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五六章知識點彙總

  你知道有哪些嗎?不知道沒有關係,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彙總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彙總一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地理差異顯著

  1、自然地理差異

  ***1***氣溫差異: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2***降水差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多。

  ***3***地勢差異:自西向東,地勢呈階梯狀分佈,逐級下降。

  2、人文地理差異

  ***1***農業生產方式的差異:西牧東耕、南稻北麥。

  ***2***人口、城市、交通線的差異:東密西疏。

  ***3***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東部高,西部低。

  ***4***飲食習俗的地區差異:蘇州人、無錫人、上海人喜歡吃甜,山東、河北以及東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鹹,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重慶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聞名。

  飲食口味差異形成的原因:與當地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有一定關係。

  3、劃分地理差異的界限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1月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方;④是我國半溼潤地區和溼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二、四大地理區域

  1、不同型別的地理區域: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等。

  2、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⑴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

  ⑶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

  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

  青藏地區和其他三大地區分界線是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即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三、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彙總二

  第六章 北方地區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一、 地理位置

  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二、 地形特徵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三、 氣候

  1、氣候型別: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2、氣候特徵: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屬於半溼潤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於夏季。

  四、 黑土地和黃土地

  1、東北平原在冷溼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

  2、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區堆積,形成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3、“黑土地”與“黃土地的自然差異”

  五、 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一***自然條件

  1、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

  ***二***主要作物

  1、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等。

  2、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災害

  1、 災害及成因: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於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2、解決措施:採取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發展節水農業。

  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一、位置、氣候、地形

  1.稱謂:“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

  2.東北三省包括:A黑龍江省,B吉林省和C遼寧省

  3.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山河大勢。

  4山環:由D大興安嶺E長白山F小興安嶺如馬蹄形分佈著K東北平原,

  5.水繞:1黑龍江2.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為臨,3.圖門江4.鴨綠江與朝鮮為臨,5遼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龍江

  6.東北三省氣候冷溼,由於緯度較高,又緊鄰著冬季風源地,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商品糧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1***東北三省由於緯度較高,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東北平原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3、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問題

  ***1***在春秋季節,由於經常受寒潮的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

  ***2***由於大面積開荒,溼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三、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1、重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

  2、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依託豐富的資源,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20世紀90年代,由於資源枯竭、裝置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後的現象。國家明確提出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第三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 稱謂:文明的搖籃 黃土風情: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

  2.黃土高原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了廣泛的支援,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範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區。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樑***長條狀的山樑***、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地地區***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採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泥沙下洩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第四節 祖國的首都——北京

  二、現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區:主要包括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等。

  2、北京的交通網路

  ***1***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

  ***2***北京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

  ***3***城市軌道交通也很發達,並且已初步建設成網。

  ***4***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設中,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目前,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