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心得範文

  中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是祖國未來的象徵,同時也寄託著祖國的希望與責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 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後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

  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老師是我們的鏡子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裡,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中學生行為規範”,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裡,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裡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著整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為規範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裡紮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篇2

  人的潛能是無盡的,只要能合理的開發,每個學生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衡水中學的學生是每天都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的。

  1、 學生抓緊點滴時間學習。學生早晨5:30起身,春夏秋冬固定不變。 5:45操場集合跑操,6:05-7:35進行早讀。上午上五節課,到12:00吃午飯, 12:40—1:40午休,下午五節課,晚上三節自習9:50下自修。10:10熄燈休息。學生每天的學習是超負荷的,但儘管這樣,學生仍抓緊點滴時間學習。課間休息時,教室外幾乎見不到人影,學生都在教室內仍埋頭作業或小聲討論問題;中午12點,吃飯鈴響了,路上也幾乎看不到奔赴食堂的匆匆身影,原來許多班級都還在學習,要到12:10才去吃飯,他們在利用這10分鐘時間,把上午的學習內容作一個初步的整理和複習。課間跑操前幾分鐘,幾乎沒有人抬眼東張西望,所有學生手裡都拿著英語或語文在大聲地朗讀。寒冷的季節,學生的手是冰冷的,但學生那琅琅的讀書聲讓人感覺不到這裡沒有寒冷,而是一種學習的熱情,一種向上的激情。

  2、老師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衡水中學的作業不過夜,他們是這麼倡導的,也是這麼做的。在高二教學區裡,我悄悄偷聽了一位女老師的語文課,課後進入她的教室詢問了一部分學生,也翻他們的課堂筆記、試卷等。他們的成績單上,不僅有成績、名次、進退,還有每道題的得分率,每道題錯誤學生的姓名,更有任課老師的批語,如“考得不錯,加油啊!這次男生不如女生,要知道落後就要捱打啊”“作業要更細心一些”。

  反思三:我們的課堂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應該說取得了相當的成效,但相比衡水中學,我們課堂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都還值得加強。有些人在看到衡水中學學生跑操、打飯的間隙在讀書,認為這是作秀,我並不這樣認為。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養成利用點滴時間的習慣,也可以把知識化整為零地學習。走在衡水中學,你看到的都是匆匆前進的身影,學生們惜時如今,這對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