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四五單元複習資料

  高一的同學們馬上就要進行歷史必修三的四五單元測試,那麼同學們應該怎樣複習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四單元複習資料

>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複習資料

  1、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階級:

  抵抗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

  ***2***資產階級:

  早期維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憲的主張。

  康梁維新派: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

  孫中山革命派: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

  激進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學、新道德、新文學;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2、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及作用

  3、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提倡民主與科學,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1***興起的背景:

  思想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朝封建統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進一步傳播。

  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

  政治方面:袁世凱專制獨裁、復辟帝制,政治黑暗。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3***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前期: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五四運動後***,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

  ***4***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並且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後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也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4、近代思想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中國近代思想發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學習,縱向分析可分成三個階段和層次:

  第一個階段是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其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以堅船利炮為核心的物質文明。清政府內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本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愛國思想,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引導中國睜眼看世界,面對現實。洋務派出於鎮壓農民起義的需要和鑑於民族危機的加深,學習西學,並付諸實踐,創辦新式學校和近代軍事、民用工業。

  第二階段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時期,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提出君主立憲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等提出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

  第三階段是新文化運動時期,以民主和科學作為其旗幟,學習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倫理道德宣戰,並逐步發展成為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流的文化運動,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但各個階段學習西方並未與中國實踐真正結合起來,完成這一任務的,是中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開創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