子用力掙脫後,憤怒之餘,就在牆上題詩以洩憤:[好心來扶枕,為何拉我衣?若非姊姊面,一定是不依。該死!該死! ]

  秀才等小姨子走後,下床一看,覺得很不好意思,便題詩辯白:[貼心來扶枕,醉心拉你衣,只當是我妻,不知是小姨。失禮!失禮! ]

  秀才題完後再睡,其妻見牆上詩句,不禁醋火中燒,也題詩一首:[有意來扶枕,有心拉她衣,牆上題詩句,都是騙人地。彼此!彼此! ]

  不久,小舅子也看到,不覺技癢,也提了一首:[清心來扶枕,薰心拉她衣,姊妹雖一樣,大的是你妻。清醒!清醒! ]

  後來被岳父發現,不禁大怒,也提一首詩,以作警告:[不該來扶枕,不該拉她衣,兩個都有錯,下次不可以。切記!切記! ]

  岳母因心疼女婿,只得題詩一首詩,來打圓場: [既已來扶枕,也已拉她衣,姐夫戲小姨,本來不稀奇。別提!別提! ]

  :爬灰的老秀才

  從前有個老秀才,自命不凡,常說自己知天地,通鬼神,誰生個什麼病,只要他寫篇文章跟鬼神通融一下就會好的。他兒子是個貨擔郎,常年在外,這老混蛋就在家裡爬灰。

  一日,他媳婦舂米用力過猛,把她的尷尬地方撞了一下,頓時紅腫,疼痛難忍,她便要老秀才寫篇文章通融通融,老秀才欣然領命。可是怎麼寫呀,直接寫是對菩薩的大不敬,他搜尋枯腸,捻斷幾莖須,正為難之際,聽見隔壁有人說話,他靈機一動,一揮而就,寫成妙文一篇:媳婦舂米用力,撞壞屁股隔壁。懇請菩薩保佑,好了大家得益!

  :落榜的原因

  一個富家之子去考試,父親事先考了他一下,成績很好,滿以為一定能錄取了,不料榜上竟沒有兒子的名字。

  父親趕去找縣官評理。縣官調來卷檢視,只見上面淡淡一層灰霧,卻看不到有什麼字。

  父親一回家便責罵道:“你的考卷怎麼寫得叫人看也看不清?”

  兒子哭道:“考場上沒人替我磨墨,我只得用筆在硯上蘸著水寫呀。”

  :少爺過年

  從前有個少爺,平日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把他父親留下的遺產都花光了,臨近年關,連柴米也沒有。除夕夜,這窮困潦倒的少爺寫了一副對聯自嘲,貼於門口:

  行節儉事 過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學究讀後,慨嘆不已,在對聯的聯首各加上一字,成了:

  早行節儉事免過淡泊年。

  :太監觀風

  鎮守大監觀風,出“後生可畏焉”為題,眾皆掩口而笑。璫問其故,教官稟曰:“諸生以題目太難,求減得一字也好。”

  璫笑曰:“既如此,除了'後’字,只做'生可畏焉’罷。”

  :風暖香波輕吻面

  初春的這天,員外之女帶著丫鬟到郊外春遊,走到半上,忽然大風颳起、黑雲滾來,閃電像鞭,雷聲如鼓。 小姐前不著村,後不靠店正著急。忽然看到路邊有一斷壁殘牆、破爛不堪的茅草屋,急忙和丫鬟過去避雨。小姐跨過斷缺的殘牆進屋,看到裡面坐著一個衣冠不整倒不失英俊氣質的年輕人正聚精會神地低頭看書,小姐問;“這位公子,你……”

  “我是一秀才去京城趕考,走到此地遇雨進屋躲避。”秀才邊低頭看書邊說;

  “你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小姐看著秀才眉清目秀,臉面白淨,書生氣十足有意搭訕說;

  “家住藍天縣白雲村。”秀才只管看書頭也顧不得抬起說;俗話說,不怕離得遠,就怕看對眼,不怕不相識,就怕愛得痴。雖然這年輕人衣冠不整但小姐一眼就相中了,內心的愛河湧起了波瀾,在不斷地滾動著,激盪著,撞擊著感情的堤壩。使小姐難以自已,不能控制。

  “丫鬟,你看著秀才多麼可……”小姐看著丫鬟說;

  “多麼不可愛吧!”丫鬟看出小姐的心思故意接著喜笑說;

  “你,你……你不胡說。我說的是多麼可,可……可憐。”小姐臉頰泛起紅暈顯得不好意思說;

  “號脈能知病因,看臉方曉內心。”丫鬟用手指著小姐的緋紅的臉說;

  “丫鬟,你看……”小姐羞羞答答暗示丫鬟說;

  “書呆子,你是聾子還是傻子?你不看我家小姐是什麼意思!”丫鬟照著小姐的暗示走到秀才身邊悄悄說;

  秀才抬頭一看小姐,貌似天仙下凡間,又如西施轉世來。產生了愛慕之情。順手紙上寫了幾句話遞給丫鬟傳與小姐。小姐讀道:

  “今日屋內躲避雨,

  有緣相逢與遇知,

  來日登科能中舉,

  到時定結鸞儔喜。”

  小姐讀完在自己手帕上寫了幾句話,讓丫鬟交給秀才作為定情之物。秀才拿著手帕讀道:

  “春催花朵自吐豔,

  逗得蝶蜂情無限,

  風暖香波輕吻面,

  秋時何愁不如願。”

  一年後過後,秀才中舉來到此處,左等右盼,日復一日,不見小姐蹤影。經打聽,才知小姐自從那日茅屋相遇,相思纏身,寢食不安,不久離開人世。秀才覺著自己是知己難相逢,已失同路人。悲痛欲絕,萬年俱滅。毅然決然進入佛門,削髮為僧,過開了伴青燈、誦佛經、木魚聲中度此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