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名著導讀複習提綱

  複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童年》

  作者:高爾基

  內容簡介: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瘋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裡,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另外,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裡、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援,使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童年》講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對於他所經歷過並在心中留下過傷痛記憶的人和事,那些“鉛一般沉重的醜事”,作家在敘述的時候,心情不可能是輕鬆的,因此這部小說的基調在整體上顯得嚴肅、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說是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的,這樣就給一幕幕悲劇場景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起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於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1、《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2、《童年》講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3、童年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個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人,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的人,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作品中,還有兩個粗野自私的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樂觀純樸的學徒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裡,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快樂的麻臉保姆葉夫根尼婭。

  4、在這部小說中,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2.《昆蟲記》

  作者:亨利.法布林

  內容簡介: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from 本文來自學優網 end#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書以忠實於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 讓中國讀者首次領略《昆蟲記》的真實面目。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法布林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蹟,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1、昆蟲學家法布林畢其一生觀察研究昆蟲,寫出《昆蟲記》***又譯《昆蟲物語》或《昆蟲學札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2、《昆蟲記》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魯迅把它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它根據大量第一手資料,將昆蟲的生活和習性揭示出來,如蟬在地下潛伏4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5個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善於捕食、織網;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樵葉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圓葉片做巢穴蓋子……在作者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3、法布林的《昆蟲記》除真實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全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

  :3.《魯濱遜漂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

  內容簡介:

  17世紀中葉,魯濱遜.克魯索出生在英國一箇中產階級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親的安排,依靠殷實的家產過一種平靜而優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闖蕩的魯濱遜卻當上了充滿驚險和刺激的水手,航行於波濤洶湧、危機四伏的大海上。

  由於貨船失事,魯濱遜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陷入絕境的魯濱遜以人們難以想象的堅強和毅力,勇敢的向各種困難挑戰,以他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開荒種地、砍樹建房,圈養山羊、修造船隻。憑著他積極的人生態度,不僅使自己生存了下來,而且還救出了一個即將被土著吃掉的“星期五。”

  正當魯濱遜積極準備救出一披淪落為土著的西班牙船員時,他的命運突然逆轉,一艘貨船被歹徒劫持,船長和大副被送上荒島。這時,機智勇敢的魯濱遜不僅巧設計謀救出了船長和大副,而且挽救了船隻,保住了善良的人們的性命。魯濱遜也從此結束了自己20多年的荒島生活,回到了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