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好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目前,從"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我認為要完成這個轉化,在語文教學上, 關鍵在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或者說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學生在語文複習中,往往不知從何下手,我們語文老師也常常強調語文就是要靠讀背,只要你對每篇課文讀透背熟,就自然會考得好。當然,這也是學習方法的一種,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這種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對現在的中學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說是遠遠不夠的。錢夢龍先生總結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種"三合一"的構思,也就 是要教師精心指導學生,把學生從"暗衚衕"裡摸索解放出來。因此我認為,以下幾方面特別值得注意。 首先,要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系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應在繼承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面和借鑑國外各種先進的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努力總結當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學者或成績優異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科學的語 文學習方法,然後加以歸納整理,以之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 如:按課前預習,課堂授課、練習,課後作業、自讀、閱讀、寫作等順序,可歸納為:"課文預習法"、"課堂問題回答法"、"課堂筆記法"、"課文分析法"、"課文練習法"、"閱讀法"、"略讀法"、"精讀法"、"作文材料積累法"、"作文題材提煉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應試 法"等等。當然還有師生須共同掌握的"語文興趣培養法",課外的"讀報法"、"演講法"、"資訊借鑑 法"等等。 方法不單由老師總結,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總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種種的法則"***葉聖陶語***學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親切,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其次,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語文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這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得到真正的統一。過去,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傳授語文知識上,這樣,學生被動地聽,不能參加各種智力活動,實踐機會少,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主體作用受到排斥,那麼 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落空,這就是語文課上那麼多課時,教師花那麼大力氣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應十分重視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努力教會他們 如何學習語文,這才能很好地體現出教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的關係。學是在教之下學,教是為學而教。

  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不僅應該系統地總結語文學習方法,而且要認真地去研究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藝術,也就是說既要設法尋找學習語文的"鑰匙",還要去研究如何教會學生使用這把 語文學習的"鑰匙"。當然這裡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如,不同年級、不同特點的學生,怎樣對他們掌握語 文學習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語文學習方法,怎樣採取不同的授受途徑,等等。此外,還要從"學" 的方面,認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從一定的意義講,教師的教法,往往成為學生學 習方法的模式。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就接受了教師通過教學展示出來的學習方法。

  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要他們改變笨拙的不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轉變學生 養成的不良習慣是困難的,要改變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有一個過程。因而 ,一開始由於學生的不適應,他們在語文的學習上會有一段暫時停頓時期。教師應向學生指出:不要被暫時的現象矇住眼睛,要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方法對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巨大作用。

  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在知識的真空裡進行,而要與語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正如贊科夫指出的,學習能力發展總是與情感、意志、注意、興趣互相聯絡。所以,指導語文學習方法, 不能孤立進行,要與語文知識的傳授結合,又要與思想教育、感情培養結合。

  學生進入中學階段,在語文的知識和能力方面,儲備了一定的詞彙量,積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聽 、說、讀、寫的能力,這為學生全面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奠定了基礎,同時根據心理學上分析,學生智力發展 高峰在初、高中階段。而智力正是構成學習基礎的能力,中學階段確實是掌握學習方法的最好時期。另外初 中階段又處於從孩子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一個獨特的時期,學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鐘擺一樣強烈的動搖特徵 。因此,在這時期里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他們就容易接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 習慣。總之,"機不可失"。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也只有這樣, 才能從應試教育走到素質教育。

  根據學生在校學習的特點,學習方法又可概括為一般學習程式和學科學習方法兩類。所謂一般學習程式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而總結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可稱之為學習步驟。它大致可包括預習、聽課、練習、複習、總結等幾個學習環節。所謂學科學法,是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而總結出來的適用於本學科學習的具體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掌握一般學習程式的同時學習運用具體的學科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使學生增長能力,有助於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一般學習程式同學科學法之間存在著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之間的辯證關係。一般學習程式適用於多門學科的學習,學科學法則通過在貫徹一般學習程式的過程中體現出來。根據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貫徹一般學習程式的過程,可按不同的程式環節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有關初中語文學習方法推薦:

  其實,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只是看你怎麼去用它了。既然預習這場戰爭我們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那麼接下來,在空閒的時候,是不是該複習一下呢?

  不要覺得複習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做好語文複習,教給你七個字:讀、畫、查、問、寫、練、想。

  第一步,讀。閱讀課文是複習的第一步。通過閱讀,把握全文大意,瞭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識點。不同型別的課文需要不同的讀法:教讀課文需精讀,字、詞、句、篇等各個知識點全方位掌握,精彩語段達到成誦;自讀課文需泛讀,有的還需跳讀,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閱讀速度。閱讀速度,也是近幾年中考考查專案之一。

  第二步,畫。在閱讀課文時,把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詞,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既能加深印象,又便於複習鞏固,一目瞭然。遇到規範句子,不妨劃分句子成分,複句還需標明關係,典型語段要劃分層次、歸納層意。遇到疑難,還要作標記,便於求教於老師或同學。

  第三步,查。查什麼?查工具書。字典、詞典、參考資料,只要用得上,儘可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親自查詢答案,是探索學習方法、摸索學習規律的過程,也是提高運用工具書能力的過程。對於似曾相識的詞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學過的課文,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溫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經過分析辨別,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第四步,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複習過程中免不了有疑難,要獨立鑽研,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善於向老師、同學請教。有時自己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老師很可能不止講一個問題,而且把相關知識聯絡起來,使你融會貫通。

  第五步,寫。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過一遍。無論平時學習還是考試,有的同學往往把常用字寫錯,何故?就是缺少寫的訓練。生字、生詞、重點語句不妨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反覆寫一寫。又如一些作文題,往往看似容易寫來難,也要動筆寫寫,切忌眼高手低。

  第六步,練。就是通過做練習題,檢驗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題要把考題的目的、意圖弄清,要注意歸納總結,尋找規律,觸類旁通,增強應試能力。做練習題,既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也要自覺地做。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不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也談不上質量。練然後知不足,及時反饋矯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第七步,想。複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可以從點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絡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印在腦海裡。當某個知識點聯想不起來時,要經過查詢及時鞏固。想的時空不受限制,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內、校外,都可以盡情地利用時空。當你“山窮水盡”之時,通過聯想,也許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