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部落格的初中教師教育隨筆

  當今,部落格成為大眾發表心情,文章及抒發情緒的熱門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初中階段的教學活動中一直受到師生的普遍重視。新課程標準施行以來,從教材內容到教學理念等各方面都有了深刻的革新,但是囿於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一些教師並沒有完全走出傳統的陰影,一定程度上仍舊停留在過去,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等方面仍需不斷學習,更新和改進.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和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絡的。而數學課也不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他們學習和思維的方法,開發他們的智力。

  要想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首先我們教師要深入學習把握新教材。相比於以前的教材,課改新教材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同,它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的聯絡,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統一。素材大多來源於自然的實際問題,體現了人的社會現實性,教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一些知識和習題留出了一定的拓展、探索餘地,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的需要。增設了探究性課題學習,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實踐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進行創造性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在熟悉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特點的基礎上,需要我們教師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方法。

  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要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就必須創設生活化的、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創設情境可通過動手操作、看動畫演示、做數學遊戲、講數學故事、聯絡實際生活等多種方式進行。用實際問題或設定懸念匯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建立新型師生關係。教師要打破傳統師生關係的陳舊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課堂中我們要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不主觀、不武斷、不包辦,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個學生,增加對學生感情的投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誠心。以平等的態度點撥、啟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地探究思考,努力當學生的顧問,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勵。教師要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結合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正視和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學習更新教學手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全達到教學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象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

  篇2

  一隻小狗偶然闖入一間房屋,屋內牆壁四周鑲滿了鏡子,這隻狗對著鏡子汪汪亂叫,鏡中的許多條狗也回報以狂吠;小狗開始對著鏡中的影像攻擊,鏡中的狗也群起而攻之;小狗碰得頭破血流,最後氣絕身亡。第二隻小狗也進入這間屋子,它對著鏡子又是伸舌頭,又是搖腦袋,又是聳身作揖,又是親暱觸控,鏡中的小狗也友善地同它戲耍。小狗快快樂樂地玩耍一陣,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夢幻小屋。

  兩隻小狗置身相同的情境,一隻一命嗚呼,一隻活蹦亂跳;同樣一間小屋,對第一隻狗而言是墳場,對第二隻狗卻是遊樂場。原因何在?答曰:心態使然。第一隻狗以敵對的態度對待同類,故而只能生活在焦慮、恐懼和絕望之中,最後自絕狗世;第二隻狗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同類,故而生活得自在、輕鬆、愜意,對生活充滿留戀。

  我想到另外一個小故事:蘇軾和佛印在一起閒話,蘇軾對佛印說:“我看你像一堆狗屎。”佛印沒有以牙還牙,而是心平氣和地說:“我看你像一尊金佛。”蘇軾挺得意,自以為佔了便宜,口舌上打了勝仗,回去後興高采烈地告訴蘇**。蘇**劈頭潑來一盆冷水:“大哥,你上當了。你看別人是一堆狗屎,說明你心中盛放的是狗屎;佛印看你是一尊金佛,說明人家心中有佛。”蘇軾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境界太低,修養太疲。

  心中有佛,便是人生的大光明、大境界。有了這種心態,才能善待同類,廣解善緣;才能淨化心靈,根除邪念;才能寵辱偕忘,不以物喜;才能容納天地,像江河般執著,像大山般堅定。

  教師最需要具備這種健全的心態。教師肩負著將學生渡向光明、幸福的境界的重任,應該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價值,都有追求真善美的原動力,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教師以愛為動力,就能找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鑰匙,就能化育桃李,成就英才。

  有時,因為教師要求過嚴,急於求成,引發學生反感,教師會變得急躁;有時,因為教師備課疏漏,講解有誤,引來學生非議,教師會變得惱怒;有時,因為不明學情,設計不當,引來學生冷遇,教師會變得沉悶;更多的時候,教師因為任務重,壓力大,會產生攻擊情緒。教師本非神仙,產生這些消極情緒都很正常。但教師應該善於調控這些消極情緒,不讓其蔓延。教師還應自覺檢點教學中的失誤,不斷加強業務修養,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使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科學性,更富感染力和說服力,惟其如此,才能消除師生隔閡,形成共生共鳴共榮的機制,使教學達到魚水相歡、水**融的境界。

  讓學生都成為快樂的小狗,讓教師都成為大度、博愛的佛。讓我們不斷優化自己的心態,充分發揮心態的力量,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成快樂甜蜜的事業。

  篇3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於音響天地中,通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欣賞課形成一種標準教學程式:1、先介紹作者生平;2、介紹作品時代背景;3介紹主題***可先聆聽一遍***;4、介紹作品結構***可聆聽若干片斷***;5、完整的欣賞全曲。於是,一切盡在教師的導聽之中。而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很多的感觸,再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我覺得有幾點要重視與把握的,現將其分述如下,與大家共勉:

  1.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以利於音樂欣賞

  初中學生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為學音樂僅僅是為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面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可以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能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為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可以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才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2.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結合

  把流行音樂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為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非常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內容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如:當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可事先播放騰格爾的《天堂》MTV。通過欣賞讓學生對草原有初步的認識: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綠綠的草原……再去欣賞《遼闊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體驗其意境。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美"的氣氛環境中,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它的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發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藝術來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給欣賞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促其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樂藝術的天空。

  3.要“聽” 中“思”

  音樂欣賞特別強調“靜”,這是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靜則思,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啟發性的問題。如欣賞《光明行》,聽前教師出示在黑板上以寫好的幾個問題如:這個曲子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緒如何?你聽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有目的的聆聽與思考。結果,聽一遍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獨奏的;速度是:快等等。雖然問題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的聽,思維想象也因此而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4.是要“聽”中“說”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形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可以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