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歷史學習方法

  初中歷史知識還是比較有趣的,但是想要學好歷史靠死記硬背很難,所以同學們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高精度鞏固知識點

  1.精讀課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覆閱讀,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後關係,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如世界現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目就要弄清四個知識點:一是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二是經濟危機的出現;三是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產生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又是相互聯絡的,共同構成了關於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2.把握內涵。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如上述第一個知識點就包含以下三個要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③人們醉心於股票等投機活動,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二、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準確定義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試題第7題“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域性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法建議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的理論c.系統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此題如果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變法的具體實施方案,便可輕易選a。又如第8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誌。這主要是因為該政策:a.得到了列強的認可b.可使美國在華獲得的權益居列強之首c.表明美國承認列強的在華特權d.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該題主要考查門戶開放的外延,即影響,為“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2.完整歸納概念內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點是:①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民利益④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題已對歷史概念的內容進行了部分歸納,要求選出符合項。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歷史概念所含內容的歸納過程。經過歸納比較,顯然②不是共同點,應選沒有②的選項。

  3.區別概念的異同。在複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準確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第26題“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相似之點是①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②國家頒佈政策法令強制干預經濟③最主要的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④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恢復農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複習中的理想境界。如運用“分封制”的概念來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實行郡縣制、漢初分封等歷史現象的原因和結果。運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等。

  初中生的歷史記憶方法

  記憶歷史是我們學好歷史的前提條件。因此,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下面我給同學們介紹記憶的方法。

  1***圖示記憶法:用各種圖表、圖形進行歷史知識的記憶,這種記憶方法形象、直觀,效果比較好。如學習到立憲派這一內容以後,我們已學了很多的派別,這樣我們就把洋務派、頑固派、早期維新派和維新派、革命派和立憲派的出現的時間、代表人物和主張製成一個簡表或知識樹等圖形,並留些空位給以後學到的新內容那就更好了。

  2***數字歸納記憶法:①如數字本身的特徵來記,如1919年的五四運動,②間隔等差數字記憶,如19XX年武昌起義,19XX年二次革命,19XX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運動……③一數多項聯記,即同一年中發生了哪些事情,如1861年清政府設衙門,曾國藩設安慶內軍械所,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3***關鍵詞語記憶法:對於一些知識點我們也可以利用句子中的關鍵詞來幫助記憶。如辛亥革命的功績:我們可以藉助“推翻”、“建立”、“打擊”、“深入”、“創造”、“推動”等關鍵詞來提示我們。

  4***利用關鍵詞和諧音法記憶不平等條約:如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首先挑選關鍵詞依次為“割地、賠款、開口岸、協稅”。其次,用諧音法記 為“哥哥賠五***雙***鞋”,解釋:“哥哥”──諧“割”音,指割地;“賠”──賠款;“五”──五口通商;“***雙***”──輔助記憶,無實義,下同;“鞋”──諧“協”音,指協定關稅。又如: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主要內容,首先,挑選關鍵詞為“認天約、開天津、割九龍、準華工、增賠款”。可用諧音法記為“準***許***天天***”,解釋:“準”──准許華工出國;“天天”──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陪”──諧“賠”音,指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 800 萬兩白銀;“酒”──諧“九”音,指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