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生命生命句子賞析

  《生命 生命》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是杏林子創作的一篇關於生命的散文,同學們在做這篇課文的句子賞析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生命 生命》句子賞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生命 生命》句子賞析

  ⑴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小飛蛾的“掙扎”,是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掙扎著的飛蛾讓“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慾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蟲也竟然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⑵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

  “糟蹋”這裡是浪費的意思。這句話是作者在靜聽自己的心臟律動後產生的生命意識:一個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強調的是兩種人生態度,前者是負責的態度,後者是不負責的態度。

  ⑶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創造無限的生命價值,使生命穿越時空,成為永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生命 生命》課文探究

  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二是繼續學習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九課《生命 生命》課文原文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隻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裡,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