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學下冊教案

  七年級生物教師可以並應當對教案進行創造性和個性化處理,也就是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

  人的生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過程和胚胎髮育的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能力;通過觀察圖片、看錄象提高觀察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增強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 點: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受精和胚胎髮育

  難 點:胚胎的發育過程

  教學用具:掛圖、寫好內容的紙條、膠條、錄象

  教學過程:

  課題:

  第二節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統結構與功能

  二、生殖發育過程: 受精——受精卵發育——胎兒分娩

  引言:作為物種的人是怎麼來的?作為個體的人又是怎麼來的?你知道父母生養你的過程嗎?

  新課:這節課同學們和我一起探討個體的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請看男女生殖系統結構掛圖。 ***父母生的***

  競賽: 黑板上有4幅男女生殖系統結構模式圖,講臺上有寫好的結構名稱及功能的紙條,有膠條,請男女生代表組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紙條貼到相應的位置。

  生殖系統是人體八大系統之一,現在同學們都能正確地認識其結構與功能,但我們知道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即使沒有布的時候,都知道用樹葉、獸皮包住露在體外的生殖器官,為此,生殖系統是一個隱祕的器官。

  認定了新的學習目標:看圖、識記結構與功能

  按規則活動***活動過程略***

  聆聽、思考樹立正確的倫理觀

  認真觀看:精子怎樣進入卵細胞;受精卵在母體中發育;胎兒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發生聯絡;胎兒的分娩。

  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思想上有何啟發?

  課後作業:1.閱讀P13科學技術社會內容,可繼續關注這方面的資訊。2.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進行知識總結; 談感受***略***

  練習鞏固:

  一、選擇題:

  1.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是*** ***

  A.卵巢 B.子宮 C.輸卵管 D.陰道

  2.新的生命是從何時開始的

  A卵細胞和精子 B.受精卵C.胚胎D.嬰兒出生時

  3.胚胎髮育初期所需要的養料來源於:*** *** A母體 B.胎盤 C.精子內的物質 D.卵細胞內的黃

  4.胎兒是指*** ***

  A受精卵開始到嬰兒出生以前的胚胎 B.受精卵分裂開始到嬰兒出生以前的胚胎

  C.胚胎髮育的第一個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 D.胚胎髮育的第二個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

  5.下列屬於生殖細胞的是*** ***①精子 ②卵細胞 ③精液 ④卵巢 ⑤睪丸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二、判斷題:

  1.受精卵的形成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

  2.人們常說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就是說胎兒必須在母體內懷孕十個月。

  3.子宮是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雙胞胎就是由兩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結合產生的。

  5.胎兒的血型與母體可以不相同,在一般情況下不發生血液凝集是因為母體與胎兒的血液不直接相通。

  參考答案:一、1.B 2.B 3.D 4.D 5.C二、1.√ 2.× 3.× 4.× 5.√

  人文教育與初中生物課堂

  摘要:

  生物是一門擁有科學探究精神的學科,人文教育擁有著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生物和人文教育相結合,是人類發展史上的瑰寶。當代社會步伐加快,科技慢慢滲透到方方面面,教育應該是兩者相結合。初中生物課堂除了發揮生物科學的特質外,更應該滲透人文教育,生物課堂不僅要介紹生物科學增長知識,更要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科學和人文相融合,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衝擊力。

  關鍵詞:

  人文教育;初中生物教育;教學方法

  目前社會情況下,有兩個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分別是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精神越來越受大眾關注,然而,相對於人文精神,卻越來越不受到重視。人文教育作為一種以提高人文素質和涵養為目的的教育,也是在學生的教育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品質。一個學生如果只接受科學方面的教育輸送是遠遠不夠的,按照長遠的角度發展,科學教育應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本文主要講述的是高科技時代的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1]。當然,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在生物課堂上滲入人文教育,僅靠教材是很有侷限性的,教師作為傳播文化的使者,更應肩負起人文傳播的使命,把人文教育滲入生物科學教育中,不僅僅傳播枯燥的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加入人文教育,使兩者相融合,從而達到科學和人文的共同教育,學生不僅吸收了知識點,而且培養了真知、善良、聰慧、好學的各種優秀品質,這是僅僅傳授死板知識點不能夠帶來的意外收穫。

  1.珍愛生命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承載著整個家庭的愛和希冀。然而,一些初中生正處於尷尬的年齡,對於生命的認知比較淺顯,愛做出格的事情博人眼球。一些資料表明,近幾年來,某些青少年發生自殺或者自殘的現象,這是一種對於生命的褻瀆,說明他們對於生命的認知不是很清楚,這種不珍重生命的現象要如何改變?就是讓他們對生命有全面的認識,讓他們瞭解後開始對生命有全新的認識[2]。

  2.求真務實精神的培養

  生物是一門研究自然科學的學科。科學家們科學研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發現真理、探求真理,告知世人種種社會現象,讓人們相信科學,打破迷信的思想觀,這就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介紹生物學背後的科學家探究真知的例子讓學生感受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為了一個數據而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種精神就是追求真理的嚴謹態度,可以引導學生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負責任對待每個細節,這是出於對真理的尊重,要嚴謹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有責任心、嚴謹的人。再如教材中用大量篇幅介紹了科學家研究光合作用、植物生長素、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等資料,讓學生體會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感受科學家在探究發現真理,通過理解前後實驗的關係過程中嚴謹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介紹科學家們孜孜不倦探求真實的現象,所付出的努力教導學生,在未來的道路上要求真務實、嚴謹好學,這類科學和人文的碰撞是非常具有時代意義的[5]。

  3.審美教育的培養

  在生物課程中,我們將身體的構造給放大,在其中,我們可以對身體內的構造和形狀等有大概的輪廓。介紹生物品種種類時,發現原來大自然是如此絢麗多姿,如蝴蝶的翅膀、變色龍的顏色、鮮花的多姿多彩等,這些都是具有美學研究價值的,通過很多種方式展現這種美,如看視訊、觀看圖片、戶外真實體驗等,都可以對大自然的美深深折服,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熱愛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帶來美的感受,從對美的欣賞中,學生可以對大自然多些尊重和敬畏,那麼亂摘花、亂踩草坪、亂扔垃圾這種現象是否會有所減少呢?再如,DNA雙螺旋結構和DNA在複製時邊解旋邊複製,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充分體現出對稱美和科學的嚴謹美[6]。通過這樣的生物課程,讓學生髮現無處不在的美,讓學生擁有發現美的眼睛,發現美的情懷,發現不同角度的美感,愛上這個絢麗多彩而美麗的世界。

  4.道德的指引

  人文科學是對社會和個體的關心關懷,最終目標就是求善。生物科技中新出現的問題,如克隆羊多裡、試管嬰兒、DNA複製等這些生物學的倫理問題,我們要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操守關心和堅守。這些新興的生物學科技,我們要用高尚的道德守住底線,不能利用這些科技做些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謀取暴利或者滿足自己的慾望[7]。要在傳授這些知識的同時,灌輸關於倫理道德的內容,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學習,要做正確的利民的事情,讓生物科技造福子孫萬代。

  結語

  人文教育與初中生物課堂的完美結合帶來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生物科技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通過生物課堂我們可以瞭解到絢麗多彩的大自然和周圍的社會,在學習過程中也要重視人文精神教育,讓課堂更加充實有意義。

  作者:王玲 單位:銀川市第二十中學

  參考文獻:

  [1]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學會生存[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鞏美玲.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2.

  [3]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15.

  [4]歐金鳳.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幸福教育探討[D].山東師範大學,2014.

  [5]劉歡.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D].內蒙古師範大學,2013.

  [6]鮑小兵.初中生物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3.

  [7]董志彪.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健康教育的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